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镇同场口镇一道都不属于吉祥镇的地界,这里还另配备县令,镇上的布局也有很大不同,典型的便是集市的分布。
吉祥镇没有特别规定,因此沿街还有些卖吃食的小摊贩,店面铺子大多集中在一块地方,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丰都镇却是分东西两市,东市卖的都与吃食有关,柴米油盐、鸡鸭鱼肉,西市则卖生活用具,另外还专门分了块地出来,建了酒楼茶馆等供人吃饭喝酒玩乐的地儿,剩下的便是镇上的人的居住地。
赶车的人把牛车停到东边的大门,一路上他和傅卿聊的熟了,也就直说了,“我看着牛车,就不进去了,这边外边的牛车进镇还得多交两个铜钱,你们进去吧,要是买了米面就让伙计帮忙抬过来,这边离得近,大多都愿意帮忙的。”
傅卿应了声,和岑子惠一道跳下牛车。
这也是不同之处,吉祥镇却是不限制外来的牛车马车进镇的。
“卿姐姐,这儿似乎与我们那儿不大一样。”岑子惠环顾四周,一路上她没有说话,就听赶车的人和傅卿聊天,主要是她开口就是一口官话,怕自己的口音漏了陷。
和米铺的老板、伙计交涉,也都是由傅卿出面的。
傅卿点头,来的路上也听赶车的人提到过,这边的集市划分明确,可不像吉祥镇上谁家的庭院后门弄出一小间就可以开个杂货铺子,而是在什么地方就只能卖什么东西,因此东市只有与吃食相关的东西。
米铺也只有两三家。
傅卿和岑子惠只用了一会儿工夫就逛完了。
赶车的人也没有说谎,丰都镇的米面价格与吉祥镇相差无几,都比较偏贵,最便宜的也要十六个铜钱一斗米,偶尔才有人进来买米,许是在涨价前囤了,也有可能是去别的地方买米了。
丰都镇没什么好逛的,她们很快就走出来。
赶车的没说别的什么话,很快赶往场口镇。
场口镇要略远些,路上还得花费一个时辰,好在傅卿她们出来的早,这大半天逛下来,也不过是正接近正午,到了场口镇,虽然赶车的想在外面看着牛车,傅卿还是多花了两个铜钱,让他一起进了镇。
这就要到吃饭的时候了,他在镇外呆着饿肚子。
像这样租牛车的话,她们是要管饭的。
傅卿不是吝啬的人,该花的钱花的很是大方,反而让对方有些不大好意思,一个劲儿的道谢,还给她们推荐场口镇东市上便宜又实惠的吃食,一看他就是常来的,哪儿的米便宜,哪儿的面好吃,他一说一个准,什么都能报的出来。
三人就在东市边上的一个卖面的铺子吃了一顿,一人一碗阳春面,总共才花了十五个铜钱,相较别家七八个铜钱一碗,已经是便宜不少了,还管饱。
吃完面,他们直奔米铺。
场口镇上米铺就多了,大概有七八家,分布在东市的各个角落,大大小小都有。
赶车的给她们推荐的是一家大的米行,别家很多米铺都是从这边进的米,散卖则是十四个铜钱一斗。
米行跟前有不少人,除了本镇的人外,还有不少外来的人,都是为了来买米的。
傅卿望过去,那边也不大好赶车,也容易让老黄牛受惊吓,倒不如在面摊等着,她和人说了声,便和岑子惠往那边走过去。
两人不过才走了几步路,就听到米行那边的方向传来一声尖叫声。
“我们就是听你们这边便宜才特意过来买的,十六个铜钱一斗,你们怎么不去抢啊!”
尖锐又有些熟悉的声音传来。
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讲理。
随着这个声音,米行门口有些骚动。
人都被挤到一处,时不时传来骂人的声音。
岑子惠脸上闪过惊讶,看向傅卿。
这声音像极了先前来谢家闹事的李氏,就是不知道人是不是同一个。
要真是同一个人,那还真是巧了。
傅卿脸色不变,她的听力比常人要灵敏很多,光是听到这个声音,她就已经确信那人就是李氏,没想到她也会来场口镇这边买米。
“过去看看。”
傅卿拉过岑子惠的手,免得在人群里走散。
岑子惠小心的跟在傅卿身后,好奇的看向前面。
李氏脸色铁青,她身后还跟着傅明珠,却是受到惊吓的模样。
李氏看着面前的伙计,“你们昨天才十四个铜钱一斗,今天居然就要十六个铜钱!你们怎么不去抢!”
米行的伙计听到这话,嗤笑道,“婶子,这价钱又不是我们几个伙计能够定的下来的,你们昨天也来看过了,昨天怎么不买?本来最近的米价就涨幅很大,一天一个价,我们家进货多,相对来说就能够拿到更实惠的价儿,要知道别家早就卖十六、十八的价格了,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压低价钱了。”
伙计张口就来。
压根不怵李氏。
李氏冷哼一声,“可拉倒吧,哪家开店的会说要快点提高价钱?我可都听说了,你们收粮食的价格根本没有抬高,涨的钱都是白来的!可别给自己戴高帽了吧!”
伙计面色不变,“婶子,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说话得要有凭证,无端端的捏造我们可不认!”
还要证据?
李氏翻了个白眼。
她的话也让周围好些人都很注意。
有人催促道,“婶子,你打哪儿听来的?快说说。”
“是啊,若真是如此,他们可真是没了良心!”
“也不会吧,难道不是收粮的价格上去了,米铺才卖的高吗?”
“……”
多数都让李氏赶紧说话的。
傅卿皱眉,就听李氏说道,“我女儿可是谢家的少奶奶,谢富甲、谢家,你们知道吗!”
谢家在这一带都是出了名的富商,除了常年捐赠银钱修路,还时不时资助些读书人,名声很是不错,加上前段时间还出资建了学堂,束脩全免,还能供应宣纸等,早就被人津津乐道,直说吉祥镇有福气,他们也沾了光。
此时听到李氏说起谢家,众人纷纷看向她,没想到她女儿竟是嫁到谢家做少奶奶了。
李氏面上难看的神色褪去,露出些许得意,这下轮到米行的伙计脸色难看了,他偷摸使了个眼色,让其他人赶紧去把老板找来,可别是谢家专门上门来踢馆子的?
但谢家不是不做这米面的生意的吗?
又怎么会这么突然?
李氏没有察觉伙计心理的想法,她还在继续说,“前些日子我们镇上出了桩米铺被砸的案子,砸铺子的就是卖粮食的人,可不就是因为米铺坚持只收八个铜钱一斗米,卖出去却是十八个铜钱一斗,这才不甘心砸了米铺吗?”
众人哗然。
郑良的案子本就不是什么惊天大案,顾县令也没有宣扬出去,还在暗中调查。
消息没有传开,众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可这个时候听到,给他们的刺激却不小。
“真的吗?”
“这么便宜?”
“那我们还不如去卖散粮的人家买米呢!我愿意花十个铜钱啊。”
“这不是专门坑人吗!”
“谁赚几个铜钱容易啊?我们家都快要吃不起了!”
“……”
伙计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叫停,提高音量,“你到底是哪里来的泼妇!胡编乱造!别家收粮多少价格我不知道,但我家的米都是专门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的,收粮的本钱还得加上运过来的本钱,毛利才几个铜钱啊,现在你随口一说别的米铺的特例,就想要来讹我们家?你算盘打得可真好!我告诉你,赶紧给我走,不然我报官,说你诬告!”
李氏哪里会怕他这话,她啐了口唾沫,“那你告诉我,转眼就涨两个铜钱一斗,你们是不是要逼死人!”
伙计:“……”
他怎么说得过李氏这种胡搅蛮缠的人。
加上周围的人听了以后便失去了理智,只说米行坑人,都嚷嚷着让米行把粮价降下去,甚至还有人喊出十个铜钱一斗米,还有在旁边乱挤乱钻,想要浑水摸鱼的人。
李氏眼珠子呼噜乱转,想着该如何才能占到便宜。
她故意大声嚷嚷,想要把局面弄得更乱一点,反正她打着谢家的旗号,也不是场口镇上的人,到时候她就回去了,他们想要找理也只能找谢家,左右都跟她无关。
人群一下子混乱起来。
傅卿带着岑子惠后退了几步,远离混乱,只在旁边围观。
傅明珠没想到一下子会变成这样,她眼看着李氏声音和气势越来越高,把人说的哑口无言,转眼间人群挤在一处,她又没有准备,硬生生的被人群给冲散了。
而李氏急着想占便宜,压根没有想到她。
傅明珠觉得自己好像随波逐流的柔弱小鱼一般,不停被人挤过来挤过去,其他人想要往米行里面挤进去,她却是被反方向挤了出来,哪儿哪儿都站不稳,要不是前后左右都是人,她早就倒在地上了。
饶是这样,她还是被挤了出来。
脚上不知道被踩了多少脚,还不时被人推攘。
“快点进去啊,别碍事!”
有人狠狠推了她一把。
傅明珠彻底被挤出人群。
整个人重心后仰,眼看就要后脑勺着地了,她吓得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