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掉入异世界也要努力活下去 > 201 初出茅庐

掉入异世界也要努力活下去 201 初出茅庐

作者:梦丣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16:44:12 来源:258中文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唱这样一诗歌也就是梁父吟,大概是要勉励自己有容人之量,注意协调各种关系,主要是作为臣子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关系。这首梁父吟表现了诸葛亮的志向,也对诸葛亮以后产生了一些影响。诸葛亮十分注重功高却不能震主,主要表现在创立蜀汉前期基业与刘备之间如鱼得水君臣关系。其实在刘备军团内部诸葛亮需要提刘备协调各种关系,比如军民之间的关心,自己作为文臣和关羽、张飞等打天下的武将关系,其实这些关系都很难处理,刘备和关羽,张飞是自从起兵时就在一起,三人感情非常好,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有过结拜,但亲如同胞兄弟。关羽曾经被曹操打败,暂时归降,关羽为曹操斩杀颜良,而归降刘备。二人之间的感情可见一斑。关羽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而是曹操主动放行,可见曹操胸怀宽大,海乃百川。关羽和张飞是刘备手下大将,而诸葛亮出山后是主要谋士,少不了大交道,但勇猛如张飞,骄傲如关羽,和这二人处理关系很难把握分寸。这二人与梁父吟中三勇士有相似的地方,却没有和三勇士有相同的结局,至少没有死在自己君主手中。这其中的原因

一来是因为这二人功劳特别的大,二来刘备对关羽、张飞真心的信任,三来诸葛亮懂得协调关系,而且尽可能的团结关羽和张飞。因为诸葛亮知道刘备论实力不如曹操,论地理位置不如孙权,只有团结内部力量。

这里有个例子关羽镇守荆州听说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显然心中不服气,可见关羽的骄傲,也可见这时候关羽和诸葛亮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如你英武绝伦。“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其实关羽并非真的瞧不起马超,只是太骄傲了。诸葛亮回了这样一封信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团结内部关系。

诸葛亮除了喜欢梁父吟,还喜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其实在诸葛亮之前漫长历史中著名的英雄人物车载斗量,比如**,萧何,或者姜子牙之类的。其实这时候的诸葛亮还并不是大人物,只是在当地有些名望,也是少年立志长大成为什么人,他选择管仲乐毅这这两个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一位齐国的相国,一位是战国时期乐毅。这两位都是乱世佼佼者,而且这两个人无论是管仲还是乐毅都有非凡的才能,管仲主要是功绩是治理内政强大齐国,也随齐桓公征战,乐毅是将帅之才又有政治眼光,合纵攻齐,立下大功。诸葛亮把自己比作这二人其实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诸葛亮。

花开在季,人运在时,潜龙在渊,静待时飞。在好友徐庶的引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机会与挑战。其实这是个机会,刘备是诸葛亮最好的选择,然而此时北方曹操基本统一,江东根基已稳,其实给诸葛亮和刘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即便有可能成功,但路途也一定是十分的艰险困难的。

其实刘备在隆中的相遇不仅是诸葛亮的幸运,因为千里马遇到伯乐总是幸运的,可是刘备要想成就大事很难,其实刘备成就大业最好的时候是在曹操没有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起步并不晚,刘备最大的优点就是百折不挠,只要不死就有机会,也是这样辗转了大半生,刘备性格比曹操和孙权仁慈一些,可能与他是底层百姓出身,虽然号称皇室,但其实是卖草鞋的,曹操和孙权有屠城的时候,而刘备没有。可是与曹操的几次交手都失败,也像在乱世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四处投奔,可是大多数割据势力还是愿意收留,可见刘备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多了几份仁义的,即便有些是伪善也多了几份仁义,有一定自己做事原则,有英雄的志向,和重视兄弟感情,但就是对妻子有些薄情。经常被打的连妻子都顾不上了,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刘备前半生的狼狈。刘备几乎转战大江南北,冀州,幽州,并州,徐州,豫州,才来到荆州,后来又去过江南见过孙权,后来定鼎益州几乎足迹踏遍整个中国,可见刘备对霸业的追求然而奔波半生来到荆州,只是寄居荆州。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诸葛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隆中对。以下是隆中对白话文翻译:

自董卓窃权以来,天下豪杰纷起,割州据郡之人比比皆是。

曹操相较袁绍,名望低而兵势弱,但曹操却能打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还得力于人的谋略。

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挟持天子借其名义而号令诸侯,对他决不能直接与之争强斗胜。

孙权占据江东,经营达三代之久,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之士都愿为之效力,对他只能联络用作外援,不可打主意吞并。

荆州地方,北有汉、沔二水用作险据,南可直收南海物产以资利用,东向相连吴郡、会稽,西进可入巴、蜀之地,这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可是当今荆州的主人却无能力守住它,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来资助将军的礼物,将军有意夺取荆州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从前汉高祖就是凭借这块地方而成就帝业。

刘璋懦弱昏庸,北边又有张鲁的威胁,虽说民丰国富,但他不知爱护体恤,智谋才干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不仅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义闻名天下,广纳天下英雄,如饥似渴地盼有贤能人才,如果占据荆、益二州,凭险据守,西部与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对夷越各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和好结盟,对内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天下一旦发生变故,即派上将一员统率荆州士卒进军宛城、洛阳一带,将军您则亲自率领益州军马出兵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这么作,那么霸业成功有日,汉王朝复兴有望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刘备东奔西走,四处流亡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清晰的战略,隆中对中明确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哪里可以发展,哪里不能发展。诸葛亮并不是畏惧曹操和孙权,只是时机未到。因为此时的刘备太弱小。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刘备信心,以弱者战胜强者是有可能的,取得胜利不仅在于时机更在于人的谋划。其实此时刘备对战胜曹操其实是缺乏信心的,尤其是这个时候,当年曹操没有真正崛起,刘备不是对手更何况此时的曹操呢。当然诸葛亮不仅是给刘备信心,也是给自己信心。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其实也是不清楚这个战略能不能实现,他只清楚这样做是对的。

刘备当然很欣赏诸葛亮这个战略,而且诸葛亮也因此受到刘备的器重。使得刘备发出我得到孔明就鱼儿得到水的感慨。形成这亲密关系的原因,一来是刘备慧眼识得英才,二来诸葛亮确实有才能,三这是刘备最需要诸葛亮的时候。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并没有十分出色的谋士为他规划。

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把自己剩下的****献给刘备,献给复兴汉室志向。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出山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军事才能,而是高瞻远瞩,就是帮助刘表的长子刘琦。

刘表这时候还是荆州的刺史,从这个角度来说荆州还是刘表的。而刘备这时候不过是刘表客居者换句话说是客人,而不是主人。

诸葛亮的才能不仅被刘备欣赏,连刘表的长子刘琦也十分的欣赏。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偏爱小儿子刘琮,

刘琮能力其实不突出,刘表死后刘琮直接投降曹操,后来曹操有著名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升儿子,豚犬耳!“这话前半句表扬孙权,后半句说的是刘表的儿子。

刘琮能力一般,但刘表喜欢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感到很危险,所以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量保全自己的办法,诸葛亮却拒绝了,不是诸葛亮没有办法,也不是不想帮刘琦,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来因为诸葛亮深知自己的身份,刘表对刘备有防范之心自己又是刘备的谋士。不方便介入刘表的家事,可是诸葛亮内心来讲诸葛亮是想保住刘琦的。二来不仅是因为刘琦本身,而是为了刘备在荆州的立足。三来要让刘琦心存感激,当然不是感激自己而是刘备,如果人轻易得到一样东西就不会在乎了。

刘琦几次不成功,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刘琦请诸葛亮游览自家的后园,一同登上高楼,饮酒中途,他派人将楼梯抽走。刘琦这个手段还是很高明的,后来上楼抽梯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是指把对方引诱自己预先设定好的地方,断绝对方的后路。

刘琦就用这个方法断绝了诸葛亮后路,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从您口**来的话,只进入我的耳中,您还有什么可犹豫呢。”

诸葛亮说:“您没有看到晋公子申生留在宫内遭受谋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却得到安全吗?”诸葛亮说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申生和重耳,申生留在国内被杀,重耳避祸流亡在外,虽然受尽屈辱,最终成为当上晋国国君,暗示刘琦领兵在外以自保。

后来刘琦听了诸葛亮的建议出任江夏太守,避免了被陷害的危险。诸葛亮这个举动不仅保住刘琦,也为刘琦在刘备当阳失败之后,能收留刘备,以及后来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得到南部荆州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其实智谋表现不仅能表现在战场上。更是谋划上。

其实诸葛亮最让人称道的,不是高超的治理内政才能,不是超人的智慧,不是外交才能,不是懂得行军打仗,而是有担当,有承担。

诸葛亮刚开始辅佐刘备的时候,正是曹操意气风发,准备挥师南下的时候,这时候正是曹操最强大,而是刘备最弱小的时候。用出师表的话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计,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时刻。

曹操南下而刘表去世,而刘琮向曹操投降,这对曹操来说是个好机会是他距离统一天下最近的时候,而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个消息,赶忙率领军队百姓南下逃走,被曹操一路追杀,形式危急。而且在当阳遭遇曹操军,而且连夫人和孩子都顾不上了,幸亏赵云的保护。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徐庶,徐庶本身很有才能深得刘备信任,也是因为徐庶的推荐才给了诸葛亮一个机会,从这个角度说徐庶是诸葛亮的恩人。《三国演义》中说徐庶在刘备请诸葛亮前就离开了,是因为曹操使用的计谋,就是用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徐庶被迫离开进入曹营从此一言不发。

而三国志中并非这样,诸葛亮出山后与徐庶一起辅佐刘备,至少在曹操南下的时候,徐庶还在刘备阵营,

徐庶的离开是因为刘备战败,曹操军俘虏了徐庶的母亲。而徐庶真的是个孝子了不起。

徐庶就向刘备告辞,以手指心说:“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了,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前往曹操那里。离开了刘备。而曹操并没有如演义那样的奸诈,而徐庶却真是个孝子,自古忠孝两难全,怎样选都是对的。而刘备放走了徐庶这样的人才成全孝道也是个有气度的人。可是徐庶到了曹操阵营并不是一言不发,但是却真的没有被重用,只做了个类似郡守一样的官。

之所以举出徐庶这样的一个例子,说明可能当时有很多人见刘备危险,势力弱小就离开了刘备,就像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的时候,朝中的人有很多暗通袁绍。更何况此时的刘备与曹操相比实力差的何止千万倍。这里不去批评那些离开的人,也许离开的人有人是像徐庶那样为了亲人,有人是为了保全性命。可是那些没有离开的是不是更难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