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海贼之幻魔大将 > 138 殿试

海贼之幻魔大将 138 殿试

作者:水月生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21:38:00 来源:258中文

林父的成绩也在前三百名之内,所以也去参加殿试了。

诺大的金銮殿被密密麻麻的座位布满,学子们按照成绩的前后次序依次落座。人虽多,现场却安静的仿若掉根针都能听见。

众多学子们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哪怕如今在金銮殿上“监考”的,不够了了两个人,可谁让其中一个是正当壮年的允文帝呢。

允文帝乃先皇的嫡长子,一路顺风顺水登上帝位。他年约四旬,面有薄须,身量中等,面容普通,但却威仪甚重,看人一眼便让人腿肚子打颤。

除了允文帝不时的在金銮殿上走动,给学子们诸多压力外,另外谁都知晓监考的两人不过是明面上的人手,谁知道暗地里还有多少人?所以不管是准不准备在殿试时耍些小聪明的学生,此时都安分下来,安稳答题。

徐二郎会试成绩较为出色,在第二名,所以他的位置很靠前,就在第一排第二个。

会试的会元乃国子监的学生,年岁不大,天赋却高,徐二郎也是这几天才知晓,这位会元出身也不凡,乃是庄郡王的次子。

庄郡王乃宗室中人,他的长子乃王妃所出,刚出生就请封了世子爵位。次子虽然也是从王妃肚子里出来的,但因为生育次子时王妃大出血,险些没熬过来,且因为此次生产元气大伤,身体损坏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卧床不起,而且再也不能生育,所以王妃对这个小儿子亲近不起来。

即便是嫡亲的母子两,长时间不接触也难免生疏客套,更何况庄郡王妃厌恶二子到甚至几个月不见他一面的地步。如此,这孩子长到五岁,见了生母都犹如见了陌生人。

而庄郡王妃对待这个小儿子,更是比之娘家侄儿都多有不如。甚至因为次子不让娘家侄儿骑他的小马,而怒骂次子没有友爱兄弟之心,不懂谦虚礼让四字,读的两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将小小的孩童骂的眼泪汪汪不说,甚至还罚他道歉赔罪,闭门思过。

如此是非不分,亲疏不明,就是嫡亲的母子俩,这么处下去也要成仇人了。

老郡王妃担心母子两个有朝一日反目成仇,这才出面将这个小孙子要了过去。

老郡王妃住在仓平老宅,从此后这位名叫李和辉的宗室子弟,便远离了权利中心的京都,去了仓平。

他为人虽腼腆,在文学一道却颇有天赋,加上老郡王妃德高位重,在当今面前很有些脸面,便亲自上书请皇帝赐下两个师傅。师傅教的好,学生学得用心,也肯下苦功夫,以至于李和辉竟小小年纪中了举人。

他本就没有爵位可继承,老郡王妃为他考虑,就让李和辉继续科举,也好考出些名堂,凭借自己的能力立足。

这人也当真有些气运和实力,这不,此次会试的会元就是他。

而说此人年纪小,他的年纪当真是小,甚至还没徐二郎大。看模样也就十七八岁的模样,还有几分稚嫩。然仪态风度却当真是好,人也长得芝兰玉树一般,看着就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会试的第三名就在徐二郎的右侧,此人与上届状元宋明乾乃师兄弟,两人同出自四大书院之首的肇阳书院。

早先市井传说此人乃会元的热门人选,不想接连跳出两匹黑马,将他压在下边,以至于这位名叫方程,也方加冠的年轻自负男子,看着徐二郎的视线颇为不善。

不过他也仅只对徐二郎发散不喜之意,对李和辉却还算客气,甚至礼貌的对人点头示意一下。至于徐二郎,他知道他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远亲,除了这么一桩人脉,背后再没有别的靠山。也因此,被人挤兑下神坛的恶气,都冲着徐二郎发泄了。

徐二郎:“……”

徐二郎安心做题,修长的手指挥舞着狼毫,在上好的宣纸上写下心中所想。

皇帝在场上转了两圈,大致看了一番早先翻阅会试试卷时觉得有用的人才,随即又转了回来。

他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虽然在女色上有些贪恋,做事也有些优柔寡断,但却不能因此抹消掉他是个好皇帝的事实。

好皇帝允文帝最后站在了李和辉和徐二郎之间。

这个侄儿的师傅还是他派过去的大儒,这孩子倒是和那人学的很好。不仅文风如出一辙,就连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心志,也略微相似。

孩子是个好孩子,文思机敏,也孝顺可亲,可惜父母缘薄,前半生有些坎坷。

看过了李和辉,皇帝又看向徐二郎。

皇帝对徐二郎也是有印象的,这印象还很深。且并不是因为徐二郎此番中了贡士后,才对他有所了解。事实上,早在徐二郎上一届会试时,他就在允文帝心中挂上了号。

毕竟当时考兵制的那道题,所有参加会试的学子中,只有他一人完整的答了出来。

只是这小子不知道因为何故藏拙,所以最后因为整体试卷不出挑的缘故,名落孙山。

虽是如此,可允文帝已经对徐二郎此人起了兴趣。

皇帝有兴致了解一个人,自然会让人去查探他的生平经历。可巧此人就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远亲,只是因为血脉淡了,虽那时也居住在平西侯府,但和侯府的关系也只是平平。而这之中最值得推敲的是,徐二郎从小习武,想要战场杀敌,护国卫疆,结果却因为兄长战死一事,被父母威逼弃武从文,从新捡起书本毛笔。

这之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徐大郎战死一事。

皇帝当时就有些阴谋论,觉得徐二郎这是当真忘记了兄长的战死,以图谋平西侯府在他今后的仕途上使力?还是与平西侯府虚与委蛇,想要届时报复一把?

他还想看看后续,可惜之后徐二郎太平静了,整日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而一国之君每天忙得分身乏术,就是回了后宫,还有几十上百个女人要宠幸,那里来的时间一直去关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士子?所以这种关注,不过多长时间就淡了。

也直到此番会试,吏部将批阅好的试卷,和已经拟定好的名次名单送上来。他仔细看过,就发现这个徐翊,怕就是上一次那个徐翊。

允文帝对此人的兴趣重新提了起来。

毕竟文武并重,且智谋才华都不缺的官员还是太少了。若是这个徐翊用好了,到时候说不定有奇效。

也正是因此,皇帝对徐二郎不免多了几分看重。在徐二郎和李和辉跟前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一些。

皇帝走到哪里,压力就如影随形。好在李和辉是皇帝的侄儿,对这个伯父多有亲近,因而不怎么害怕。而徐二郎虽然心中震颤如擂鼓,面上却丝毫不显。甚至就连握笔的手,都不颤一下。

他下笔如有神,片刻功夫就洋洋洒洒的写了大半篇文章。皇帝在旁边看的频频点头,心中对此子的期待不免更高了几分。

原本还想再看一会儿,可一来也担心影响了后边士子的心绪,再来如今也将近正午,皇帝一上午滴水未进,精神和身体上双重疲乏,所以就示意宦官跟上,绕到金銮殿后,去短暂的休息用膳去了。

皇帝走后金銮殿上的气氛肉眼可见的好了许多,仔细听甚至还可以听见新进贡士们大喘气的声音。

徐二郎心中也陡然一松,觉得压力顿减。然后他脑中灵感如火花迸溅,迫不及待从脑海深处跳跃出来。

正准备落笔,徐二郎就注意到右侧的视线,不由看了过去。

结果就见那位名叫方程的士子,正对着他露出不忿的眼神。

徐二郎笔尖一顿,随即移过视线,继续答题。

方程:“……”

正午以后,答题时间将到,又因为已经过了饭点,不少学子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在大殿上出丑难免心慌意乱,加上饥饿带来的手脚虚软、四肢乏力,于是一个不慎装着墨水的砚台侧翻,溅出的墨水不仅在试卷上烙下块块污渍,还“哐当”一声摔在金銮殿上,震惊了所有尚在专心答题的学子。不少人此人心中同时泛起一个念头:可惜了。

那位中年学子满目惊慌挫败的被御前侍卫带了出去,期间一声不敢发,眼泪却从双眸中汩汩而出。

几十年努力一朝化作流水,不甘心啊。

可是除了认命,哪里还有别的法子。

这事故一出,众人都被惊住了。此后即便依旧被饿的胸口灼烧的疼痛,也腾出一只手摁住,尽量不发出声音,尽量不闹出事故。同时手下笔速加快,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成试卷。

诸多学子现在都被饿的浑身虚软,徐二郎却还好。毕竟瑾娘早就料到了如此情况,昨天就让人给他装好了一荷包的牛肉干。

牛肉干顶饿,他在上金銮殿之前,就硬是将一荷包牛肉干全部塞进肚里。

当时觉得胃部涨得慌,现在却有些庆幸当时的果决。不然,现在浑身虚软的人之中,就要多他一个了。

因为精力尚且充沛,思绪也灵光,徐二郎不过片刻功夫就完成作答。稍后将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才刚放下试卷,就到了交卷时间。

还好,他时间把握的刚刚好。

金銮殿上的宦官开始收卷,学子们停笔坐在各自位置上。等到所有试卷全部被收集起来,密封订装完毕,才有一个年约中年的宦官高喊,“所有人退出金銮殿,敬事堂用膳,稍后等待成绩。”

众人鱼贯而出,随即被带到用饭的地方进餐。

宫里的饭菜自然不错,可惜放的时间久了,味道都散了。然这个时候也无人顾及这些,众人的思绪全都跑到了试卷上,都在心里想着刚才题答的如何,不知之后名次怎样。

徐二郎自觉尽了全力,如今只听天命。他看到开,吃的也香。见他如此作态,与他同桌的林父也渐渐松缓了紧绷的神经,默默吃起饭菜。

林父觉得此番殿试自己答的也不错。

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进二甲。可若是落到三甲里头,成了如同如夫人一样的同进士,就让人有些难堪。可即便再难堪,那也是进士,也比贡士要好,也还算拿的出手。

总之,不管结果如何,再是不能比因为中途失仪而被带出去的那位士子差了。

同进士已经是最差的结果了,如是连这个结果都能接受,那就没什么可让人焦虑的了。所以林父用饭用的很香,若不是担心在一众“厌食”的学子中,他再要一碗饭太与众不同,林父实际上还想盛一碗饭的。

他饿的很了,如今感觉胃就是个无底洞,给再多的东西也能吃下。

偏偏还不好喝汤,担心一会儿御前失仪,那就只有用饭了。但是连饭也不好去盛第二碗……那就只好吃菜了。

翁婿两人正用着饭,就有一人走了过来。

徐二郎和林父同时看去,就见那少年腼腆的对着他们一笑,放下手中的碗筷随即对徐二郎行了个拱手礼,“徐公子好,我名李和辉,就,就坐在徐公子的左,左手边。”

兴许是担心这样一说,有炫耀的味道,那少年就有些结舌,面上也浮现赧然之色。可他也想不出更好的介绍的词语,张口结舌的最后还是如此说了。

徐二郎自然认识此人,事实上,自从李和辉中了会元,他传奇性的生平经历就在京城传扬开了,好几个戏班子听说如今正找人捉刀润笔,以他为原型写戏本子,好将这排练成一曲戏,搬到台前去。

按说郡王妃“虐待”次子的消息,不该流传出来。可兴许是郡王妃平日在外边行事张狂,得罪的人太多了,也兴许是后院有鬼在作祟,总之此事被传的尽人皆知。

庄郡王府一时间成了京城的热门话题,甚至就连三五岁的街头小儿,都能说道上两句为母的心性扭曲,虐待亲子的消息。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几方势力的推波助澜,但平民百姓看不出,也不在乎其中的尔虞我诈。他们每日操持家中生计已经精疲力竭,听故事真就是听故事,就图个乐呵,那里会去关注这背后有什么猫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