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又正色说道:“我送你这几本书,只是为你闲时无聊解闷,并不是想助着你学这些有的没的东西。二·五·八·中·文·网诗书固然是个好东西,却也只宜陶冶性情,若是一味痴迷其中,不顾根本,就是大错特错了。你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到底该学些针黹女工,才是女孩家的本分。不说你我女儿家,单说历朝历代的那些文人墨客,自误误人的却也不少。如前朝奉旨填词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生落魄,倒教人扼腕了。”
香菱悚然受教,忙把面上的欢喜收了,又讪讪把书收了起来。
宝钗见她这个样子,却又有几分不忍心,就放柔了语气,跟她谈些家乡里短的闲话,不过饮食起居等,略叙别离之情,见她气色还好,身子骨也壮实了些,着实心中欢喜。又跟旁边刘姥姥问话,听刘姥姥说家中生计,笑道:“原来姥姥家也种棉花?我家现也收这个呢,姥姥何不送到这里来,倒比外面铺子里价格公道些。”
刘姥姥闻言大喜,又迟疑着说:“我家里不过几亩棉花田,除去自用的,又能得几包棉花?姑娘家的铺子必是做大生意的,我们这点针头线脑的,还不够个零头呢,若是没眼色,巴巴地拿了来,只怕姑娘也为难呢。倒是仍旧叫乡里收棉花的人收了的好。”
宝钗知道北方乡间亦有种植棉花的习气,虽不及江南鼎盛,却也不可小窥。城中虽有收棉花的商行,却是做几千斤几万斤的大生意,并不屑接刘姥姥这等乡里人零散的货。城中就专门有一种行商,小有几个本钱,年年到乡间去收货,化零为整,再同大商行交易,赚其中的差价。譬如在乡间收购时候,一斤棉花只得五分银子,待到卖给商行,只怕就是六七分了。乡里人虽是知道,却也没别的法子,许多年来受人盘剥,早已习以为常,认作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宝钗听刘姥姥这般说,暗赞她倒有几分见识,况且也知进退,口中赶紧说:“不相干的。这如今是我自个儿管的生意,并不值什么,哪里为难了。你是不知道,这绸缎庄的生意已经有了起色,我正和人商议说要用前几个月的利钱在城里开个棉布店,把这块的生意也做起来呢。贰伍捌中文。哪里有这等事?”
正欲以别言开解间,突然一阵嘤嘤的哭声传来,连宝钗都愣住了:“哪里来的哭声?倒像是个小孩子似的。”
张嬷嬷忙出去看究竟,回来的时候,手里却拉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姑娘,粉雕玉琢,精致可爱,只是眼角犹挂着泪痕。
众人见那小女孩身上的穿戴,就知道她是小门小户家出身的孩子,偏偏一双眼睛清澈得很,透着一股子灵气,叫人越看越爱。连宝钗那么端庄的人,都亲自走下来,握住她的手,用帕子替她拭干了眼角的泪,柔声哄她,又喂她果子吃。
只是待小女孩说明哭泣的缘故,屋里众人都不由得摇头,反倒争先恐说起小女孩的不是来。
原来小女孩小名叫柳依依,祖上甚有来头,正是理国公柳彪的后代。但国公兄弟子嗣甚多,除有一嫡孙现袭一等子柳芳外,其余的几房日趋败落,其境况与贾家之贾璜、贾芹、贾芸之流等同。小女孩的太爷偏生是庶子出身,分家时分到的家产最少,待到小女孩父亲柳荃的这一辈上,只守着十余亩薄田过活,娶得是一个胡姓老秀才家的女儿。
那胡氏幼承庭训,倒也识文断字,把柳家里里外外收拾得甚停当,只是一件事不好,没有儿孙福。胡氏和柳荃恩爱数载,头一胎是个女娃儿,婆婆还不在意,只说先开花后结果,待到第二胎生了柳依依,固然玉雪可爱,人见人赞,但柳家人都开始着急起来。柳婆婆更是隔三岔五地寻了机会敲打胡氏。
这日柳婆婆携了孙女柳依依出来闲逛,柳依依年纪幼小,见了街边卖糖人的就说要吃。那柳婆婆素来是个最悭吝不过的角色,这日却偏偏肯花费几文钱买了糖人与她。只是这糖人自然不是白给的,柳婆婆暗地里教柳依依说几句话,问娘亲什么时候肯给她生弟弟,柳依依却不肯,只说弟弟不好,她不要弟弟。柳婆婆只当柳依依小孩子家,只管搓揉捏扁,但由心意的,不料一向乖巧可人的柳依依居然顶撞起自己来,不由得恼羞成怒,顺手打了柳依依几下子。柳依依吃痛,难免哭泣出声。她年纪虽小,却是个伶俐人,见柳婆婆还要追打不休,当下直往街对面的薛家绸缎庄而来,趁人不备钻到后院,柳婆婆被前头伙计拦着盘问,只得干瞪眼。
众人见柳依依年纪虽小,叙事却难得的分明,都在心中惊叹不已,只是等到她说完这其中的原委,不由得都纷纷摇头。
张嬷嬷先笑着向柳依依道:“这是你的不是。小女孩家本该听话,老人家说什么就做什么,哪有不盼着生弟弟的道理?怨不得你奶奶生气。”
柳依依大声说道:“我常听人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我心里一点都不喜欢弟弟,奶奶偏要教我向娘说盼着生弟弟,难道这不是教着小孩子说谎?哄了我大姊还不算,还要来哄我!”
莺儿望了宝钗一眼,见自家姑娘默不作声,目光里却也有疑惑之色,忙上前问道:“这可就奇了。弟弟有什么不好,家里总要有男人,撑着门户的。将来你长大了,若是有人欺负你,你弟弟自会站出来为你讨公道,到了那时你就知道弟弟的好了。”
这番话说得众人暗自点头,显见也是她们心中所想。岂料柳依依这小女孩年纪固然极小,性子偏生是极执拗的,况且是个淘气不怕人的,如今听众人都说她的不是,把小嘴一扁,说道:“谁说家里非要有男人来撑着门户了?难道那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的故事,都是假的了?况且我怎么敢指望弟弟出头,为我主持公道?谁知道弟弟会不会游手好闲,嗜赌败家呢?这都是我看邻居家看出来的。若是这样一个弟弟,只是拖累,我为什么要盼着生弟弟!”
柳依依虽然是童言无忌,信口乱说,但是宝钗听了这么一番话,不由得暗合了心事,想起薛蟠,心中不由得恍惚起来。好半天才笑着向小女孩道:“你这孩子,看着一脸聪明相,却是走了弯路了。太过偏激了。等你长大自然晓得,天底下的好弟兄哥哥多着呢。何况若不生弟弟,你娘在屋里也难熬,你难道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