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六十五章 入京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六十五章 入京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陈氏见女儿这副打扮,不由得一呆:“你这是做什么?别暗闹!”

明鸾有些委屈:“我哪里胡闹了?出门在外,咱们母女两个就算带了家人随从,也是明摆着要受人欺负的。倒不如我扮成个小子的模样,人家以为我们是母子俩,我年纪虽小,也是个可以出面说话做事的男孩子,别人自然不敢轻易欺负我们。”

陈氏皱皱眉,上前打量了一番她的衣裳:“这是哪里来的?先前你要在德庆广州两地来往,担心会被人看破身份,扮成小子的模样倒也罢了,如今有卞大人派的亲信跟着,万事都有赵叔与老松头出面打点,你这样会不会有些多此一举?况且,你即便扮成个男孩子,到底是女孩儿,总是抛头露面的,也不妥当。”

明鸾不以为然:“如果是松叔和赵叔出面就能摆平的,我自然不会多事,但这不是以防万一吗?咱们不说,路上遇到的人又不知道我们是谁,我是女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外人又不会知道,你就别嗦了。要是官府知道了章家人兵分两路,不认得我们的模样,你说他们会搜查路过的母女,还是母子?”

陈氏想想也是,皱了半晌眉头,终究还是勉强答应了,只是有些抱怨:“你这身衣裳,不伦不类的,若是要正经披麻戴孝,就穿丧服,也好叫路上遇到的人怕沾染了晦气,不敢上前搭理我们。”

明鸾却道:“这是我才做好的衣裳,虽然是麻料做的,但并不是丧服。我不是在偷懒什么的,也不是守孝不够诚心,只是觉得,虽然有孝在身可以避免别人的接近,但也显得更引人注目,路上坐车行船、投宿住店,只怕都会有麻烦呢。现在是非常时期要表现孝顺也不急于一时,还是等咱们安安稳稳到了京城,跟祖父他们会合了,再披麻戴孝不迟。不然太过显眼了引起沿路官府的注意,被抓起来,也太得不偿失了,而且也会连累了卞大人。”

陈氏听到最后一句,想想便不再多说什么。

明鸾心知这一句话最有用,翘了翘嘴角,便扶着陈氏上了车。

她有心施为一举一动,都去了女孩子的斯文与腼腆,该叉开腿脚的时候叉开腿脚,该大步走路的时候大步走路,腰杆挺直,小脸紧绷,沙哑着声音说话,口气学足了朱翰之却又在遣词用句方便带上几分乡野气,十足一个出身小康之家、家教还过得去却明显比不上大家子弟的普通少年架势。

卞副使派来的家人起初没注意,还左顾右盼地寻找着“章家三姑娘”在哪里直到明鸾站到他面前,象个男孩子一样向他打招呼问好,问他是不是能出城了,他还半天没反应过来,一个劲儿地说:“还要等章三姑娘。”又问:“小少爷您是哪一位?怎么称呼?”听说眼前这位小少爷就是章三姑娘,几乎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了,背转身还一直嘀咕:“明明是个姑娘,怎的忽然成了小爷?”

卞副使安排的线路是先从海路抵达福建的泉州,然后打听京城的局势,再决定如何北上。至于为何是泉州是因为卞副使的祖籍在那里,家族在当地也算是有点势力,加上泉州地方官府并没有建文帝的死忠或是与冯家有密切关系的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安全的。有卞家人照应,陈氏与明鸾母女到了那里也不至于太过无助。而最巧的是,年前卞家曾有家书来广州对卞副使提起家族中有子弟守完了母孝,要结束丁忧准备起复了,那就意味着要进京,说不定能捎带陈氏母女一程,具体的安排就到时候再说。对卞副使而言,他工作的重点在广东指挥使司,救助章家人只是顺带的,但不会为此花太多的心思,毕竟他在广东还有大事要办呢。

他的安排是好的,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明鸾一行从广州出海,一路上除了天气冷了点,海上风浪大了点,基本上顺风顺水地到达了厦门,然后就被堵在那里了。驻守在那一带的镇海卫响应燕王号召,改弦易辙,反了建文帝,附近的官府如临大敌,为防有军队继续投“敌”,他们将各处水陆通道都封锁了,海上自然也不例外。明鸾等人因是外地来的,就被堵在了厦门对外海面,幸好他们带了卞副使准备的文件,宣称是卞家的亲戚,当地官差并未多加搜查盘问,只是命他们弃船上岸,再按照他们指定的路线前往泉州。

明鸾等人无法,只能照办了,然而他们上岸以后改走陆路,却要绕一个大圈。厦门虽属泉州路,但离泉州城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又担心去得晚了,会赶不上卞家那名子弟上京的行程,只得加快速度。明鸾见陈氏、赵婶、老松婶等人赶路辛苦,自己也有些吃不消,便一咬牙,利用马掌柜先前给的银子买了两辆旧马车,自己与陈氏带着两位老婶子坐一辆,男人们骑马或坐另一辆,行李也都放在车上。卞家那仆人见了,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匹体力、耐力都上佳的马,换下了原本拉车的马,一行人前进的速度顿时加快了许多,没两日就到了泉州。

说来也巧,卞家那名子弟正准备三天后起程北上,明鸾他们是赶上了。也不知卞副使在给那个子侄的信里是怎么说的,那人夫妻两个对明鸾与陈氏的身份来历似乎很有兴趣,那妻子甚至还旁敲侧击,打听他们是不是卞副使的外室和私生子。陈氏心里生气,只淡淡地说自己身上有孝,见过礼便告退了,对方自讨没趣,脸上便淡淡的。

明鸾却知道自家要北上还要靠人家多多照应,虽然觉得好笑,还是好脾气地跟那卞家子弟寒暄,自称姓张,名晓鸣,今年十五岁了(她个子长得高,倒也没引人怀疑),家乡在京城附近的江宁,家里是做生意的有个伯父从军,曾经做过卞副使的手下,很受器重,眼下正在外地做官。去年秋天时父亲听说广东洋货好,便过去打算进一批货,只是不慎感染了时疫,又遇上庸医,居然一病病死了,她陪着母亲过去料理丧事,因担心时疫会有后患只能将父亲尸首火化了带回家乡,幸好伯父的老上司在广州为官,帮了大忙,又担心他们孀妻弱子回乡不便,派了家人护送,又托付族人,实在是天大的恩情,云云。

那卞家子弟听了心里的好奇便几乎消失殆尽,见明鸾说话确实带有江宁口音,也没怀疑又觉得与商家来往有**份,之后就没再跟明鸾见面了。等他们夫妻起程上京时,明知道卞副使派的家人已经折返了,也没请明鸾母女同行,只让他们主仆六人远远缀在后面,一应食宿都得自理。

明鸾与陈氏对此都并不在意,只有赵叔赵婶私下曾经抱怨过,觉得卞家人太过冷淡了,但明鸾劝他们:“他家愿意捎带上我们,就已经是帮了大忙了。有他们在前头开路等闲肖小也不敢跑出来找我们的麻烦,过路的文书卞大人也都准备好了,其他的事我们自己就能料理,不必处处麻烦人家。欠了人情,将来可不好还呢。”陈氏也是这么想的,赵叔赵婶就没再说什么。

有卞家人在前头开路他们这一行确实顺利。有需要出面办事的,老松头与赵叔都包了,路上的食宿虽然花费大些,但也都在他们的承担范围内。若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卞家那位奶奶路上无聊了,会请陈氏过去说说话,曾经非议过明鸾,说她一个男孩子,都十五岁了,怎么还天天窝在马车里,不象其他男人一样骑马。陈氏只能干笑两声,推说儿子身体弱,天气冷,怕他着凉,因此不叫他骑马。她回去后跟女儿说起,明鸾觉得这样下去可能会引人怀疑,便偶尔也到车厢外头来,坐在车辕上看看风景,摆一摆男孩子的姿势,虽然那样的后果是她吃了一肚子冷风,胸闷得紧。

正月过去,二月二龙抬头,他们终于到达了京城附近的江宁。明鸾没忘记自己跟卞家人提过自家是江宁人,便拉着陈氏与他们告别了,看着他们走远,方才驾着马车,绕了个圈,寻一处客店住下,然后打听京城里的消息。

这段日子他们一直在赶路,对南京城里局势了解不够,没想到那里早已风起云涌,乱象丛生。

据说由于宗室皇亲的反弹,建文帝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后来不知怎的,有人捅出了“真相”,指当初对几位藩王下毒手的并不是皇帝派去的人,而是冯家的爪牙,原因是这几个藩王都曾经在朝廷上跟冯家父子作过对,而且他们都与大皇子关系更亲近。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一时间,朝野上下请求废后与惩处冯家的呼声大涨。

建文帝有些招架不住,就打算稍稍让一步,先把大皇子的储君之位定下来再说。偏偏在这时候,冯家人昏了头,居然让冯兆东在广西拥兵自重,再联合金山卫等几处亲信把持的军队,要逼皇帝废大皇子为庶人,立二皇子为储。眼下燕王拥太孙为君,兴兵南下,建文帝正要依靠这几处大军抵挡他们的攻势,却忽然被冯家从背后捅了一刀,自然大怒。他正要治冯家人的罪,大皇子却在这时候被人揭发在府中藏了龙袍,有叛逆之心,冯皇后联合了部分宗室勋贵要求建文帝治大皇子死罪,建文帝有心要保大皇子,只能松口答应立二皇子为储,并将大皇子软禁在王府里。冯家人见状,便也让了一步,示意冯兆东停止行动,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冯兆东手下的大军不但没有听从号令,反而还干净利落地清除了安南最后一点叛臣势力,然后全军开拔,返回广西境内,夺了原本广西指挥使司的大权,彻底控制了西南大军,甚至还有向广东、湖广、云贵渗透的趋势。

建文帝见状便向冯家兴师问罪,而就在这时,先前上旨要求废号与惩处冯家的几个带头的大臣与宗室纷纷遇袭,三死七伤,从现场留下的痕迹看,很有可能是冯家死士所为。冯家再次掀起朝野的极大不满,又有人揭破二皇子曾经跟几名勋贵子弟在京城里谋害人命,死者也是高门大户出身,然后二皇子身边的近侍向建文帝告状,说小主人每天晚上都在诅咒皇帝早死,说完就一头撞向柱子死了。建文帝带人去搜查二皇子寝宫,果然搜出了巫蛊之物,当即大发雷霆,不肯听闻讯赶来的冯皇后求情,便命人将二皇子押送宗人府审问。不过,这个案子至今还没有下文,因为建文帝病了,两个儿子都有不臣嫌疑,妻子与岳家更是居心叵测,加上近日燕王大军南下,渐渐靠近京城,冯家却还要在紧要关头拥兵自重,为了私心不肯出力,他忧心过重,就病倒了。而在他病倒之后,冯家老爷子因为官拜太子太保,又是国丈,受冯皇后托付接手朝政,二皇子也被人从宗人府放了出来,眼下冯家正在朝上设法定大皇子的罪,听说有大臣意图向建文帝通风报信,但还未到达寝宫就被卫兵杀了。

陈氏听了这些消息,忧心忡忡:“这分明是冯家人在捣鬼!当年先帝病重时,他们就这么干过,如今只怕又想重施故伎了。”

明鸾冷笑道:“这就叫因果报应,谁叫建文帝自个儿做了坏事,如今他的儿子也这么搞,分明是有样学样!母亲别管他们了,先打听祖父他们的下落是正经。”

陈氏忙道:“当初罗吉先生倒是留了个地址下来,只是我不大认得,要不咱们先派人去探探路?就怕京城内外局势紧张,见了咱们是外来的生人,会起疑心。”

明鸾便道:“开春后进京的人也不少,客商也好,探亲的人也罢,咱们又不进京,怕他怎的?我看江宁离京城挺近的,这边还算太平,不如母亲先在这里住些日子,我带着松叔先到那庄子上探一探?”

陈氏犹豫,明鸾再三保证只是探路,绝不会多事,她便只好应了。明鸾就带着老松头前往京城,在南郊找到了罗吉所说的那个庄子。只是她在庄外观察了半日,总觉得那庄子有些古怪,庄中的人似乎跟一般的村民不大一样,连说话做事,也没有庄稼人的模样。明鸾心中存疑,也不敢轻举妄动,便打算先回江宁跟陈氏商量商量再说。

就在她转身准备离开之际,京城方向来了几匹马,飞奔进庄。她眼尖地发现第二匹马上坐的人有些眼熟,仔细一看,可不正是朱翰之可是,他的脸上怎么没有了疤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