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星际女王传 > 第310章 海盗传奇 1、殷地安

星际女王传 第310章 海盗传奇 1、殷地安

作者:麟艼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12:55:29 来源:258中文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六月,满载着来自印度的香料、明朝的丝绸和瓷器等商品大帆船,在耶稣会神父乌尔达内塔的率领下,借助起源于巴士海峡的黑潮、乘西南季风北上日本列岛东部,历经半年的颠簸跋涉,最终抵达了新大陆的阿卡普尔科,就此拉开了大洋两岸贸易往来的序幕。

自此以后,每年西洋历法的十一月,是新大陆的商人们喜迎大帆船的季节,来自新西班牙总督辖区各地的人们,手举着神像,唱着“德-德乌恩”的圣歌,争相涌进码头祝福大帆船的平安抵达,由于船上的货物大多是产自于中国,因此,他们把这样的商船称之为“唐船”,并将十一月十七日这天被定为“唐船节”,煞是热闹非凡。

当年,西班牙殖民军打败了阿兹特克帝国,将其首都特诺奇提特兰夷为平地,在废墟之上,重新兴建了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也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总督由国王信任的贵族充任,是大西班牙帝国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的训令掌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

新西班牙总督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不包括巴拿马)、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州、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萨斯、佛罗里达以及亚洲东南部的的菲律宾,由于所辖区域太过辽阔,在新西班牙下另设有省级行政区和都督辖区。

费利佩出生在“新西班牙”的豪商巨贾之家,其父在波多西(今玻利维亚南部)开办银矿,和历任总督都有很深厚的交情,出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其父送到了都督辖区的菲律宾,在当地总督的关照下学习经商。

十年之后,小费利佩果然不孚众望,带领“唐船”舰队回到了阿卡普尔科,此时正是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的二月,不是商人们迎接唐船到来的季节。

商团登岸之后,只见高高灯塔之下的码头显得冷冷清清,这座天然良港除了西洋人的战舰之外,并无大型的商船停泊,尽管长满了棕榈树的海湾风光显得分外迷人,却并非想象中的繁华都市,沈琦不免有些失望。

前来迎接商团是费利佩的好朋友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神父,他出生在西班牙的多莱西亚-德加麦罗斯,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神学和艺术,在他十七岁的那年来到了新大陆,足迹踏遍了除菲律宾之外的新西班牙总督辖区,十年后(公元1564年),在墨西哥城参与创办了奥古斯丁教会,对神秘的印第安文化了如指掌,并对玛雅人的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

沈氏商团近五千人到了阿卡普尔科,千头万绪、一切从零开始,暂时在圣迭戈村安顿了下来,由费利佩出面经办,从当地的长官手中买下了一片荒地,开始建设自己的村庄和工厂。

虽然沈氏商团的生意有费利佩的一份,他却没有兴趣管这些杂务,急于想回波多西去看望他的父母,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他委托马克来给沈琦、汤景等人担当翻译,有关本地事务的料理,请他的好朋友门多萨神父帮忙,临出发之前,又单独会晤了护法大澳主朱辉。

由于当地的治安非常差,朱辉及各位澳主排班执勤,率领明军士兵日夜巡逻。一千二百多名水手和有三千多名织工巧匠,不分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兴建自己的家园,就这样,阿卡普尔科城的郊外,成了中国人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与此同时,在门多萨神父和马克的帮助下,商团开始做起了买卖,没过几天,沈琦就吃惊地发现:同样的雷阿尔银币,在马尼拉的购买力,要比在阿卡普尔科高三倍之多,和福州、南京等地相比,那利差就更大了,此地的生意简直是暴利!怪不得西洋人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而从事海上贸易。

三个多月后,一座东方风采的小镇落成了,商团有了栖身之地,经过大家共同商讨,将其命名为建业村,一者是因为大家都十分怀念故乡南京,二来表示此地虎踞龙蟠、地势险要,大有一番“建功立业”的决心与寓意。

在建业村后的高岗上,左边是为月空长老兴建的普渡寺,有宣化四海、普度众生之意,右边是为玄德真人建造的玉虚宫,吴襄在山脚下开办了一家“应天书院”,由来自金陵的儒生们充当先生,在此传授四书五经,编撰经史子集以流传后世。

丝绸织坊建在了村外,汤景协助沈琦经营本地的生意,何氏夫人和罗阿敏带领数百名女工负责生产,数百名工匠们开设了烧窑、制陶、木器、造纸、打铁、炼制银器等手工作坊,建业村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然,也经常招致窃贼的光顾。

吴襄出任应天书院的山长,首先把工匠们召集起来,给他们讲授诗书礼仪。儒生们身穿光滑细腻的丝绸,手持玲珑剔透的瓷器,喝着沁人心脾的香茗,招致了门多萨神父的好奇之心,尽管他一个字也听不懂,但仍然带着仆人每天来书院听课,对于东方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儒生的优雅仪式活动更让他流连忘返。

门多萨神父的仆人是个本地的印第安人,有着令人震惊的语言天赋,像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简单文字,他一学就会,不久,神父也开始会念“人之初、性本善”了。

虽然阿卡普尔科的气候非常宜人,不过,转眼就到了仲夏的雨季。负责海外寻宝的田有才,可不想在这“蛮夷之地”住一辈子,这好几个月来,他曾多次找过老船长白海山和沈琦,想尽快展开寻宝行动,沈琦有心帮忙,但每次都被白海山给一口回绝。

白海山知道,本地有很多高产的农作物,劝沈琦派人到乡下去收购,准备把这些高产的玉米、番薯、土豆、花生等物种引进中国,必将能解决东南沿海人多地少之苦。

朝廷派给田有才的这三百名士兵,基本上全是贫苦家庭出身,但凡有一丝办法,谁也不想到海上去送死,很难得的是,他们全都跟随商船到了新大陆,有人开始在织坊女工里找对象,准备在此地成家立业;有人跟着白海山等人忙于农作物的收购,准备在秋季装船运回国;整个建业村无人对海上寻宝有任何响应,让这位有家难回的朝廷四品大员颇为无奈。于是,田有才闲来无事,不是在刘谦家里喝酒消愁,就是到普渡寺和太虚宫找两位长老聊天,把自己的苦闷发泄出来。

在门多萨神父的劝说下,吴襄准备在书院开设一门算术,想请账房先生出身的刘谦帮忙,这一日,他带着神父刚踏进刘家的院门,正好和田有才迎了个照面。

进士出身的田有才十分鄙视吴襄,开口问道:“吴公子,你这书院的名字取得不错!只是不知公子可曾在应天书院读过书?”

“巡海按察使大人见笑了,俺吴某虽然没有考取过功名,却在应天府大大小小的数十家书院里留下过墨迹。”吴襄认真地答道。

田有才听罢放声大笑,笑得弯下腰来,都快踹不过气了,嘲笑着问道:“吴公子啊、吴公子,难道说你连八大书院都没有听说过?”

吴襄顿时一愣,他只听说过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至于还有哪四大?他确实不知道。

这时,田有才突然绷起了脸,矜持地讲道:“古之八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和徂徕书院。其中应天书院为之首。只不过这应天,乃是指宋之应天,非金陵也!应天书院在今日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也被称之为睢阳书院。本官进京赶考时,曾在书院的南湖之畔,得恩师万先生的指点,才得以高中三甲进士。”

“在下学识浅薄、孤陋寡闻,看来这书院的山长当不得了,请你田大人来当吧,以免在下误人子弟。”吴襄说罢,对着田有才宛然一笑。

“你、你说什么?”田有才不屑地问道。

发现当地颇有势力的神父也在场,刘谦急忙出来规劝,把众人请进家中上座,给每个人都泡上了一杯香茗。

吴襄知道田有才的底细,对他的人品颇为不屑,品了口茶,慢悠悠地问道:“听说你和白老前辈打赌,让我那妹夫来给你们作证,你要恢复人之初的本性,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为何还时时刻刻不忘到海上寻宝?”

“海上寻宝是奉圣旨所差,实乃迫不得已。”田有才答道。

“听白老前辈所言,海盗王直的财宝被人施加了魔咒,不会有任何人能得到,你就死了这份心吧。”吴襄微笑着讲道。

“我倒是无所谓,只怕来年朝廷怪罪下来,我、我在漳州府的全家老小可就没命了……”这时,田有才忽然发现,那个印第安仆人正在给神父当翻译,于是,他便瞪大了眼睛,吃惊地问道:“吴公子,这么快你就把我们的语言教会给了本地人?”

吴襄非常自信地点了点头,高声答道:“不错,这位名叫切-罗伊的后生,已经学会了我们的语言,正在教他读书认字。”

印第安小伙儿切-罗伊闪着清澈的晶眸,点头讲道:“你们的语言非常好学,我听一遍就会。”

听他说话的语气,和南方客家方言差不多,仔细一品味,田有才差点蹦起来,瞪大眼睛问道:“这、这怎么可能?”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发现,我们部落的方言,和你们说的话有很多相似之处……”

未等切-罗伊把话讲完,三甲进士出身的田有才连喊了三声“印第安”,突然站起身来,把脑门一拍,大声讲道:“我懂了,应该叫作‘殷-地-安’,你们是来于自我中华的殷地之安——阳!”

题外话: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西班牙传教士、历史学家,奉教皇之命,收集相关史料,于公元1585年出版了一本《大中华帝国史》,是西方世界第一部详细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巨著。

题外话: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西班牙传教士、历史学家,奉教皇之命,收集相关史料,于公元1585年出版了一本《大中华帝国史》,是西方世界第一部详细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巨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