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快穿吧女配大人 > 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

快穿吧女配大人 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

作者:孤海蔚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16 11:41:30 来源:258中文

数日之后,南京神武军大营。

掌管神武军的都督周经武正与东厂设南京分署千户李有成在闲聊,参与此次谈话的还有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和南京的京营提督大臣郭尚友。

除刘福是原本就在南京的提督太监以外,其余周经武、李有成、郭尚友三人都是先后被崇祯安排到此处,并不是本地官员。

其实最开始南京的镇守太监崇祯也想一并撤换掉,毕竟这个位子在南京还算是比较重要,后来王承恩说这刘福是他干儿子,崇祯这才将他留到现在。

到现在看来,这刘福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不过崇祯也在心下有些感觉好笑,王承恩的干儿子从勋戚到太监再到一般的文官武将,居然有好几十个,就连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也是。

纵然有拉拢人心的意思,可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想归想,崇祯皇帝还是对这位历史上忠心护主的太监总管没有任何怀疑,毕竟人家能陪着你去死,这份忠心实在太少见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王承恩再怎么忠心也还是个太监,有点私心不是很正常吗。

周经武率神武军抵达南京之后,直接接管了原南京内外城的卫戍、城防与各大军营、料场、马场事宜,原本那些人基本都被发回原籍。

至于李有成,则是处置东林余孽的急先锋,为皇帝办事从不拖泥带水。

当然,在遇到厂卫处理不了的事情时,周经武往往都会及时率领神武军出现负责弹压场面,见到这些全新装束、杀气腾腾的军兵,在那些士子血淋淋的事实以后,鲜少有甚么傻子会继续闹事。

郭尚友,又号瞻月,潍县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出身,万历、泰昌、天启年间历任县令、漕运总督、侍郎等职,官至户部尚书。

崇祯元年,阉党(帝党)覆灭,因未参与灭阉,郭尚友被昔日东林友人龚鼎孳报复弹劾,名列阉党之中,因而革职回乡。

崇祯十七年,帝党复建,帝命:先灭复社,再诛东林。

东厂、西厂、内行厂及锦衣卫均受重用,得以重见天日,霎时间,满朝血雨腥风,日夜人头滚滚,东林、复社中人亡者竞达十之七八。

人称东林其众,不逊李闯,然数载之间,受千刀万剐刑者三,遭夷平十族者四,斩尽三族者五,株连九族者十九,剥皮楦草者二十八,因罪而杀者无算,时人称为一大案——“东林党案”。

实际上,东林党案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束,因为崇祯皇帝愈发觉得这东林党实在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就好像后世的传销组织一样,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彻底清除。

这传销组织堂而皇之的发展到了朝堂之上,尽管东林大佬们杀的杀、逃的逃,可那些小辈后生仍是喊着忠君为国的口号前仆后继,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彻底诛灭东林到底需要多久。

一方面持续诛灭东林,另一方面,崇祯皇帝也开始着手在朝堂上建立自己的嫡系。

自崇祯十七年开始,朝廷连续启用冯铨、郭尚友、王绍微等一批在崇祯元年遭“阉党”之变削职的大臣,但令人意外的是,魏藻德还是首辅。

此后,冯铨入阁,绍微得任天官,尚友乃为提督,此时皇党初显,而诛灭八大晋商,夷钱谦益十族,蒋德璟进位,魏藻德功退,则是皇党勃兴执政之始。

崇祯皇帝在时次辅蒋德璟的建议下重新启用郭尚友,叙列往功,充为南京京营提督大臣,掌南京京营之兵马、钱粮、分配等诸事。

南京兵部尚书一职自史可法调任都察院御史以来一直空缺,朝廷也没有明旨任命其他人不缺,可是实际上,郭尚友、周经武和马士英三个人,却已经掌握了南京城全部的兵马城防。

崇祯皇帝任命郭尚友之后,自然有所防备。

据厂卫密奏,郭尚友到任后常与神武军左都督周经武、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等帝党成员往来,对崇祯皇帝诛灭东林只字未提,却为诛东林尽心尽力。

魏藻德卸职前曾言:“纠合以往,善儒(郭尚友字)实有功无过也。”

郭尚友在鞑清入关后力拒未仕,在历史记载上自然是寥寥数语,然而崇祯启用此人毕竟是有原因的,郭尚友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为官时政绩在内廷早有备案。

再加上东厂遍布天下的档案、卷宗,要想捋清一个人到底是忠是奸,对崇祯皇帝来说其实非常容易,越是查,崇祯皇帝就越是对郭尚友喜欢起来。

相比那些高喊道德口号的东林党而言,郭尚友才是真正的清流。

东厂潍县地支在崇祯十九年初上报,郭尚友在文人中声名极臭,但是在当地衙署中至今仍存有威望,市井中亦皆如此。

被革职这么久的一个人至今在地方上仍有威望,听起来就跟放屁一样。

崇祯又亲自派人下去暗访,却发现这是真的,每问起百姓,不管男女老少,皆是异口同声称“郭尚书”为官清廉,刚正无私,被削职才是冤枉。

起先崇祯皇帝不信传言,勒令东厂重新彻查郭尚友,王承恩却也说了,他发现在万历末年时任县令的郭尚友因替百姓请冤而得罪权贵,以致当年考核无法升迁之事。

细数此类事件还有很多,似乎正是郭尚友屡屡不得升迁的主要原因。

天启年间,山东数县发生饥荒,上任途中路过的郭尚友倾囊相助,甚至向友人借问银两,到处奔走筹措银两,资虽不济,但却使百姓十余户得以活命。

后来,王承恩在调查中发现,郭尚友一个县令,凭政绩早就该调任升职,但他却足足干了十几年,就算遇到调任,也是将他调往偏僻常人不远去往之处。

说白了就是政绩低的那些无能之辈上去了,政绩高的如同郭尚友这般反而遭到贬黜,这么奇怪的事儿就很值得东厂的注意。

究其原因,自是当时郭尚友行事得罪了诸多官员、权贵,以致声名不佳,不附东林,更使得他升迁无望。

说来好笑的是,直到魏忠贤所谓“阉党”执政时期,郭尚友才被召往京师开始任实职,直到官至户部尚书。

晚年回乡,逢山东灾荒,潍县尤为严重,郭尚友又尽散家财,煮粥周济灾民,无数饥民得以存活。

崇祯十二年,郭尚友与县令邢国玺集资修城,改土城为石城,并铸铁炮置城四角楼。

崇祯十五年秋,鞑清兵马围攻潍县,郭尚友仍与张尔忠、胡振奇等同县令周亮工固守御敌达三月之久,使县城免遭蹂躏,百姓复得安居乐业。

郭尚友虽削职在家,可就连当地县令都对他尊敬备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