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快穿吧女配大人 > 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

站在门外的,是一群顶盔贯甲的兵士。

为首那人身姿挺拔,披挂着鱼鳞细甲,头顶金色玄武盔,正是奉旨平乱的英国公张世泽,他将滴血的刀收回鞘内,走进门环视一眼,怒声道:

“郑三俊呢,叫他出来!”

“这个杂碎,老子要亲手剁了他喂狗!”

听见这话,管家和几个女子都是掩面哭泣,张世泽起初有些纳闷,闻见空气中传来的一丝血腥味,这才看见郑三俊的尸体。

“这是怎么回事?”

听管家哆哆嗦嗦,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之后,张世泽也是面色沉重,脸上的怒色略有消散,想了半天,回头向一名把总吩咐道:

“你带着人看住郑府,皇上新旨意下来之前,不能逃走或进去一人,否则,当心本督斩了你的头祭旗!”

“其余人,随本督继续平乱!”

把总浑身一颤,连忙抱拳喊道:

“卑职尊令!”

与此同时,无数哨骑自承天门而出,四散开来,他们手中高举一纸诏令,迅速将来自宫中最新的旨意通告全城。

“皇上有旨,京城乱象,乃由京、团两营、神武军平定!只诛首恶,余者从宽!”

“京城南北养济院重开,五城粥厂施粥以赈济灾民,快去领粥吧!”

“内阁首辅魏藻德监斩,立即将废康妃押至西菜市斩首示众,不得有误!”

“勋戚李氏于京城私动刀兵,有违大明祖制,经内阁裁定,改夷李氏十族,堆叠京观,立即执行!”

承天门打开,无数京营兵士手持刀枪整齐的列队而出,由各个军官带领分往各地平乱,京营兵和普通卫戍兵马的区别很大。

首先,京营兵全部都穿着精细铁甲,头上带着只有京军才能配备的燕翅盔,手里拿着的也是由兵仗局和军器司新打制出来的锋利兵器。

其次,京营经过几个月的整改,事迹早就不再是最初那个样子。

京营兵起初大部分都是吃空饷,世人皆知,所谓的大明京营不过是个毫无战斗力的花架子,但现在看来,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儿。

自从张世泽代替吴襄提督京营以来,京营便是日新月异的在变化。

空额首先被补齐,紧跟着朝廷将积欠的饷银追补,又由英国公府牵头,将所有的勋戚子弟裁撤,招募的本地军户入营。

除此之外,京营内还补充了相当一部分城外驻扎的团营精锐,当这些京营兵上街之后,形势迅速得到改观。

军兵不是差役,他们的使命就是杀敌,更何况京营中大部分都是本地招募的,自家乱成这副模样,没有人会不担心。

京营兵士们没有丝毫的留手,不论流民还是地痞、无赖,但凡敢于顽抗的,都是当街斩杀。

“旦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一队京营兵士冲上街头,三下五除二就将乱民击溃,为首那名把总曾在辽东战场见过血,他上前一脚将流民踹倒,用佩刀割下尚在滴血的首级,大喝道:

“首恶在此,圣上有旨,余者从宽,你等还不尽降!”

看这名把总和周围京营兵身上的血迹,乱民们再无任何抵抗之心,都是赶紧扔下手中兵器,跪在地上祈求饶命。

根据崇祯皇帝的旨意,京城内南北两所养济院需要立即开始收济流民,还有京城无处粥厂,也要立即开始施粥米赈济灾民。

这些东西废弃已久,若是在平日来看,皇帝一张圣旨就像要重新开放显然是异想天开,但这次的圣旨并没有详细说方法。

对下面的兵将来说,这种小小的余地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建伯王先通接到圣旨后稍微一想就明白崇祯皇帝是什么意思,当即回身扯着嗓子吼道:

“本督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总之,要是一炷香之内筹不到平乱所需的粮米,你们还有本督,都要人头落地!”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都懂了吗?”

听见这话,其余的千总、把总们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神中看出背水一战的感觉,纷纷抱拳大喝:

“懂了!”

“卑职等谨尊督令!”

提起粮米,新建伯王先通首先就想到文昌街。

这个年代的各行各业,实际上已經有了几分资本的味道,一些运营手段和后世并没有什么分别。

就拿京城米店来说,除夫妻老婆店这种小米店不算,整个京城有头有脸的大铺子和商号基本都集中在文昌街。

换句话来说,这文昌街算得上是北京城的粮米一条街。

短短的一条街道,来回走上一遍就连一炷香的功夫都不到,可如今却集中了近二十家大米店,这些同气连枝的大铺子垄断了京城粮米交易,价格自然也是看他们的心情。

放在平时,这文昌街虽然价格黑心一点,但一向都是生意兴隆,如今各地大灾大乱不断,就连京城天子脚下也不安稳。

很多人没有饭吃,人心惶惶之下,自然都想着买一些米面回家,好应付不时之需,所以长久以来,这文昌街更是变得人声鼎沸起来。

这种年头对商人来说就是机遇,除了毫无背景的小米店铺子以外,没人会直接卖出手中粮米,甚至提价售卖也成了傻子的举动。

真正聪明的商户,会说自己手中无米,一直将米面囤积起来,观望一段时间,伺机再放出去一小部分,紧跟着再继续囤积,这样能获得最大利润。

至于什么朝廷存亡和百姓的安危,又有谁闲着没事儿去管?

穷人越来越穷,但要是说皇家富裕,也不尽然,不算那些在外的藩王贵戚们,这身在紫禁城皇宫的朱家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穷的皇家。

朝廷不富裕,就连大部分地方的税都收不上来,去年一整年的税赋只有三百多万两,就连辽饷一项的开支都不够。

说来可笑,崇祯皇帝随手抄了几个臣子和商户的家,所得已经进千万两之巨。

在这其中,仅后世鞑清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一家,现银就有六百余万两,将田亩、字画等一些其它东西折合,总计还不知道要有多少。

周遇吉所部宁武军在山西御闯的兵饷就是这么来的,世态炎凉,直是让人不敢相信。

身为皇帝的崇祯比起平头老百姓而言,根本算不上是过着多好的日子。

崇祯皇帝穿着有补丁的内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除此之外,每日餐食不过是三菜一汤,而母仪天下的周皇后居然亲自下厨为皇帝做御膳,宫中甚至没几件拿得出手的饰品。

这些空前绝后的奇闻,现如今全都在崇祯皇帝一个人身上发生了。

从另一方面来看,大户之家和商户、士子这些群体却借着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迅速的富裕殷实起来。

这种畸形的繁华不仅存在于京师,甚至江南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然而这种情况却被东林士子所津津乐道。

在文昌街,永昌号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号铺,据说掌柜背后的东家也是有深厚的背景,黑白两道,五城兵马司的差役还有城内青皮、地痞在平日都不敢来寻衅滋事。

就算是现在这种情况,官府衙门都保不住了,但文昌街依然没怎么乱,各色人等聚集于此,永昌号却忙而不乱,相比城内其它地方,甚至算得上是井然有序。

“天哪,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一些手中提着米袋的老百姓,看着刚刚新换出来的米价牌,都是气愤不已:“昨天还是五两三银子一石的价码,怎么才过去一天,又加了三分银子了!”

“是啊,怎么能涨的比小孩子翻脸还快,这不是坑人吗!”说话的好像是个读书人,文绉绉的。

“老子在码头上扛一天的包也不过是挣上三分银子,他倒好,這价钱往上一窜,老子就一天白干了!他娘的,不买了!”

一个脸色黝黑,看样子力气很大的汉子愤愤说完,转头便走。想看的书找不到最新章节?咳咳咳,这都不是事儿,推荐一个公众号,这儿有小姐姐帮你寻找最新章节,陪你尬聊!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