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我有一座收容屋 > 笫九章鸣鹤观

我有一座收容屋 笫九章鸣鹤观

作者:墨汁乌冬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29 14:35:00 来源:258中文

第九章鸣鹤观

从石梁景区出来沿盘山公路而下,一座座莲一般的山峰尽收眼底。行至半山腰处,只见西边的山脉中,有群峰环拱一圈的“仙都”桐柏宫和奇峰飞泉相依的琼台仙谷。

桐柏宫被称为道教南宗祖庭,它“肇于周,灵于晋,盛于唐,扩于梁宋,重兴于清”,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道观依山而筑,设有山门、灵宫殿、真武殿、紫阳殿等建筑,气势宏伟。只可惜这般宏伟永远成为曾经,在金庭湖水库底下长眠了。新建的桐柏宫座落在水库岸边,另有一番格局,并继续谱写辉煌。司马承祯、徐灵府、冯惟良、叶藏质、张天梦、张伯端、白玉蟾、高东篱、范青云等高道辈出。

建在玉泉峰巅的鸣鹤观依然古色古香,青蔓藤、石头墙似乎时刻在感应水库底下那不灭的灵魂。

唐诗诗和司马龙到桐柏山已是下午四点钟。她打算看过新桐柏宫,再去鸣鹤观宿夜。第二天,由上而下,顺栈道看琼台仙谷。

师姑就隐居在鸣鹤观。

师姑的年龄、身世是个迷,在唐诗诗的记忆中,师姑仍像二十多年前一样精神焕发。举止灵动,谈吐畅快,特别是眼神有一种直抵对方心灵的穿透力。唐诗诗一家与师姑结缘,真是天意!

那时候,唐母杨岚在桐柏小学教书,上下山都是山路,极不方便,有时候一上山就是个把月不回城。生女儿前天,她还在上课。那天,秋高气爽,杨岚吃过午饭,走到操场,一边欣赏山坡上的映山红(十月小阳春),一边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突然,她感到肚子疼起来,急忙返回宿舍,可走到半路上,疼得走不动了。校长看到后,立马叫上一名女教师送她下山。山道弯而陡,校长和另一名教师扶着她没走过一个弯,她就再也坚持不住了。杨岚坐在台阶上,血已经渗出来。校长是农村长大的,听母亲说她是坐在猪圈旁生产的。她奶奶还是用破碗片割了脐带。现在的情形,也只能就地生产了,于是,俩人将杨岚扶到一个斜坡上,让她躺下来。

这时,树木里响起一阵树叶抖动的瑟瑟声,俩人刚一抬头,只见一名身穿道袍的女子站到面前。校长一眼认出来者是鸣鹤观女道士,大家都称她师姑,其实她看上去才三十出头的年龄,而且身材苗条,脸庞俏丽,听说师姑什么都知,什么都会。校长激动地叫了一声师姑。师姑点一下头,看一眼抱着肚子呻吟的杨岚,说:“我送她下山。”说罢,敏捷而轻快地抱起杨岚。校长和女老师只感双眼一黑,再睁开眼,只见风声中,师姑怀抱杨岚到了下一个山弯。她俩又双眼一闭,风声远了,师姑她们不见了。等她俩赶到山下的卫生院,杨岚已顺利产下一对孪生姐妹。

百日那天,唐之风夫妇带着两个女儿来鸣鹤观谢礼师姑。师姑说:“天台上应‘三台’,东临大海,山水神秀滋养人,我不远千里来天台,何求何为?天知地知。‘上尽峥嵘万仞巅,四山围绕洞中天。秋风吹月琼台晓,试问人间过几年’。桐柏真是人间天堂,你们要谢,就谢日月之辉,山水之灵。”

唐之风心领神会,连忙点燃香火,和杨岚一起拜天地。此刻两个婴儿一左一右枕在师姑的胳膊弯里睁着大眼睛笑。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师姑感慨道。

唐之风用敬仰的目光望着师姑:她不但能背诵唐孟浩然的诗,而且还通晓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的《天台二女》故事(即桃源仙女》,他深信桐柏宫至今仍有高人隐居。而他的二个女儿,师姑的言外之意非常明确。又想,如果不是妻子性格耿直,得罪了教育局的某领导,也就不会发落到山里任教,正所谓“因祸得福”,桐柏山有仙气!

从此,唐家与鸣鹤观结缘。

令人惊讶的是,唐家两姐妹能说话后,第一次见到师姑便脱口而出:“云姑姑”。

云是师姑的字号。

太阳西沉,霞光映红金庭湖水面,玉泉峰半明半暗。鸣鹤观的粉墙黛瓦在暮色中显得更有神韵。紫阳殿前,一名年轻的道士舒展双臂,专注每一个细节动作。

司马龙说:“他练的是什么功?”

唐诗诗说:“《易筋经》。”

“能不能介绍一下?”

“你爱看武侠小说吗?”

“读中学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

“那你应该知道《天龙八部》里,说游坦之轻轻一练《易筋经》就能跟南慕容、北乔峰过招了。”

“说起来倒还有印象,不说也一时想不起来。”司马龙说,“原来《易筋经》是练内功,一个武术高手,没有内功支撑的招式就算是最精妙也发挥不少应有的威力。”

“所以说《易筋经》练成了,其臂、指、掌,神力无比,硬如铁石。有道是‘指可贯牛股,侧掌可断牛头’更有甚者,‘手托城闸,力能举鼎’。”唐诗诗说,“不过,这都是武侠小说把《易筋经》神化了。现实中,它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强身、防病、益寿,而《易筋经》侧重‘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使人的五脏六腑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疏理。宋朝的高道张天梦就云游天台山,常住鸣鹤观,他练的仙功,以静见动,睡非睡,以99岁高龄羽化,还有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的《悟真篇》把人身作为鼎炉,以人的精气神为药和火候,进行‘炼丹’,达到健身益寿。清朝的老寿星高东篱,炼得一身超凡的道术,人家打他,他不还手,结果打者通体青黑。当代龙门派传人谢希纯,1950年来鸣鹤观,他独创‘胎息’气功,做到像人在胎胞中,能不以鼻口呼吸。谢希纯长老,93岁无疾而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炼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人的精气神。”

司马龙觉得这鸣鹤观太神了,迫不及待地问:“现在这里有身怀绝技的高道吗?”

唐诗诗脑子里猛地闪过师姑的形象,但马上又改变主意,笑道:“这《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撰写的,在天台现如今学《易筋经》的人上万。”

“你学《易筋经》吗?”

唐诗诗衿持地说:“这个问题似乎不在我导游的回答范围。”

司马龙歉歉一笑:“对不起,我一高兴,就忘了自己的身份。”

唐诗诗望着他去紫阳殿的高佻背影,开心地笑了。

这时,青年道士收气,眼睛仍望着前方,说:“唐家姐妹,师姑外出了。”

唐诗诗感到双眼一痒,说:“师姑回来啦!”说罢,疾步向寮房小跑而去,跑到楼下的茶室,听到师姑清亮的声音:“诗诗,你站住,听我说。”

“听师姑的。”

“罗汉显灵的事我知道了,这几天你就好好陪司马龙。”

“诗诗明白。”

“你的身体,我也知道了,大自然像是一台机器,人是这台机器的零件,少了谁都不行。大自然也像人,有五脏六腑。泱泱大地,它的五脏在哪里?神奇的天台山它的五脏又在哪里?你哪天都明白了,我的无字《通经》自然会传授于你。”

唐诗诗听到《通经》二字,激动不已,因为《通经》是师姑的秘方,至今无一人知晓。

“谢师姑!”唐诗诗说:“师姑还有什么嘱咐吗?”

“你走吧,司马龙在找你了。”

唐诗诗回到大殿前,司马龙说:“又遇到什么好事,这么高兴?”

唐诗诗看他一眼,发现他目光有温情,如同这霞光脸一红:“又想分享?”

“想!”

“一起吃鸣鹤观素食!”

“你又甩我啦!”

唐诗诗抿嘴一笑,灿烂如云。

晚饭后,唐父打来电话,激动又焦急地说,给我找个英语翻译。还要她明天一起去寒岩(后岸村)。

原来唐之风退休后,酷爱寒山子的诗,并把他一生三百多首诗作出校注,出版。这本书被西欧的一名寒山迷看上了。他特意从上海转道到天台参观寒岩洞,一到天台直接联系上唐之风。

唐诗诗说:“老爸,您厉害了,不但国内有粉丝,国外也有粉丝了。我这就给您联系英语翻译,像您这样的研究寒山诗的专家,不配翻译太掉价了是不是?明天去不去寒岩,我得征求我游客的意见,看他愿不愿意改变路线。”

司马龙盯住她的侧脸,显得踌躇满志的样子,兀地用流畅的英语说:“如果不嫌弃,我愿义务为你爸爸的粉丝做翻译。”

唐诗诗好奇地睁大眼:“你再说一遍。”

司马龙用英语重复一遍。

唐诗诗兴奋地说:“你还能当英语翻译,太好了!”

“我在国外呆了六年。”

“留学?!”

司马龙诡秘地一笑:“我要是告诉你,你又会骂我帅骗,骗了国人还不够,还想骗老外。”

唐诗诗腼腆一笑:“怎么会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