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生存聊天游戏 > 第三十七章 风雨前夕

生存聊天游戏 第三十七章 风雨前夕

作者:血笔狂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16 10:17:42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是一夜未眠,自从来到古代,发现自己心眼儿变小了装不下事儿,一有事儿就睡不着觉。再这样下去,非短寿十年不可。

跟我一样不眠的还有缉查刺客的可怜士兵们,一直闹到天明,外面的声音才渐渐止息。

黎明时分走出帐篷,看见不远处有比我起的更早的人―――奴隶!他们必须在主人起身之前,预备梳洗用具,预备早餐饮食。活动一下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来到汉代这么久,最认同的就是空气了,没有污染完全绿色。

早操作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观察,虽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很多事可以由小见大。比如稍远处的一大片空旷的场地,一圈圈的全是跑马的痕迹,周围则是一排排的草制人形靶,那应该是平时训练之用,证明匈奴人特别重视骑射。再比如远处有一辆接一辆的水车出出进进,证明附近必定有条河,其河水用来供应王庭的日常饮用。

再比如……单于王帐前极广大的地方,有一处高台,台周围画着奇怪图腾的旗帜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台上面竖着一根形状奇特的木架,这个,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再看看忙碌的奴隶,不远处一个年老的奴隶正在有节奏地铡着草料,我心思一动,走过去跟他搭话:“大叔,问您早安!”

老奴隶抬起刻满岁月风霜的脸,眯起浑浊的双眼仔细打量着我说:“你是汉使吧,很久没有人给我问安了。”

随即低下头去嘀咕道:“很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

我坐到他身边,看着他正铡草的一双手,那是双龟裂的手,无声地诉说着时间赋予的劳苦。

我觉得心里发酸,问道:“您是什么时候被掳来的?”

老奴隶想了想,说:“不记得了,那时候我还小,跟我的爹娘被老上单于掳到匈奴,从此就作了匈奴人的奴隶。唉,太久了,不记得了。”

我问他:“想不想回汉朝?”

他摇摇头说:“不想回了,住习惯了。那边已经没有亲人,回去干什么?如今我的儿子女儿都在匈奴,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在这里住得好吗?”

“还好,只要好好干活,他们也不会怎么样。”

就这么闲聊了一会儿,我逐渐把话题引到匈奴这边去:“大叔,您见过老上单于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临行前卫青几次嘱咐,要我多了解匈奴的军事情况,以我对历史的了解,历代匈奴单于在对汉用兵上,最出色的当属冒顿单于与老上单于,但史料关于匈奴王的记载实在太少太粗略,至于说到战略战术,更是一语带过,后人虽有著述,到底以推理推测居多,可以参考却不能依据。现在正好有个曾亲见老上单于的人,说不定可以从他口里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一提到老上单于,老奴隶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说道:“老上单于,那是个大英雄。”

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看错听错了,那崇拜的目光,崇敬的语气?被掳的奴隶崇敬掳他的仇敌,脑筋没毛病吧,难道鲁迅他老人家深恶痛绝的中华民族劣根性,其历史居然如此的源远流长?

老奴隶滔滔不绝地开说:“当年老上单于可是草原上的雄鹰,不,他就是草原之神!他所率领的铁骑每战必胜所向披糜。老上单于最长于挽弓,是大匈奴第一神射手,他所带的铁骑各个精于骑射,勇猛如狼。每当战事一起,大单于就分派小队骑兵四处掳掠洗劫,粮食、美酒、金银、器皿,还有许多壮丁美女。唉,战利品真是多得数不胜数。当年的辉煌,如今的军臣单于根本没得比。那时候,汉人简直就是蠢蛋,根本不堪一击,每次都派出大批军队追击小股骑兵,岂不知追得越远越深,死得就越快。”

老奴隶谈吐不凡,估计是从父辈传承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独独遗弃了民族自尊。

我问道:“这是为什么?”

老奴隶“哼”了一声说:“那些汉人其蠢如牛,不知是单于诱敌深入之计,茫茫草原荡荡沙漠,他们道路不熟更不知灵活变通,只管咬着人家尾巴追,待得人困马乏,饥渴难捱之际,单于伏兵四起,自然就全军覆没。死在战场上的,是有福气,活着被掳的,高兴时被留下当奴隶,不高兴啊,咔嚓一下斩下头颅,头盖骨用来饮酒。”

说到这里,老奴隶的神情才有所改变,似乎沉痛,更多的是无奈。

我怔怔地听着,脑子里似乎勾勒出一副图画,粗蛮狂野的匈奴铁骑,浑身沾满汉人的血,手捧汉军的头盖骨狂喝滥饮,心脏不觉紧缩起来。

老奴隶又讲了许多匈奴的故事,风俗的,生活的,军事的,经济的……

他还告诉我一件事,那围满图腾旗帜的高台,是匈奴祭奠他们的神“腾格里”(天之意)的祭坛,其上竖着的木架,是焚烧祭品时用的,而被推上祭坛充当祭品的,多半是汉人美丽的处女。她将被绑在那根木架上,被火烧成灰烬。

我觉得头晕得厉害,有东西从心底往上冲,梗在喉咙处,上不去下不来。于是气闷,胸闷,呼吸不畅,嗓子眼儿开始冒烟,

老奴隶继续说道:“汉使啊,休怪老奴去崇敬汉朝的仇敌,泱泱大国,居然被外族欺凌至如此地步,令人羞愧啊。哪天汉朝若有如老上单于一般善战的英雄人物出现,统领大军荡平匈奴,老奴必定百倍千倍地敬奉他。”

我抬手拍拍老人的肩,沉声说:“会的,你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一位,不,是两位如草原神鹰,大漠苍狼的英雄,他们将统率大汉铁骑,彻底荡平匈奴之患,让单于远遁,让漠南从此再无王庭!”

告别老人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其实自从看见南宫公主,或者更早一些见到中行说开始,我的心思就有了改变。出使匈奴之前,我自认自己只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民族倾向性,但从不以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所有的一切,包括督造马鞍,设立兵学,向武帝献计献策等等,甚至击杀闽越王,都是带有私人的目的,没有一件是自愿的,更没有一件事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考虑。

可是从见到中行说开始,事情似乎开始改变,尤其是见到南宫公主之后,关于国家,关于民族,关于战争,关于苦难,这些东西时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跟老奴隶简短的几句谈话,更是将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某种心情激发了出来。

我想,那应该就是―――民族自尊心!

两千年前也好,两千年后也好,我都是中国人!

回到帐篷,晏七行正在等我。坐到简易床上,我说:“离开匈奴前我要做一件事。”

我决定将这件事告诉他,为的是要筹谋更大的事。

晏七行敏感地望着我:“何事?”

“除掉中行说!”

不等晏七行出言反对,我接着说道:“留这个祸害在匈奴,他日开战必会成为汉军的大患。我不管你赞不赞同,总之我一定要杀了他!”

晏七行默默地看着我,良久才说:“如此说来,昨夜刘大人去找中行说,就是为了杀他?”

我一怔:“你跟踪我?”

晏七行说:“不是。”

我眼睛一亮:“你也想杀他?”

晏七行不说话,沉默代表赞同!

难得有件事我们这么契合。可是,以我的机警,昨夜竟然没发现他,这家伙会龟息神功么。

我问道:“这么说你也听到他们的谈话了?”

晏七行道:“大人请先说。”

我叹了口气说:“我只听到一句,中行说对另一个人说:你回去禀报,此番若失手,便按原计划延至寿诞之日,大事必成。”

晏七行说道:“前面的话大人即使听到也无用,他们用匈奴语交谈。”

“说什么?”我凑过去。

“主人已遣人至王庭,今夜动手。本官也只听到这一句。”晏七行眼中似乎浮出一丝笑意。“接着被奇怪的声音扰乱,原来却是你在割裂毡帐。”

我扯着嘴角勉强挤出笑容说:“看起来我听到的比你听到的更重要呢。”

晏七行说:“我们必须要查清想谋害单于取而代之的人是谁?寿诞之日,他们意欲何为?”

我说:“不外乎两种可能,针对单于及于单的谋杀,或者直接兵变夺权。”

晏七行点点头道:“若是前者,尚有法阻止,若是后者,你我就都无能为力了。但在此之前,应先送月氏王子离开王庭。陛下遣张骞去大月氏,为的就是要两国修好,联合破匈,如今我们救了月氏王子,若他回到大月氏,对两国之交必有助益。”

这人不是武夫,颇有政治头脑。

晏七行接着说:“月氏重新建国的事,月氏王子好象并不知道。而且,大月氏灭国后西迁,究竟立国何处,尚无址可考。月氏王子能否归国还属未知之数。”

“这个你不用担心,据我所知,现在的月氏国址应该在乌孙国之西,大宛国之南,须越过西域天山至妫水,月氏国就在那里了。”这可不是从电脑所存的资料中看的,而是某次我奉命去偷一件据说是来自古代大月氏国的文物,作准备工作时顺便恶补一下大月氏国的历史。

晏七行奇道:“刘大人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我说:“我也是西域人,对那里的情况自然熟悉。。”

正在这时,外面有人道:“刘大人,奴婢奉阏氏之命给您送早膳。”

我应了一声,两个侍女手提漆盒进来,看见晏七行,其中一位容貌秀丽的侍女笑道:“难怪找不到晏大人,原来是在这里。二位大人就一起用膳吧,这可是阏氏特别吩咐,照汉朝的食谱做的。”

晏七行躬身道:“有劳二位姑娘了,还请转达本官与刘大人对公主的谢意。”

侍女们忙着将食物放到席上,先头说话的侍女又道:“大单于因昨夜王庭中混入刺客之事很是生气,今日必定会全力追查此事。用过早膳后,请二位大人去公主帐幕相见。”

第一次跟晏七行一起吃饭,两个人都闷闷的,晏七行就那样儿,我却是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他感觉到我的奇异的沉默,问道:“你有心事?”

每次他称呼我“刘大人”时,那种生疏和冷淡死人都能再冻死一次;可当他直接说“你”时,却又带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

我怔怔地看着他,研究着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我直视他的时间太长了,他被看得有些发懵,表情也尴尬起来。见他的窘态,我忽然心情大好,嘿嘿一笑,低头吃饭。

“何事发笑?”他放下手中筷子,声音有些愠怒的成分。

我也学他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说:“我笑,是因为今天才发现,原来你也是正常的男人。”

“此话何意?”声音提高了。

我笑眯眯地说:“被女生盯着一直看却没反应,不是木头,就是太监,而你刚才的反应,代表着你是个正常的男人。”

晏七行脸色微变:“那又如何?”

我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含糊地说:“没如何……我很高兴。”

心情已经很糟了,不想再对着一块木头或太监。前者让我想起祭坛上的死刑架,后者让我想起中行说。

晏七行盯了我一会儿,我泰然自若吃得香甜。他问:“你为何没有反应?莫非你不是正常的女人?”

我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在男人的目光注视下,通常不会手忙脚乱,因为那会严重损害淑女的形象,所以尽管她们心头鹿撞,还是要把最从容最优雅的一面展现给男人看。记住,大多数的女人都口是心非,比如她说男人是坏蛋时,多半是在爱着那个男人;相反说男人是好人时那就惨了,她一定不喜欢那个男人……”

晏七行听得发怔:“淑女形象?古怪的用词……那依你之见陛下是好人还是坏蛋?”

“嘎?”我眨巴眨巴眼睛,怎么问这种连历史学家都弄不清楚的高难度问题?

我想了想,说:“怎么说呢?”手持筷子柱着下颏,想着古往今来各大家对他的评价。

严格说来,我真的不太了解皇帝,跟在他身边这么久,对于他的性格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晏七行这一问,脑中自然将他的历史自动过滤一遍,然后缓缓说道:“他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善于用人,善于治人,权谋智慧无人能及……”

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方针就是对的?我个人深表怀疑),确立国家文化与精神的正统;对外用兵得法,于有生之年基本消除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最后弄到国库空虚国力大减,导致西汉由盛转衰的也是他。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还有人说他文治武功,冠绝古今。所以我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如果一定要说,五五开吧,功过各半。

我还没疯,这样的话自然不能对晏七行说。所以只好笑笑说:“也许他是个好皇帝,但是对于女人来说,绝对不是个好男人。”

晏七行神情淡淡,说:“如此说来,你喜欢陛下?”

我瞪圆了眼睛:“当然不是,我疯了不成?”

晏七行面带古怪的笑容说:“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当她说一个男人不好时,多半是在爱着他,依此推断,当她说不喜欢时,多半是在喜欢。”

说罢不容分说,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我们去见公主吧。”转身撩帐帘出去。

我急忙起身追出去:“喂,我说的是大多数,不是所有女人都那样,喂,我说的是真的……”

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早晨的阳光照射着人心是暖洋洋的,晏七行与我陪同南宫公主策骑在广阔的草原上,一阵疾驰,一阵徐行,顺便再喊几嗓子,稍解心中的郁闷之气。

下马休息时,我们三个离随侍的卫兵婢女远远的,轻声交谈……

晏七行道:“故而月氏王子不能滞留王庭,要尽早将他送出去,此事务请公主相助。”

南宫公主说:“二位大人因何定要救助此人?”

晏七行看了我一眼,我说:“陛下欲与月氏国修好,这次我们救了他们的王子,将来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告诉公主关于武帝有意拉拢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策略,公主毕竟身处匈奴,少知道一些对她对大汉都有好处。

其实月氏西迁后再度立国,恐怕早已有了新的国王,就算王子回国,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或者被新王杀害也未可知。不过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也许今天的救命之恩,他年真的能助张骞一臂之力。

南宫公主略作思忖,说:“每日早、中、晚,会有水车从附近的河流中向王庭输送日用饮水,我会找人安排,利用水车将王子送出王庭。”

晏七行道:“如此甚好。”

“只是单于寿诞日,究竟会有何事发生?”公主脸上微现忧色。

晏七行道:“下臣与刘大人商议过了,以为不外两种可能,谋杀或兵变。匈奴内部有人觊觎单于王位。以公主之见,这人会是谁?”

南宫公主仔细思索一阵,颓然叹道:“如今的匈奴风平浪静,诸家侯王向来规矩,惟单于之命是从,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谁会有如此野心。”

晏七行说:“有实力争位的屈指可数,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大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其次是六角―――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革是(此字:革+是)王,左右渐将王。六角论地位势力均不及四王,下臣推测,叛逆者定在四王之内。”

南宫公主秀眉蹙得更紧,转头问我:“刘大人为何沉默不语?”

其实我在思考,关于历史的可信性及可塑性。

史载匈奴的下一次政权交替是在七年后,如果历史完全可信,那么我们就勿须为寿诞日会发生的变故担忧。因为历史早已命定,就算有事也于大局无碍。

可是问题来了,现在我身处七年后的历史之前,又能预知七年后的历史,而历史又是可塑的,也许我们现在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扭转了某些不可测事件的结局,结果塑造出了七年后的历史;当然也许会有另一个结局,谋反的伊稚斜(假设真是伊稚斜)被杀,那么七年后的匈奴王可就是于单,这可改写了历史了。

如果因我们没有举动,没有说话,致使叛逆者谋事成功,登基为匈奴王(假设此人还是伊稚斜),历史岂不还是改变了?七年后的事件提前发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必一一例举,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要把这件事通知军臣单于?怎样才是对大汉有利的行为?

军臣单于在位对大汉有利,还是伊稚斜登基对大汉有利?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回答者会见仁见智。

我脑子里呈飞速旋转,想得头都大了实在难以委决,最后干脆舍弃我作为异时空人的身份,以现实的角度,用汉朝官员的立场去衡量此事的得失利弊。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然是军臣单于在位对汉朝更有利一些,毕竟因南宫公主的缘故,这位鸽派的老单于对汉的政策还算柔和,汉朝虽在暗中积极备战,但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两下还是不要撕破脸为好。如果换了一向是鹰派代表人物的伊稚斜当政(我认定谋反者定是伊稚斜),那麻烦就大了。

我想了想,说道:“公主,下臣以为这件事自然要向军臣单于禀报,甭管他四王还是六角,所谓有备无患。不过……中行说一向深得单于宠信,如果说他参与此事,单于未必肯信,所以,说是一定要说,关键是怎么说?”

公主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晏七行出主意说:“不如这样,公主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最好是匈奴人,由他出面向单于禀报……”

我抢过话来说道:“就说他无意间听到两个人在谈话,至于是谁,他也没看清楚,只听到他们说什么‘寿诞之日动手,大事必成’之类的内容。当时听了也没往心里去,接着发生了行刺事件,更没机会深想。今天一早,越想越不对,深怕会发生对单于不利的事,于是赶紧前来禀报。”

“好,就依二位大人妙策。”公主最后拍板。“只是便宜了中行说这老贼。”

中行说,我自然不会放过他。

事情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将至的风雨。

为免时间过长惹人非议,商定之后,我跟晏七行别了公主,策马缓行回转住处。迎面忽来一匹战马,速度快逾闪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去,根本看不清马上骑士的模样。

晏七行一怔,说:“伊稚斜!”

“嗯?你说谁?”我吃了一惊。

“左谷蠡王伊稚斜!”晏七行见我神情不对,略感诧异。“前次出使匈奴,我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他胯下所骑乃大宛名驹,本官一眼便认得出来。”

我策马回身,望着人马消失之处,正是向着公主所在的方向。

我心中一动:“寿诞之日未到,他怎么来得这么早?还有,他去公主那里干什么?”

晏七行望着我:“莫非刘大人怀疑他便是谋逆之人?”

“你不怀疑么?”

我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当下用了点手段,很侧略地从一个匈奴兵丁那里了解到,伊稚斜刚到王庭。

就是说他向单于问了安,便匆匆去找南宫公主了。究竟是什么事,他一个左谷蠡王那么不避忌讳地急着去见自己的嫂子?

我也是女人,不得不往歪了想。

伊稚斜跟南宫公主,会是什么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