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 第四百零七章:玄门气量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第四百零七章:玄门气量

作者:墨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20 09:25:57 来源:258中文

萧天枢心想,这师祖,还是胸怀挺坦荡的,自己刚才因为翾楚的事情,甚至骂了他,他到现在都没有生气,也没有跟自己记仇,说明,此人还真是神仙,真神仙也!

吕洞宾到现在没跟萧天枢记仇,萧天枢根本没想到吕洞宾这样厉害,心胸宽广到什么事都可以包容,连被人骂都觉得无所谓,还能好好的不计前嫌的在悉心教导着自己。

要是跟吕洞宾比起来,这件事还真是自己不行,心胸远不如吕洞宾厉害,难怪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神仙呀!

看样子自己能修仙得道的话,还远着呢!根本就没有自己想的这样简单。首先就气量上就比不上何况其他呢!还不如趁机跟吕洞宾好好学点东西,自己以后也能好好的有机会去登上仙榜呢!

既然想清楚了,萧天枢也就释怀了许多。

萧天枢说:“师祖,请问道从何处来?”

吕洞宾笑道:“无上妙道,原从沉潜幽静中得来。若是一念纷纭,则万缘蔚起,身心性命,何日得了。一已尚不能照应,何暇及他事哉。人须亟亟回首,早登彼岸。玄功不但要养气足精,仍宜运髓补脑。家私攒聚到十分,方称富足。倘身中稍有缺乏,便是空体面的穷汉子。分明一条好路,为何不走,可惜一个神仙阙,夜间难道也匆忙。”

萧天枢又说:“人要怎么样克制烦恼呢?”

吕洞宾笑道:“烦恼是伐性之斧,人当于难制处下功。若不将气质变化完善,怎得成善士。凡学道人,言语行事,必较世俗人要超脱些。若仍走俗人行径,何贵乎学道。学道先以变化气质为主,再到与人接物上浑厚些,方是道器。今之文人,只因理障,难以入道,不知道即孔孟之道。濂溪尧夫非此乎,不可专作道家看。要知儒与道是合一的。周邵二子,何尝出家修行耶。今人将道作出世一派而畏之,何其误也。春桃多艳,是三冬蕴藏之真阳也。秋菊多黄,是三伏聚养之真阴也。此中玄理,意会者得之。”

萧天枢说:“那人为何要生病?”

吕洞宾笑道:“人为形质所累,年纪一到,则百节风生,四体皆痛。何必地狱,即此便是。倘平日少有静动,讵可免此一段苦楚。故形为我所爱,我亦为形所累。若将此一段灵性,做到把握得住时,出生入死,总由我使唤。

学道者,首以清心寡欲为主。高枕茅檐,肆志竹窗,方是道家逸品。若纷纷逐逐,何异流俗。陶养性情,变化气质,二语乃入门之始事也。”

萧天枢说:“那修道之人,什么最重要?”

吕洞宾笑道:“修道之人,未有不静默者。粗心浮气,一毫用不得。有问前知者,答曰:“机从心生,事以理断。以理断事,人即神也。弃理问神,神亦不告。”

萧天枢说:“身为玄门弟子,理该如何?”

吕洞宾笑道:“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人心如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故学道只在定心。若心不定,即纸窗之微,为人扯破,必生怒忿;一针之细,为人去取,便生吝惜。又不徒以富贵乱心,得失分念,烦邪乱想,随觉即除。毁誉善恶,闻即拨去,莫将心受。心受则满,心满则道无所居。要令闻见是非,不入于心。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使心不逐外,是名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萧天枢说:“神仙有经文吗?”

吕洞宾笑道:“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垢渐去而镜明,心渐息而性澄。养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镜物,而物自入我镜中。有诸内,必形诸外,一毫也假不得。前贤云:“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者,貌必有好颜色。人心犹火也,弗戢将**。防微杜渐,总在一心。“

萧天枢说:“那修道人如何立志呢?”

吕洞宾笑道:“天下人不难立志,最怕转念富贵二字,是钩人转念的香饵。所以每每得道者,非贫寒,即大患难之后。何也,割绝尘累,回头皆空。故孙真人注《恶疾论》曰:“神仙数十人,皆因恶疾而得仙道,是尘缘都尽,物我俱忘,毫无转念,因祸得福也。凡修道之人,一手握住此物,行住坐卧,不为外动,安如泰山,不动不摇。紧闭四门,使十三贼人,不得外入,身中之宝,不使内出。日日如此,何必顶礼求真仙,便是蓬莱第一座。”

萧天枢说:“那玄门和释门有什么区别?”

吕洞宾笑道:“玄修与释家不同,释家呼此形骸为臭皮囊。道家入门,全要保此形体。故形为载道之车,神去形即死,车败马即奔。大道之传,原自不难,是世人错走路头,做得如此费力。岂不闻“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又曰:“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得。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故云:“学道先认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

萧天枢说:“那修道者要有怎么样的性格呢?道学如此复杂,是不是笨人就无法学了!”

吕洞宾笑道:“学道性要顽纯,毋用乖巧。其要总在将心放在何思何虑之地,不识不知之天,此大道之总纲也。捷径之法,推守此一心。阳气不走,相聚为元海。夫道未有不探讨而得者。即三教圣人语录,无非发天地之秘密,接引后学阶梯。细心玩味,便知端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