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 第四百零八章:先天一炁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第四百零八章:先天一炁

作者:墨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20 09:25:57 来源:258中文

萧天枢说:“原来修道之人,也要老实巴交的才好呀?不用太聪明了!”

吕洞宾笑道:“聪明不论,却论心性,聪明又狡诈之徒,修道又有何用?老实又悟不到机缘者修道又有何用!”

萧天枢说:“原来是这样,我以为老实就好了,没想到老实也不好呢!”

吕洞宾笑道:“阴阳调和,不偏不倚,哪边都不能阴阳失衡,阴阳互生,何其性也!”

萧天枢说:“道祖,那何处为仙界呢?”

吕洞宾笑道:“有问静功拿不住者,答曰“万缘寂处,即是仙界。此时诚一不二,龙可拿,虎可捉。若云无拿处,仍是未空。光景倏忽,鲁戈难留,那还禁得执着。自一身推之,吾一身即天地,天地即吾一身,天下之人即吾,吾即天下之人。不分人我,方是入道之器。倘少分芥蒂,即差失本来。凡有志修道者,趁得一时间光阴,便进步用功夫去,将精气神做到混合而为一的时节,以待事机之来。不可望事全方下手,是自虚时日也。悠悠忽忽,日复一日,白驹易过,几见挥戈。”

萧天枢说:“要怎么才能悟大道呢?”

吕洞宾笑道:“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心能内观,即一时为尘垢所染,终久必悟大道。若心不能内观,究竟必落沉沦。故《道德经》首章曰“常有欲以观其窍”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现此窍中之妙也。太上曰:“吾从无量劫中以来,存心内观,以至虚无妙道。”学子既欲潜心,先去内观,待心中如秋潭浸明月,再谈进步。”

萧天枢说:“原来我以为要先学术再修法,没想到,术法其次,先观心呀!”

吕洞宾笑道:“初入玄关者,不用他求,自今日始,要无漏精夜,便是登仙梯航,便是结婴种子。修道功夫,如抽蕉剥笋,层层求进,必至头方止。学道人全要敛藏,最忌明察。故曰:“人不藏,不能得道之要。万事萌芽,在乎一心。心动则机动,机动则神明而合之。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修道总是炼得一个性。有天命之性,有气质之性。本来虚灵,是天命之性。日用寻常,是气质之性。今一个天命之性,都为气质之性所掩。若炼去气质之性,即现出天命之性,而道自得矣。”

萧天枢说:“道祖,天地玄宗,万炁本根,炁字是什么意思?”

吕洞宾笑道:“先天一炁,本属无形,妙能生诸有形,所以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也,而道之源头在是矣。真言数段,性体性源,将历来圣贤未泄之天机,不惜一口道尽。然理虽载于书,法仍传于口,必待圣师口诀真传,下手方有着落。学人切勿自作聪明可也。大凡修行者,不知入手处,如盲摸象。以种种法门为入手,殊不知,此已过站,下不得车了。动辙问:你有何实修?你可有六通?阳神出否?金丹成否?可否招神摄鬼?可否降雨开晴?可有种种丹诀?可有种种法术?如此喋喋不休,如同开矿取宝一般!却不知,矿藏虽丰,人人不缺!背着却是负累!有了煤矿,想那铁矿,再则金矿.....无有休止。”

萧天枢笑道:“道祖嫌我问多了,不过人有矿吗?”

吕洞宾笑道:“人有一矿,看似比我丰厚,我则去贪他,进一步则去骗他哄他,偷他抢他。有则以种种法诱他,以种种事求他。而当见有真宝,舍其身为人无我者,好似不同于道,则动念引他,以利惑他。不成其事,则造谣谤他,毁他。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萧天枢说:“现在国家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吕洞宾笑道:“元真!你既要入门,当识的那门,当寻的那门!有门不得其入,当求那钥匙!譬如远行,当辩南北一般。此为远足根本。那门又是什么?元真!老道这里告诉你!不管你修行做人,惟以信为门!以诚为匙!以清为本,以静为根!诸如吐纳行气,导引参禅,等等都是枝叶,附着于树干之上,靠那树根吸收养分。如你种那树,粗可十抱,高可千仞,树冠覆盖百亩,如无那根,其本不存,任你雄伟,终会毁顺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