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迎风招展,刘晔站在城头,无数甲士伫立在墙边,眺望远处,一场血与火的淬炼整个城池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扬州,气候温和,富足膏腴之地,其实上秦两汉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但是到了汉末,经济重心便是逐渐南移,盖因北方的诸侯实在太多,而且他们的争斗很激烈,战争对于经济的打击是很大的,加之因为战乱,很多匠人百姓,殷实之家便是纷纷南迁,在另一个时空,经济比重南移还要一直持续。
西晋有中原的八王之乱,乃至东晋十六国(其实北方只有十五国,剩下南方还有一个小国),南北两朝分裂,北方大多都处于战乱,即便局部统一也是以武力颠覆政权。
南方则是不一样,政权更迭基本上是宫廷政变,武将夺权之类的和平交接,到了隋唐宋,南方便是彻底的成为了富足之地。
知道这一刻,当刘晔真正的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之时,才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等男儿意气,虽然现在刘晔的地盘仅仅只是有成德县一县之地,可是不管如何,他相信总有一天,整个扬州都将是为自己所据。
也正是到了这一刻,刘晔才真正有了一丝欲与天下英雄比高的雄心壮志,男儿生当如此……
可以说,从最开始的开设‘刘记’,刘晔便是便是一直在对流民赈济这方面一向都是重视得很,再加之后面对服虔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现在的刘晔基本上已经是稳定了城中的人心,不过成德初定,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急需刘晔来解决。
所幸的是成德军乃是自己一手打造,这便是刘晔最大的倚仗,兴兵但不可穷兵,很多的诸侯都是因此而导致失败。
仅仅只是成德一地,那么两千精兵足矣,城内之变后,刘晔提拔奖赏了一些将官,另外镇压残余,表面上的局面已经是稳定了下来。
不过这并不是刘晔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件事情便是城外的万余流民百姓,刘晔手中的粮草并不在少数,自给自足能够坚持两年有余。
可一但逃难而来的百姓加入进来,恐怕就很难了,不过刘晔的深知,成大事者,必须得民心,所谓国富民强,最重要的便是要得民心,而人口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妥善安置这些百姓,那么对于刘晔来说,无异于增添了不少的生产力。
也可以在更远的将来徒增数千精壮,“李安,开仓赈济!”思虑良久之后,刘晔还是决定将自己所囤积的粮草施发给百姓,这也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
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这些百姓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在将来反哺官府,恐怕还需要妥善的安置才行。
李安现在统筹‘刘记’,手中资金也是不少,虽说最终的账目还要给琴儿过一过,刘晔也偶尔垂询,不过主要的行事者还是李安。
李安拱手应诺之后,城墙之上以服虔为首的几位文官便是几位欣慰的点了点头,
刘晔深知,这个问题若是处理不好,对于成德县将来的发展很是不利,甚至会失去民心。
此时此类,众人可以看到被临时安置在城外的百姓密密麻麻的簇拥在一起取暖,虽说已经分发了不少的粮食,可依旧是杯水车薪。
对于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每个百姓便是只能勉强果腹,是以平日里他们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服虔上前道:“侯爷,可是在忧心百姓将来的出路?”
刘晔点了点头,对于服虔来说,拱手相让出成德乃是其心甘情愿,这些父母官也很好的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正是如此,各位可有什么良策。”
需知现在成德县的情况并没有燃眉之急,不过能够吃下这些百姓,对于将来的发展便是有了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做成一些事情,也并非一人之能,群策群力之下,刘晔相信总能想出一些好点子来。
服虔本来就是一位良吏,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服虔拱手道:“所谓民以食为天,愚以为,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耕种问题,这一点倒是不难,首先成德县未经战乱,虽说粮草并不算富足,可是供应这些百姓一年半载还是没有问题的。”
刘晔点了点头,“不错,虽说如此,可又有何用,一年半载之后呢?那我成德岂不是自掘坟墓?”
服虔笑道:“之前官府困顿,虽有余量,但未至生死存亡之际,老朽亦不敢妄动,现在侯爷手中也有一部分粮草料想足以供给万余百姓两年,另外还可在城中粮商手中购得一些粮食,这样一来,除了军民所需之外,我们还有一部分粮食。”
服虔说到此处,刘晔便是有些明白了,要知道粮食大多数都是可以用来作为谷种的,当下便是笑道:“服大人的意思可是,分发谷种给百姓,自耕自种,只要坚持过最艰难的一年,来年便是一大丰收之年。”
服虔道:“不错,为今之计,只有行屯田安民之策,成德县周边有大片荒地,百姓可以拓荒耕种,吾辈所要做的便是分发谷种,保证百姓这一年的吃食。”
此时之城,分为城和郭,城自然便是城池,郭便是城外的大片村落,山林,平原,要知道,此时的人口比起后世来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虽说每到末世土地兼并严重,可依旧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缺的只是人。
刘晔点了点头:“不失为一条计策,诸君以为如何?”
“大人所言甚是!”身后几名官吏也是深以为然,要知道冲锋陷阵有成德军,可是论到这些事情,便是一众官吏所长。
刘晔道:“既然如此,百姓生计刻不容缓,择日不如撞日,几位可先行为城外百姓登记造册,随后分发粮食,土地,谷种,耕具。”
“此外,成德军分为五队整训值守,轮流帮助百姓耕种,此事关系重大,望诸君共勉之。”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