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复仇女王 > 第两百八十六章、维也纳和会和天坑

重生之复仇女王 第两百八十六章、维也纳和会和天坑

作者:正月初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30:49 来源:258中文

某种意义上来说,难民危机也推动了普俄战争的进程。在补充编制后,毛奇就匆忙发起了反击战。

没有办法,现在不打,后面他们就更没能力打了。原本指望难民能够迟滞俄国人的行动,没有想到这个麻烦一路跟了回来。

俄国人没有立即发起进攻,除了要休整部队外,更多的还是受制于后勤。伊万诺夫是稳健派指挥官,后勤物资不到位坚决不提前决战。

不管柏林政府怎么动员,人口已经决定了上限。丢了大部分国土后,普鲁士王国就剩下一千多万人口,抗得动枪的都上了战场。

这方面没法和俄国人比,拖得时间越长,对俄国人越有利。

当然,这只是军事上。经济上沙皇政府也顶不住了,如果不是伊万诺夫一力坚持,俄军早就发起了进攻。

这些内幕,自然不是毛奇能够知道的。就算是知道,实际上也没用,他们还是必须要打。

政府没钱,不等于真的搞不到钱。到了危机关头,拆东墙补西墙也是可以应急的。

俄罗斯帝国的底子厚实,只要舍得付出代价,几个月的战争经费还是能够凑出来的。

毛奇的努力没有白废,普军先后击败了威胁柏林的俄第十军、驱赶难民而来的俄第三军、第六军,重创了驻扎在波兹南一带的俄第八军、第九军。

如果不看整体战场,谁都不敢相信战绩如此彪悍的普军,居然是在垂死挣扎。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毛奇就给俄国人制造了超过五十万的人员伤亡。作为胜利的代价,普军也付出了近三十万的人员伤亡。

在士兵战斗力差距有限的情况下,作为进攻的一方,能够打出3:5的交换比,战术上可以说无可挑剔。

然而战术上的胜利,仍然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利。

俄国人没有被动挨打,伊万诺夫将战场放在了俄军优势更加明显的东普鲁士地区。至于和毛奇交手的俄军,唯一任务就是拖住普军主力。

1880年3月18日,在付出近三十万人伤亡过后,东普鲁士会战以俄军的胜利而结束。

这只是一个开始,丢了苦心经营的东普鲁士地区,西普鲁士地区也没能挡住俄国人的兵锋,战火继续向普鲁士王国腹地燃烧。

……

维也纳宫,放下手中的战报,看着普鲁士王国的地图,弗朗茨知道普俄战争该结束了。

普鲁士王国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莱茵兰地区卖给了德意志联邦,西里西亚地区卖给了奥地利,普属萨克森地区也卖掉了。

现在波兹南地区落入了俄国人手中,东普鲁士地区丢了,西普鲁士丢了大半,波美拉尼亚沦为战场,容克贵族的根基遭到重创。

继续这场战争,对奥地利已经没有意义。再不叫停这场战争,俄国人就要饮马奥得河,这可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

“普俄两国的内部情况怎么样?”

想要干涉,自然要先搞清楚普俄的各自情况。弗朗茨有情报组织,早早就拿到了资料,只不过那是见不得光的。

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情报组织,那就不是情报组织,变成政府部门更加合适。

弗朗茨一直都在淡化情报组织的存在感,除了少数政府高层、大贵族外,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皇帝手中还有一个秘密情报组织。

就算是知道的,也没有多少人当一回事,毕竟这个组织太低调了,低调到能够让人遗忘。

这么多年,除了搜集情报外,弗朗茨几乎从不启用这个秘密组织,执行任务也是已经曝光、并且挂在政府旗下的情报组织负责。

如同锦衣卫一样,不管重要性有多高,对国家贡献有多大,只要威胁到了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官僚们都会想办法弄垮。

故意刁难、捣乱不算啥,麻烦的是栽赃陷害加抹黑,最后再舆论施压,逼迫皇帝放弃。

历史告诉弗朗茨,在这个问题上妥协的皇帝下场都不怎么好,无论是朱允文,还是朱由检,都是现成的反面例子。

舆论绑架、道德攻击对吧,那好我把情报组织隐藏起来好了。平常时期根本就不冒头,只是搜集国内官僚、利益集团的黑料。

这些黑料就是弹药,到了需要的时候,抛出来就能炸死一大片。

相比之下,海外情报业务只能算是副业,搜集一些基本资料没问题,真正负责的是明面上的情报组织,同时向皇帝和政府负责。

既是为了制衡,同样也是现实需要。特工也是高危行业,尤其是在海外从事间谍活动,经常需要外交部出面捞人,少不了要打交道。

除此之外,进行国际外交的时候,也需要情报做支撑。为了互相配合,海外的情报组织分部也从属于大使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普鲁士王国的情况非常糟糕,即便是驱逐了难民,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很多人要依靠野萝卜充饥。

使馆传来的消息,仅这个月柏林政府就镇压了八次罢工、三次革命,普鲁士王国现在就像是一个火药桶。

俄罗斯帝国的情况略好一些,战场上的胜利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危机,不过国内的劳资冲突非常严重。

在过去的一年里,陆陆续续爆发了一百多起罢工事件,简直快要赶超法国人了。

刚刚结束的这个冬天,包括圣彼得堡在内的五十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供应不足。

为了节省燃煤,圣彼得堡的居民不得不几家人合伙做饭,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一大家子挤在一间屋子里相互取暖。”

俄罗斯的罢工没有引起弗朗茨的重视,主要是有法国那个怪胎在,已经刷新了他的认知。

事实证明,法国民众爱罢工是有历史传承的。即便现在还是十九世纪,法国民众就爱上了这有意义的活动。

不同于后世挑战者众多,现在法兰西以每年高达三位数的罢工次数,常年位居世界罢工界榜首,暂时还没有可以和他们比肩的存在。

弗朗茨登基这么多年,奥地利爆发的罢工总和,都不一定能够赶得上法国人一年的罢工次数。

当然,这只是统计成规模的罢工次数,必须要有千人以上参加的才算,小规模的谁也不知道每天会发生多少次。

想想也对,现在法兰西可是法意的结合体,都有丰富的罢工经验,罢工次数多点儿也正常。

冬天已经过去了,民众对物资的需求量正在下降,沙皇政府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柏林政府就不一样了,革命党的频繁起义,无疑是普鲁士国内虚弱到了极点的表现。

战争不是问题,“****主义”的体制下,普鲁士民众不惧怕战争,前提条件是必须要让他们先吃饱。

饿肚子那是万万不能的,前面他们同仇敌忾驱逐难民,也就不奇怪了,自己都吃不饱谁愿意多一群来抢食的?

弗朗茨疑惑的问:“普鲁士有奥得河、易北河同我们相连,国内的铁路网比较完善,水陆都可以,应该不会缺粮食才对。

霍尔斯,最近几个月,柏林政府从我们这里购买了多少粮食?”

海路断绝后,和普鲁士王国接壤就剩下了奥地利、丹麦、德意志联邦三国可以贸易。

毫无疑问,柏林政府要进口粮食肯定要找奥地利,另外两家可没有那么多粮食出售给他们。

农业大臣霍尔斯:“圣诞节过后,我们已经陆续向普鲁士王国出口了76.8万吨农产品,包括20万吨面粉、30万吨土豆、12万吨玉米、2万吨大豆、3万吨肉制品……”

土豆出口数量超过面粉,弗朗茨知道这是普鲁士经济崩溃的前兆。只有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才会大规模采购更廉价的土豆。

弗朗茨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还有人囤积居奇,威廉一世对国家的掌控力真不怎么样,他们这次输得不冤。

外交部介入调停吧,普鲁士王国快要撑不下去了,俄国人也吃得差不多了,相信他们不会拒绝我们这次调停的。

争取把这次国际会议放在维也纳,现在需要让大家看到,我们为了维护德意志地区领土完整做出的努力。”

结果什么的都不重要,只要让大家看到维也纳政府做出的努力就够了。

战争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作为战败的一方,柏林政府这次肯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是弗朗茨乐意看到的,没有危机意识,怎么能够让德意志地区的众多邦国认识到奥地利的重要性呢?

牛逼哄哄的普鲁士王国,正好充当反面教材,唤醒德意志人的危机意识,让大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这就注定了维也纳政府不会替普鲁士王国善后,自己欠下的债自己还,一份苛刻的停战条约是少不了的。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不确定的问:“陛下,这么早就抛开英国人,不太好吧?”

伦敦政府一直在喊调停,前前后后折腾了几个月,都没有一个结果。

要是这个时候,维也纳政府出手就达到了目的,那就非常打脸了。

这不仅是面子问题,还涉及到了国际影响力。可以想象,维也纳和会过后,英国人在欧洲的声望会跌到谷底。

弗朗茨摇了摇头:“早晚都会走到这一步。送上门来的机会,不趁机削弱一下英国人,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了。

你不觉得让欧洲各国觉得不列颠正在没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么?

那位隐忍了这么多年的拿破仑四世,也该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了,再这么下去估计他都快要把自己憋疯了。

要知道伦敦政府可是准备让普德合并,建立北德意志和我们对抗。他们都敢做到这一步,我们小小的反击一下不过分吧!”

不是弗朗茨低估拿破仑四世,主要是法国内部局势真的不好,和拿破仑三世相比,他对国家的掌控力要弱得多。

最近一几年法国掉了队,不仅是客观上的资源匮乏,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化也有直接关系。

有时候做得越多,就错得越多。开发北非好么?增加一个资源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当然很好,问题是要开发的出来才行。

政府的政策看上去都很好,其中不少都借鉴了奥地利的成功经验,关键是国情不一样。

首先巴黎政府的执行力不足,拿破仑四世没有一言九鼎的威望,法国内阁更没有高效的协同能力。

这是拿破仑三世留下的坑,虽然替拿破仑四世掌权扫清了障碍,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内部政治斗争升级了。

拿破仑四世威望不足,为了掌握政府权力,只能在政府中玩儿平衡,内斗牵制了法国政府很大一部分精力。

其次是文化传统的问题,无论是法兰西人、还是意大利人,受海洋文明的影响,都热衷于商业,对种地无爱。

就算是把人弄到了殖民地,人家也要待在城市,愿意扎根下来开荒种地的人太少了。

资本家们对偏远的殖民地明显缺乏兴趣,就算是投资殖民地,也更喜欢挖矿,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偶尔出现几个经营种植园的,那都是国宝级的,数量太少了。

人心浮躁了,大家都喜欢追逐一夜暴富,不想一点一滴的奋斗,勤劳致富在法兰西没有市场。

社会大环境不是一己之力能够扭转的,改变不了社会,就只能改变自己。

拿破仑四世如果碌碌无为还好,凭借法兰西雄厚的本钱,保住现在的大国地位没有问题。

要是有雄心壮志,那就要悲剧了。野心超过了实力,必然会遭到社会毒打。

看弗朗茨的表情,韦森贝格欲言又止。他很想说:英国人的计划都是奥地利放纵出来的。

要建立北德意志,不只是汉诺威和普鲁士就够了,还必须要拉拢其他的德意志邦国。

参与的人数多了,保密自然就是一个笑话。

或许英国人还没有觉察到问题,毕竟伦敦政府这次做得真的很小心。拉拢的对象,都是和奥地利关系较远的邦国。

计划进行到了现在,所有的知情者加起来都不一定超过三十人,全部都是各国绝对的高层,没有背叛的可能。

理论上作为国家的主人,是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人发现北德意志行情不好,想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那就没办法了。

如果是巅峰时期的普德合并,弗朗茨肯定要想办法阻拦。然而,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普德是否合并已经不重要了。

这场战争对普鲁士王国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丢失了大量的领土、人口,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完全是一个烂摊子。

要是组建了北德意志,中央政府根本就没有精力干别的,他们必须要先想办法让普鲁士王国活下去。

这不是开玩笑的,战后普鲁士王国孤儿寡母一大堆,经济上百业凋零,没有一笔资金注入,他们自己就会崩溃。

这个时候不能指望英国人,人家不是干慈善的。真以为他们捣鼓北德意志就是好意,想都不要想。

除了需要制衡奥地利外,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让普鲁士王国的债务得以正常履行,前者只是一个口号,后者才是国内利益集团需要的。

只要想想柏林政府背负的巨额债务,弗朗茨就退缩了,这回是真的要不起。

英国人的债务 其他国家的债务 国内的债务 士兵伤亡抚恤 战后重建费用,甚至还有可能要支付一笔俄国人的战争赔款。

北德意志帝国多么好听的名字,先帮柏林政府还债吧,要不然普鲁士王国凭什么进来当小弟?

10亿神盾,貌似还不够支付英国人一家的债务;20亿神盾,好像还是填不上这个坑;30亿神盾,大概可能够了吧,不过尘埃落定前谁知道呢?

30亿神盾,这是什么概念?

新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现在的财政收入不到2亿神盾,十五年的财政收入都填不满这个巨坑。

当然了,这30亿神盾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并且是计算了资金利息,最后需要支付的资金。

如果是本金的话,不要说还没诞生的北德意志了,就算是维也纳政府都没有能力接盘。

即便是可以分期,柏林政府也没有能力支付如此的巨额债务,这就需要微操了。

接下来柏林政府会怎么干,弗朗茨的差不多清楚了。首先脸是不能要了,开足马力印钞票,利用通货膨胀把国内的债务给抹去。

国际贷款也要慢慢往下磨,争取让债主免掉部分利息,最好是只偿还本金。发行的债券全部延期兑付,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

估摸着能够能够砍掉一半的样子,柏林政府还是还不起,那就只能让中央政府分担一部分了。

问题是别的邦国愿意替普鲁士王国出钱么?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北德意志帝国那是什么玩意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