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担忧,苏明昔早有预料,也早有这样的猜想,所以没有什么意外。
傅卿突然开口,“我倒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众人下意识看向她,苏明昔面上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傅卿竟会赞同他的想法。
傅卿从小长在江湖,没有读书人那么多条条框框,她的学识是为了学武,更加注重实用,所以反而是她最能看的通透,不会被世俗的框架固定住。
“苏先生既然能够提出这个想法,想必是有成算的,不会耽误诸位学子的课业,至于种地进衙门,不过是为了让他们更加看的明白,考试的试题中不是还有辩证的题目?若是他们能够对百姓官场之事有更多的了解,对他们日后的仕途也会大有帮助。”
“再者……”
傅卿停了好一会儿。
苏明昔疑惑的看着她,“再者什么?”
再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不是只有读书一件事情。
傅卿在江湖历练时曾见过科举的盛况,当时就有人因为没发挥好,出来就跳河自杀了,也有因被作弊连累重考而不振的,这些场景司空见惯,她却觉得人往自己头上套的枷锁太重了。
不过这话她没说。
苏明昔的想法已经与他人有很大的不同,但这种想法,他们却不一定能够接受。
“没什么,”傅卿摇头道,“我觉得苏先生的想法可行。”
傅卿和苏明昔都开口表态,其他三人也不是反对,只是觉得变革需一步步来,相对而言能够让人接受。苏明昔的法子好是好,他们是怕拔苗助长。
傅卿看几人犹豫不决,开口道,“不若让他们自己选好了。”
众人看向她。
“有人愿意尝试这种新的法子,有人还是想专注于科举,并不妨碍,再者,如今书院近百名学子,他们一股脑都想试行新的授课方式,我们都不一定顾得过来,也没这么多地方能够把他们塞进去。”
傅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
他们恍然大悟。
是这个理!他们担心反弹担心他人抗拒,但这一切若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那便没话说了!
“还有半个时辰,他们就该跑完步了,就让苏和去通知一声,明日一早他们表决一番就好,也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倒是这试行的新法子,他们既然要干农活又得上衙门,一个月就给些体己,也好让他们能够缓和一下家中的压力。”
傅卿也是为了寒门子弟考虑。
很多人家中贫穷,哪怕谢家提供的学堂客房比外头便宜几倍,还是有人得走几里地来上学,若是额外有些补贴,那些人肯定会有所意动,性子上也吃得住苦,不至于因为劳累而新生悔意。
至于学业上,傅卿相信苏明昔既然提出这些法子,一定能够有办法来保证他们干活之余能够跟得上。
几人聊完正事,气氛趋于和缓,剩下的便是吃吃喝喝,聊聊天下闲事。
除了傅卿和隐居的秦先生,其他人都曾位居高位,林先生更是差点就成了礼部尚书,不过这尚书没当上,还被贼人诬蔑掉了脑袋,这事儿说起来也糗,苏明昔等人时不时拿出来臊臊他。
林先生脾气好,也不恼,“捡回了一条命,也无心在官场了,倒是希望后生们有所改进。”
官场沉浮与黑暗,多少读书人一头栽进去,或拉踩他人往上爬,或被人踩在脚下坠入深渊,能够保持初心,做到明哲保身已是不易。
傅卿多是听他们说话,没怎么开口,偶尔插句话。
约莫一个时辰,她准备回去的时候,就见唐玉辛从湖边走过来。
苏明昔熟稔的招手,“玉辛你来了?”
唐玉辛乖巧行礼,“各位先生好。”
他看向傅卿,“小傅先生,大家都已经跑完下课了。”
傅卿点头,“那便好。”
不过第一日,被傅卿几句话打醒,他们都还在兴头上,虽然每个人都累的不行,刚跑了一刻钟就觉得气喘吁吁,但还是努力在坚持下去,生怕掉队,所以完成度很是不错。
唐玉辛也不用多加催促,只是接下去如何,那就不一定了。
这个道理他不明说,傅卿也明白。
“小傅先生,老夫可得给你介绍介绍,这可是苏先生的得意门徒,不过二十已经是举人了。”林先生打趣儿道,算是回报刚才苏明昔打趣他的话。
傅卿惊讶的看着唐玉辛。
先前她就觉得他周身气度不凡,哪怕穿的看似普通,实则低调显贵,没想到还是个厉害人物。其他人二十岁在干什么?能够考上童生已经算是不错,其余再好些的就是可以下场应试,看看能不能考得上秀才。
童生不过是一个门槛。
秀才才是真正踏上科举之路的大门。
而唐玉辛,年方二十,便已经高中举人。
被点名陶侃,唐玉辛脸上也没有什么骄纵的神色,“学生还早得很。”
当年苏明昔和林先生两人都是二十和二十二岁便三元及第,在他们面前,唐玉辛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况且唐家乃京都大族,家中长辈都在朝为官,有家族庇荫,二十岁下场中举,虽也算出挑,却真的不算惊人之举。
苏明昔显然对唐玉辛很是满意。
别人在提到唐玉辛时,他眼中闪过满意的神色。
傅卿看在眼里,对唐玉辛的评价又高了一些。
唐玉辛既然过来了,傅卿也就没有直接提出要离开的说辞,继续坐着听苏明昔给唐玉辛说了他们方才的决定。
唐玉辛想也没想,“一切都由先生决定。”
他从京都来到吉祥镇,放着太学不上,也要跟着苏明昔,自然是认同他的想法,更做出了明年暂时不下场,再多等两年的决定。这个举动并不被唐家人理解,但他们也没法阻拦他。
苏明昔笑看自己的得意门生,觉得很是欢喜。
因为唐玉辛的到来,傅卿又多坐了半个时辰,天色逐渐暗下来,才提出要先离开一步。
其他人还准备在湖心亭里喝酒吃菜,因此也没有挽留她。
等傅卿带着青柳到家,天已经全黑了。
她没有直接回院子里,而是转道去了林氏的院子。
林氏已经用过晚饭,正在院子里消食,谢富甲吃过饭匆忙又出门了,只有她一个人。
林氏见着傅卿,亲亲热热的拉过她,“用过饭了吗?”
傅卿摇摇头。
林氏连忙让人去把热着的饭菜端来,“怕你还没有吃饭,所以我让厨房备着呢。”
傅卿笑道,“还是娘对我最好了!”
林氏伸手点了下她的脑袋,“还说呢,是不是书院里做先生太辛苦了?怎么这般晚?”
傅卿揽过她的手,“下了课后,我与几位先生去了湖心亭谈天,说起明日还会再选出一个班来。”
林氏疑惑,“怎么还有一个班?”
“苏先生有他自己的想法,”傅卿顿了一下,想起林氏先前说过的话,一家人之间哪儿有这么多顾忌,况且林氏也不是认准死读书的人,否则也不会放任谢知礼这么多年了,“娘,我想让相公明日选进新的班。”
她把苏明昔的话阐述了一遍。
林氏瞪大眼睛,“你是说,在读书的时候就学做农活,去衙门看看?”
傅卿点头。
她想再多说些让林氏能够更好的理解,还没开口,就听见许久没有出声的那位神秘人忽然出声。
“叮!触发主线任务,让相公接受新的读书模式,奖励益寿丹一枚。”
“叮!特别讲解,益寿丹可供长辈服用,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调养身体,是过节送礼孝敬长辈的绝佳礼品。”
傅卿:“……”
又出现了新的任务。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这个神秘人的声音似乎不像先前这么呆板,变得活泼了些?
她的注意力很快被林氏转移,没有再去思索神秘人声音上的变化。
林氏有些吃不准,她当然知道傅卿不会害谢家,害谢知礼,不过这听上去很是与众不同,哪个读书人不是一门心思读书?头一次听闻在读书的时候便开始接触这些事情,尤其是农活,家里殷实的人家,向来是没有人去干农活的,自然有下面的佃户来做活计,真要让儿子去下地干活,当娘的第一个就会心疼了。
但傅卿说的有理,再者,听闻苏明昔先生更是当年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如今不过三十有五,已经官居一品,还是急流勇退,才来到吉祥镇做个教书先生。
可谁敢把他当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先生呢?
林氏思绪万千,有些拿捏不准。
“你们在聊什么?怎么愁眉苦脸的?”
身后传来脚步声。
林氏和傅卿回头,原来是谢富甲回来了。
正巧,让谢富甲帮忙参谋参谋,在谢知礼读书的问题上,他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
傅卿本来还担心谢富甲不乐意,连林氏都有些犹豫,哪知道他一听这事情是苏明昔提出来的,想也没想,当下就同意了,“既然是苏先生说的,那便按照苏先生说的办。”
不等傅卿提起别的,他又主动问道,“不过让读书人去衙门还好,还得干农活之类的活计,那还是得给些体己才好,否则他们家里人都会觉得书院让他们去干别人家的活,恐怕无法理解,卿卿,你就告诉苏先生,若是有需求,尽管提出来便是,谢家一定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