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的时候,华夏山庄木材加工场的刘老木匠接到国资部的安排,全面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带着一众木匠和学徒来到了码头上,他们需要对这艘货船进行全面的改装。-- .
国资部下达的第一个任务是把这艘散货船的货舱上面用木板铺平,只在图纸指定的位置留下一些有栏杆的方孔,方孔下面也没有安排楼梯,铁船的两边一共留出了二十多个这样的方孔,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货舱那巨大的凹坑内用粗大的木桩和结实的钢梁纵向分成了三列,中间一列宽两米,对着安放了两组不同方向的传送带,一组向船首方向传送,一组向船尾方向传送。
传送带的宽度只有六十厘米,两边还分别留下了一条可供人行走的通道。
传送带的动力采用的是直流电机驱动,可以很方便地调整传送速度,而且,另外增加的摇柄也可以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转为人力驱动。
另外两列每列宽四米,与过道之间并不是完全隔开,而是用方木做成的活动栏杆,把方木从钢板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花纹,还是安心做事吧。
塔吊轻松地把一张张钢板吊到船上指定的位置,那举重若轻的姿态看起来真是有些赏心悦目。
一些人甚至宁愿放弃今天干活挣华夏币的机会,也要蹲在一边看着那巨大的铁船是如何披上铁甲的。
直接用螺栓固定这些钢板比焊接的方式快得多,虽然从牢固程度来说差得太远,但这并不影响使用,毕竟魏民生还没有想过在这上面起降战斗机。
木制甲板的中间留出了一排没有安装钢板,而是用螺栓固定了一排专门订做的五米长的集装箱活动房,毕竟,一般的活动板房是承受不了撞击时的剧烈震动的。
这些活动房都没有窗户,只有两端有门,船上的人可以通过这些房屋快速地到达任何一边的船舷。
活动房里安放的几乎都是固定的东西,在订制时就已经安装在里面了,双层的钢架床上下都有螺栓固定,铁制的文件柜也用螺栓固定在集装箱的箱壁上,用来装一些日常用的衣物等东西。
二十多个集装箱活动房全部固定好之后,在货船的甲板上形成了一个五米宽,五十米长的一个居住区域。
自卸车拉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长长的钢管、铁杆和那蓝色的“铁瓦”,一车车地从码头边上的一个四合院里拉到了塔吊下面,也不知道这么多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运到那个院子里的。
货船的甲板上搭起了一个一层楼高的棚子,蓝色的“铁瓦”上面还撑起了一层手指厚的木板,把整个平台都盖了起来。
如此一来,就算是烈日之下、风雨之中,也丝毫不能影响大家在甲板上面的各种活动,薄薄的木板也能够挡住那些抛射时飘过来的飞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