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穿越影视世界的位面 > 133.实业(下)

穿越影视世界的位面 133.实业(下)

作者:本色舞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19:34:11 来源:258中文

而前来报名参与采矿的人这样多, 为的也不光是燕云侯的个人声望, 更多的还是十分优渥的补贴和待遇。

燕云被鞑子铁蹄蹂|躏了三百多年,到底不如江南富庶, 物价自然低得很, 寻常农户每月的收入也不过二十多文钱, 若家里有几个壮劳力, 能外出找些活计来做;或是女眷在家中织些土布绣些花样子拿出去卖,再加上三不五时攒点鸡蛋菜蔬,去集市上换钱,这月的收入就能多些, 但总也不过六七十文罢了。

一年下来, 这样的贫民家里也不过能得几百文钱,通常还攒不下来多少, 若有个头疼脑热天灾的,甚至还要举债度日。

再高一等的则是家里有点小买卖的人家, 或是开个早饭铺子,或是开座磨坊制些豆浆豆腐,再就是杂货铺子、茶水棚之类,一年到头总也能有好几贯大钱的毛利, 净利也不会低于三贯钱,算是朔北地界的小康家庭了。

而城里那种养了十好几匹大青骡、供着十数辆木板大车的车马行, 酒楼客栈布庄粮店, 这样的营生已不能算作个体户小作坊, 东家掌柜甚至能雇得起几个帮佣, 创造好些个工作岗位的,一年少说也有几十两银子的毛利,这在朔北人民心目中已经是大富豪的级别了。

至于青楼戏馆这样的顶级娱乐场所,或者是牙行钱庄这种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的金融产物,这四个州里是一家都没有,连茂通和庆丰那样雄厚的实力,暂时也没能把生意做到燕云来。

朔北的百姓,是真穷啊。

王徽走马上任的时候,一看这情形,也是犯了好一阵子的难。

所幸燕云目前虽然穷困,却到底物产富饶,又有田又临水,还是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只消因地制宜埋头苦干,不论工业还是农业,燕云之地都是非常丰美的温床。

以前穷困,不过是因为鞑子蠢笨,不懂得如何发展而已,白白浪费了这样一块宝地。

这几年下来,王徽已经把草原上的柔然人打怕了,不独漠南漠北大片区域已在大楚版图之内,连燕云地界的鞑子也开始收缩势力,明知道俅特格王的大本营就在朔州,却硬是不敢发兵攻打,仅剩下的十几万军民抱团龟缩在燕云剩下那十二州里头,拒守居庸关不出,再也不敢主动扰边。

说来也好笑,居庸关号称“天下最险”,历来都是中原汉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今却反倒成了鞑子自己的保护墙,只盼这座天下第一雄关能阻住镇北大将军的脚步,能拦多久是多久。

鞑子不主动搦战,王徽倒也不急着去打仗,毕竟居庸关确实难破,柔然一国又到了危急存亡之秋,难免怀了哀兵士气,若贸然就直接打过去,只怕胜算不大。

故而当务之急还是得按兵不动,老老实实安居朔寰云应四州,搞科研、抓经济、促生产,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有更大的把握打赢接下来的硬仗。

毕竟……灭掉柔然,可并非是燕云侯的最终目标。

既然要把燕云打造成自留地,那当然就得大力发展工农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农业方面,王徽暂时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高技术农业生产,时代、观念和生产力都不允许,而现有的农耕技术和制度也已经相当成熟了,她也就没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只让赵玉棠领了这一块的差事,又拨给她一些人手,时不时到周边各村县走访一番,看看土质收成,哪些地若是种错了东西,又或是有弃置不用的荒地,也可以即时指导一下。

期间李谧也帮了不少忙,主要还是体现在水利灌溉方面。

而重点当然是工业。

燕云四州既有煤又有铁,更有各种丰富的金属矿产,虽然不是什么富矿,但即便是贫矿,也足够发展初期所用的了。

毕竟眼下手头只是空有炼钢的技术,却都还是纸上的东西,因为材料的短缺和技术上的难度,第一台转炉还没有搭建完成,连炉子都没有,就更别提量产钢材了。

而搭建一台转炉以及实验所用的铁和其他金属,所耗相对来说自然会比较少。

故而这第一次招募民夫的人数也没有太多,煤矿七百人,铁矿一千人,且都只是在已经露天的矿床上进行开采,暂时不需拓宽其他矿脉。

至于报酬,王徽还是决定暂时以粮代币,采矿期间,每个民夫的午饭都由卫所衙门包了,权是足料的粗面窝窝就酱菜,每两日能吃一个鸡蛋,每五日有一顿荤菜,且每月每人都能领到半斗米的月薪。

折合朔北的物价,就是每月二百文钱。

能出劳力来做民夫的,必定都是贫苦人家,而每月二百文钱,每天还能白吃一顿午饭,隔三差五还有蛋有肉,这对那些贫民来说,实在不啻于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

朔北地区贫瘠,若说江南已初现商品经济的萌芽,那么燕云就是八字都还没一撇,此地百姓对银钱的需求不大,反倒是各类现成的粮食布匹、生活用品,那是非常缺乏。

直接支付货币对王徽来说自然更加省事,甚至还有更简单的法子,什么银子铜钱都用不着,直接发银票就得了。

然而她毕竟还得为燕云的将来考虑。

自从两年前苏锷的船队第五次出海返航之后,她名下的现银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彼时她正在漠北打仗,思来想去也没什么花头,索性就拿出一部分,托苏锷和邵云启作了公证,直接在茂通和庆丰入了股,以后也是每年有红利可吃的股东了。

那时她已是正三品平朔将军,手底下还掌了雁门卫和河套平原,在金陵的声望虽说不如眼下,但也是十分雄厚,远非当年那个空有封号的长乐县主可比,再加上她出的钱也确实多,庆丰和茂通自然乐得有这样一位手握重兵的武将来入股。

她当时也咬了咬牙,把那次出海分得的全部红利——共计六百万两白银——对半分开,分别投给了茂通和庆丰两家,一家三百万,如此也就在两家各拿了十五支股子。

这已经是仅次于苏锷和大东家的大股东了,甚至比邵云启手里的股份还要多一些,而在两家经营上出现的一些大事,她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故而,弄些银票——甚至是现银来,发给朔州城的民夫做工钱,对王徽来说,反倒比用粮食支付更加方便也划算。

毕竟燕云四州目下粮食亩产不高,又正值初春,不是收获的时节,粮铺米价颇贵,农户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若要支付足够的粮食做工钱,那还是得从雁门河套那边调运过来。

这期间产生的人力费、物力费,还有时间成本,就更是一笔不菲的数字了。

但即便如此,王徽也得咬牙忍下来。

毕竟基业草创,步履维艰,什么都得她这个父母官来出大头,如此就更得步步谨慎,眼下燕云四州物力不丰,可供交易的商品非常少,一旦她用了太多的银钱作为酬劳付给,就很容易造成物价虚高。

若用的是银两铜钱也倒还好,毕竟是贵金属,流通量有限,可若用了银票……

——那就做好准备迎接通货膨胀吧。

故而虽然艰难些,王徽也不可能开这个口子,给燕云留下金融危机的隐患,说不得,这最初半年里头的民夫口粮,还是得由她来出血。

好在这也只是初期,万事都刚刚起步,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早在燕云四州未破之时,王鸢和李谧就跟她交过实底,经过他们长时间的钻研改良,贝氏转炉的搭建手法已逐渐趋于完善,虽然仍是纸上的实验,却到底比当年王鸢她爹留在手本上的法子更为实用,也更加贴合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王凝远毕竟天真,一派书生学究气,留下来的搭建手法几乎全都要用到后世的科技,自然不能直接拿来用。

所幸王鸢天纵奇才,于术数理工方面极富天分,几乎是青出于蓝,再加上李谧从旁协助,终究还是一点点攻克了转炉搭建的最大技术难关。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多的材料和燃料,第一座转炉的建成,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而且这时间也不会太久。

待到日后转炉搭建成功,燕云的钢铁工业走上正轨,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周边产业发展,商品经济自然也会抬头了。

等到那个时候,她自然会动用权力,把庆丰和茂通的分号也开到朔北来,扶持实业、还富于民,那时的燕云,才真正能称得上是“通都大邑”。

算来——也不过只有两年时间了。

王徽轻轻合上手头的邸报,揉了揉额角。

目下已是三月中旬,自打送走钦差之后,她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操劳,一时照看民夫征募,一时又跑去两座矿场亲自视察,同时还要兼顾燕云大营里的日常操训和防务,更要远程遥控雁门卫诸般事宜,每日里忙得昏天黑地,饭也是囫囵吃一口就罢,每天睡不到三个时辰就得起床,去处理那些仿佛无穷无尽的事务。

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有点吃不消了。

好在最艰难的时节差不多已经过去,眼下虽还忙碌一些,到底也是步入了正轨,接下来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她就又拿起上半月的煤铁两矿采获表仔细端详,看着那一条比一条多的出矿量,眉目间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而就在这时,房门却猛地推开了。

王徽皱眉望过去。

来人却是姚黄,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额上尚有汗水淌下,身上戎装有点乱,神情十分凝重。

“主子!朔州铁矿场民夫暴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