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六十三章 母女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六十三章 母女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明鸾抱着陈氏又哭又笑的,激动了好久。

本来她进入广州城后,听说茂升元全体人员撤走,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虽然章家人到了广州,但北面的消息来得快,他们要么是被朝廷的人带走了,要么就是逃了,如果说连马掌柜这样的边缘人士都要逃离,章家又怎么会有人留下来?她原本是想着先来莲花井的小院看看有没有家人留信,然后就根据留信上的指示找过去,如果没有留信,那她就只能收拾行李尽快出城,找个隐密、安全又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躲上几个月,等燕王与太孙举事成功了,再北上京城寻亲。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陈氏居然会出现在莲花井,显然是专门等她等她略平静些了,她又忙忙往屋里、后院转:“其他人呢?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却看见前院厨房里走出两个人,却是茂升元总号的厨娘与车夫,是一对夫妻。明鸾高兴地迎上去:“赵叔赵婶,你们也在?我先去的茂升元,还以为你们都走了呢!”

赵叔赵婶憨厚地笑着,陈氏道:“这里就只有我们三个人,其他人都走了。赵叔赵婶是因为马掌柜特地吩咐,方才留下来的。”

明鸾怔了怔,回头看她:“其他人都走了?他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里吗?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陈氏淡淡笑道:“我总不能丢下你不管吧?你这孩子真是的,叫你好好待在广州过年,你却偏要跑回去,这下可好了,跟我们跑岔了道,真真添了好大的麻烦!”

明鸾有些讪讪地:“我也不知道朝廷会特赦我们家嘛。要是早知道,我怎么可能会跑?”

陈氏抿抿嘴,笑着对老松头道了谢,又让赵叔赵婶招呼他喝点热茶吃些点心,暖暖身子,听说老松婶还在城外,又让老松头去将老婆接过来。

明鸾忙道:“我们驾着船来的老松婶是留在船上看守去了,一会儿我们拿些热食去给她,但若没人留在船上,就怕遇到肖小。”

赵叔道:“我去换了她来吧,船停在哪儿?”

老松头忙道:“不用不用,一会儿我去换她就行了,我那婆娘也认得这里的路不必辛苦老兄弟跑这一趟。”

明鸾又问陈氏:“城里安全吗?要是你留下来是为了等我,现在我已经到了,不如收拾收拾,咱们赶快走吧?”

陈氏却摇摇头:“我有话与你说,且不忙着走。”

明鸾愣了愣,心下有些不安,但还是把老松头交给了赵叔赵婶,便跟着陈氏进了后院。

明鸾留意到后院的正房与东厢房还锁着,陈氏领她进的是西厢房,只看里头的陈设与桌上的针线篮子、茶具等物就知道这是陈氏近日起居之所,不由抱怨说:“既然家里只有你一个人留了下来,也不用讲究什么长幼有序了,为什么不住在正房?那里我特地备了两个炭盆呢,还有一个汤婆子。就算真要守规矩,也可以把正房里的东西拿过来用啊!”

陈氏淡淡地道:“那些都是你为你祖父备下的,原是你一片孝心,他老人家虽不住这里,也没有私自拿了他的东西去用的道理。况且你是为章家租下这处宅子的,我却已不是章家人了住了西厢,已是拿大,怎能再占了正房之位?”

明鸾撅嘴道:“我租的房子,我的亲娘还不能住正房吗?什么道理?!要是祖父在,那就算了,可他又不住这儿!”

陈氏却只是示意她在桌边坐下:“我不与你争这些个叫你来,是有正事要告诉你。”

明鸾只得乖乖坐下:“什么事呀?”

陈氏犹豫了一下,便将章家那所谓的特赦令的底细跟她说了个清楚,明鸾张着嘴巴发了一会儿呆,才道:“原来是朱翰之干的,倒要多谢他了。如果不是他做了个假赦令,把我们家的人从德庆带走,大伯父参与燕王起兵的消息传来,我们家一定要倒霉的。那时候,柳大人已经走了,江千户又还未回来,知州一向跟我们不亲近,知道了大伯父的事,还不马上把我们抓起来折腾吗?那么现在祖父他们是被燕王府的人接走了?去了哪儿?”

“照他们所说,应该是去京城了。”陈氏道,“不是京城里头,而是京郊的庄子,你姑祖母家里也参与了,虽说离建文皇帝和冯家人都近,但也不必担心他们会知道,又有燕王府的人在暗中保护。”

明鸾撇嘴道:“我听说是石家派人来接的,心里还觉得奇怪,他们怎会这么好心?没想到······他们倒是机灵,见着风向不对,立刻就转投燕王和太孙了。”

陈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好歹也是长辈,怎能这么说话?这几年京城里闹得厉害,人心惶惶的,临国公府虽然依旧显赫,但听说也并不十分得皇帝看重,为了保住家业,也是为了子孙后代,冒点风险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太孙还在呢,临国公是先帝重臣,只看在太孙面上,也不能回绝。”

明鸾知道这些定是她从朱翰之派来的人那里“听说”的,也不多提,只道:“灯下黑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等皇帝的人想起我们家,想要拿我们去威胁大伯父的时候,发现我们全家人都跑了,也只会当我们逃去了北平或辽东,怎会想到我们会躲在京城附近呢?但是···…”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母亲不觉得京城还是很危险的地方吗?要不……咱们另寻地方躲起来吧?等天下太平了,再去找祖父他们也不迟。”

“胡说!”陈氏轻斥女儿一声,耐下性子与她分说,“当日我们刚进广州城,就听说你大伯父跟着燕王反了,家里人都吓了一跳,那位罗吉先生就说,咱们立刻就要走,不能再等你了。虽说卞副使与燕王府有关系,是信得过的但广东三司里头,有好几个官都是忠于今上之人,听说燕王起兵,只说他是乱臣贼子往日的功绩也都一概抹消,卞副使处境很是艰难,若是强留下来,不但自身难保,反而有可能连累卞副使,坏了燕王殿下的筹谋。

你祖父考虑过后,决定以大局为重答应他们立刻动身。是我不放心你,任性地要留下来,明知道连茂升元的人也要离开避风头,却还是不肯跟着走。你祖父没办法,只得松了口,马掌柜也拨了赵叔赵婶留下来帮衬我,还将这处宅子的钥匙也给了我,让我有个容身之处。这些日子以来我在这宅子里深居简出,但日常采买还是免不了的直未被人发现·是多得卞副使庇护,示意他手下亲信家中的眷以邻居的名义对我多番照料,才让我能安然存身。当日说好了,一旦等到你,就要听从卞副使的安排离开广州,你不要节外生枝,又给人添麻烦!”

明鸾听得心中生愧,知道是自己当日坚持要回德庆,给家人与马掌柜、卞副使等人添麻烦了,但仔细一回想·又觉得有些不对:“既然你怕给人家卞副使添麻烦,什么还要让他安排我们离开?一旦被其他的官发现,那不是更加连累他了吗?”

陈氏笑道:“那时候的情势是不大妙-,但当时只听说是燕王反了,别的消息却没传过来,又过得几日·去北边做生意的本地客商回来过年,才带来了外头的消息,原来燕王不是举反旗叛出朝廷,反而是拥护皇太孙为君,拨乱反正。如今不但辽东、西北等处的大军都争相加入,大军南下时,沿途的地方文武官员也有人主动投诚的。毕竟皇太孙乃是先帝亲自下旨册立,是祭过天地、昭告天下的皇储,而当年建文帝登基的内情,天下人知道的也不少,加上这几年里,他行事又多有昏庸之处,不大得民心。即使是广东三司里那几位忠于他的官员,也不敢公然说燕王与太孙是反叛了,曾有人拿悼仁太子当年的冤案说事,指悼仁太子曾意图夺位,事败而死,太孙出逃,是叛逆之子,却被布政使与指挥使驳了回去,说当年悼仁太子是冤案,先帝曾多次下诏为太子正名,若说太孙是叛逆之子,岂不是有悖先帝的圣意?那人便不敢再说这话了。如今卞副使的处境好转了许多,只要不惊动旁人,将我们悄悄送走,想必不难。”

明鸾不知卞副使原来经历了这么一番变故,倒是暗暗松了口气,笑道:“那也行,如果卞大人不觉得麻烦的话,咱们就听他的。但他也只是送我们走而已,不一定要送到京城吧?咱们一直没有抛头露面,只要稍稍改妆一下,有几个人认得我们是章家内眷?要不······咱们先去找外祖父?也不一定要住在外祖父家里,哪怕是在附近找地方住下呢,彼此有个照应,也比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待着强。母亲你细想想,从这里到京城,有三千里路呢!如今外头又不太平,天寒地冻的,谁知道会遇上什么事?吉安却离得近多了,咱们只要走上十几天,就能见到外祖父和外祖母了,你不想他们吗?”

陈氏有些心动了,犹豫了一下,却没有答应:“这事儿过后再说,你先歇一歇,我叫赵婶去卞家报个信,看副使大人怎么安排。”

明鸾只得应了,心头大石落下,她也放松下来,赶紧烧了热水洗个澡,换上干净暖和的衣裳,陈氏又亲自下厨给她做了碗鸡汤面,她吃饱喝足,便开了正房的门抱了汤婆子出来,灌上热水塞进被窝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觉。

待她一觉醒转,天已经快黑了,她忙翻身下床,穿好衣裳到外头找陈氏。陈氏正在前头客厅里与老松头、老松婶说话,明鸾看到她跟前的桌面上摆着骨灰瓮,才想起自己把这东西放在船上了,竟忘了跟陈氏说起,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陈氏白了她一眼,让老松头夫妻俩休息去了,才回身数落她:“有了你二伯娘的下落,怎么也不提一声?还好你松婶细致,把骨灰用包袱皮包了,悄悄带过来,不然你二伯娘一个人落在船上,岂不太过孤单了么?”

明鸾乖乖低头认了错,才道:“我也不是有心的,早上进城时,是借口从乡下来探亲拜年的,总不能带着这东西,后来我见到你,一时太激动,就把它忘了。

陈氏又瞪了她一眼,看着桌上的瓮,叹了口气,眼圈微微发红:“其实你二伯娘失踪了这么久,家里人也心里有数了,只是没想到……”又斥责明鸾:“怎不好生装殓了?若是嫌路上带着棺木不方便,也可以先找个清静的庵堂寄存,留待日后来接。这般烧了,未免太不恭些。”

明鸾哂道:“既然要走,就没必要再把二伯娘留在那儿。况且我们都走了,万一知州知道了真相,拿死人来撒气怎么办?还不如带着走呢。”

陈氏又叹道:“你二姐姐看见了,不知要如何伤心呢,她虽早有准备,到底不曾见到尸首。”又问起宫氏案子的详情,听说杜氏已经伏法,沈儒平也被判了三年监禁,便忍不住念了声佛:“到底是因果报应,李家人行事再刻薄,也是沈家大爷的骨肉至亲,杜氏怎能下得了手呢?她若不是生了歹意,也不会落到身首分离的下场。如今回想起来,若是沈家当日听说太孙的坏消息后,不那么慌张,过上几个月安分日子,也没害了你二伯娘,广安王派人去接我们家时,自然也会把他们一家捎上,又怎会落得今日的下场?沈家姑娘年纪还未及笈呢,就要一个人孤单度日,今后可怎么办呢?”

她又想起了柳与沈昭容的传闻:“柳大人一家如今就在广州城里,因为燕王起兵之事,城里有些不太平,他就一直深居简出,也不曾接官印。我不知道柳家侄儿如今怎样了,他听说了沈家之事后,不知会不会想法子照应一下沈家姑娘?”

明鸾撇嘴道:“你理她做什么?她也不是什么好人。我离开德庆的时候遇上她,她还威胁要告发我呢,被我反吓了回去,说要告发她这个太孙的未婚妻,才把人吓跑了。我真奇怪,她怎么不反驳我呢?她不是要嫁柳吗?先前还跟李云飞有婚约来着,怎么就不说自己不是太孙的未婚妻?”

陈氏闻言皱了皱眉:“这样可不好,女孩儿家还是该自重些的,既然有了婚约,就不该总是得陇望蜀。”又对明鸾说:“先前你与我为了要去哪里争吵,如今已经没什么可争的了。你二伯娘的遗骨既然在这里,自当先将遗骨归还本家。”

明鸾急了,正想再争取一番,却听得赵叔来报:“卞大人亲自来了。”

明鸾尤可,陈氏却怔了怔:“他怎会亲自来了?一向都是派亲信家人来的呀?”

赵叔犹豫了一下:“卞大人说……他有件要紧大事要亲自告诉姑奶奶与鸾姑娘。”

明鸾与陈氏面面相觑,心下都生出几分不安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