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处,邓林便是亲自率领部下下城,城门窸窸窣窣的打开了,管亥在后,见到城门大开的一刹那,心中便是松了一口气,如此,上缭城便取下了一般,至于剩下的,便是拿性命去搏了。
虽然管亥心中稍稍放松,可是藏在战袍下面的长枪却未曾稍稍松了半分,前面的向浚更是不敢有半分异动,谁都晓得,这个时候乱动乱说话,是会死的,身后的那个人绝对会将自己的性命毫不犹豫的取下来,事已至此,作为乱世里头混出来的,都知道什么时候是充不得英雄的,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向浚心中的念头是十分的复杂的,挺过去吧,总归会过去的。
而这个时候在不远之处,一道道身影宛如恶狼一般,缓缓的向前移动,盔甲在身,刀枪林立,这些事情自然是在雨夜之中看不清楚的,大军千人距离城门仅仅只有百步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军中的厮杀汉而言,只需要十息的功夫便是可以轻易的抵达。
待到城门彻彻底底的洞开之后,管亥便是将死死抵在向浚身后的长枪一撤,前面的向浚,尚且没有送上一口气,就见到管亥将手中长枪一举,低沉的喝了一声:“夺城!”
邓林开了城门之后,正准备上前询问,这个时候,管亥已经撇开了向浚,直奔向城门,与此同时,后面的陈兰统领军马,一齐向前而冲,邓林站城门口,一时之间只是觉得地面开始震动起来,饶是他历经厮杀,这个时候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只是以为自家出现了幻觉而已,不过待到片刻之后,邓林也是仓惶变色:“快关城门……”
可是管亥距离城门如何之近,早就已经是放开了马儿,疯狂直奔,待到邓林最后一个音节放出喉咙之时,管亥已至,手中长刀是往身前一带,立时便是落下两颗血淋漓的人头,座下的战马直扎进了人堆里面,撞开人群。
身后的甲士跟随着管亥只是一个劲的往前冲,仅仅只是一个照面,面前十数人上缭守城军就已经是死的死,散的散,而这个时候,不远之处,陈兰率领着近千士卒奔涌而来,这阵势,已经使得地面上的小石子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城墙之上的众人,一时之间便是乱了分寸,更不用说,作为队正的邓林,厮时厮刻,已经没有了踪迹,谁也没有想到,本来应该是自家主公郑宝去夺别家城池,却反被抄了后路老巢,哪里有这等准备,就在这雨夜之时,对方毫不手软的发起了突袭,仅仅只是在片刻之间便是拿下了城门口。
而现在上缭军马,尚且不知对方的身份,更不知道敌人的数量,城墙之上顿时乱成一团,有的慌忙奔逃,转身就走,有的只是往城主府狂奔,准备抢先一步去禀报主事之人,便是郑宝之妹婿马明了,但是还有一部分有良心的,总归想的还是将自家队正抢出来。
不过这部分人自然是极少的,仓促之间,也只有**个而已,这正是应了那一句歌词,没有一点点防备……
要说这个时候,东门之上的上缭兵自然是发现了敌军的数量不在少数,陈兰所在,也没有必要再隐匿行迹了,骑兵冲在嘴前,将马尾抽得生疼,一手提着诸如枪矛这等长兵器,腋下还挎着近身搏杀的刀宛如波涛一般直想涌进来,而身后的步卒也是紧随其后,就要将这城门彻彻底底的掌控在手中。
在陈兰的带领下,所有的士卒在扑向城门的同时,高声狂呼:“献城者免死!”而这个时候管亥才刚刚将面前的残敌清扫一空,管亥作为准一流的武将,虽然放眼整个天下并不算多么的出众,可是在这等时候,就无人可以阻挡了,区区一个上缭,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武将可以与其正面抗衡。
在城门这种狭窄的地方,靠着个人勇武,是完全可以厮杀得酣畅淋漓,宛如不败的战神一般,这也并不怪上缭兵没有抵抗之力,完全就是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外间的哨探并没有发出警示,又有向浚叫城,天上降雨,耳目不明,而作为袭城的行家管亥,又是直到逼近城门才徒然发作,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已经被管亥悉数占尽了,上缭兵如何能在片刻之间反应过来。
直到扎进了人堆之中,管亥那颗一直紧张的心这才松了下来,任谁都看得出来,黄巾军已经不成事,任何的起义军都是如此,如果不在起义最初,便是迅速扩张,奠定决定性的优势,整军纪,稳根基,并巩固人心,那么所面临的必然是封建朝廷的疯狂反扑,一等到官府反应过来,走的便一直就是下坡路了。
管亥作为黄巾军的宿将,可以说这些年也不过是在勉励支撑,败绩无数了,要说没有心灰意冷,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可他毕竟是长成于黄巾军,便是要为天底下的穷苦百姓挣出一条活路来,要不是遇见侯爷,这一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诚然,在历史上的管亥,没有遇到刘晔,在收拾余烬之后,继续北上到了北海,偏偏遇到北海刺史孔融新官上任,管亥便是聚集黄巾军马,围攻北海城,险些得手。
可是最终却被北海太史慈突出了重围,搬来了刘备援军,最后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死于关羽刀下,本来管亥以为自己再也没有这等快意的机会,之前的每一战,战无果,也根本看不到黄巾军的出路在哪里,可是斯时斯地,这些问题,统统抛之脑后,将来如何走,就交给侯爷去想罢,自己所要做的,便是拼力死战,以报知遇之恩,眼前,就是一个绝好的报效机会,而自己也绝不会放过这最后的机遇了,若得上缭,侯爷的实力可扩张一倍都还不止,雄图霸业,便始于此。
念及此处,管亥长刀一甩,便欺身而进,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最后两名敌军斩于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