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仙云观那里。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照相技术,但是画画技术还是很成熟的,裴应寒手下能人多,很快就让人画了那个道士的画像,拿到道观之中悄悄挨个私下询问道观里的道士,然而奇怪的事情出现了。
道观里的道士们竟然都说从未见过这个人。
而且还说庙会的时候,他们一般都很忙,也不会注意到是否有别人或者香客到了后院。后院很偏僻,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平常也不会有人去,所以根本没人注意。
再拿几个女子的画像给道士们看,道士们也都没有印象。
好好的几个大活人,就在他们的眼前来来去去的,他们竟然一个都没见过,这怎么可能?
没办法,裴应寒又费心思调查了一番这道观的上上下下,从住持到道士,但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罗小思听到这里,也不禁拧起眉头。
“这倒是奇怪了,难道这个道士竟然这么神通广大么?”
裴应寒冷笑道“自然是神通广大的,不然也不能在山中造如此机关密道而不被人知了。”
罗小思点点头“还有什么别的?”
那道士从山中密道出来,走了一段路,到了城西的那个村落,之前他的手下已经锁定了五户人家,这两天为怕打草惊蛇,他们就在外围把这五户人家好好查了一查。但是似乎没有什么发现,表面上,这五户人家都正常的很。
“那个杨家的儿子,也是真的卧病?”
“据邻居说是的。”
“看来还得深入查一查了。”
“怎么查?”
既要查出结果,又得不打草惊蛇。
罗小思想了想“叫上我师傅一起去吧!”
于是三天之期到了,罗小思病好了,就跟裴应寒施先生一起,再次到城西这五户人家的附近去。
这里是城西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因为坐落在城里,比起城外的村落来还算富足些,但平民百姓依旧是平民百姓,看到免费的能占便宜的事情,自然是蜂拥而至。
不错,罗小思跟施先生没有别的本事,只会看病,杨家正好有一个得病的儿子,于是他们便打了看病的旗号,来这里免费做义诊。
病人很多,人挨人人挤人,忙活了一上午,两人才发现杨家那对母子并没有出现。
罗小思少不得被裴应寒揶揄一番。
但她并不气馁,他们越是不来就越是说明有猫腻,再说了,人家卧病在床,也没办法来,咱们是悬壶济世,自然不能放着这样的病人不管,是不是?
于是施先生跟罗小思救人救到底,开始挨家挨户地查找病人。
这可把周围的百姓们给乐坏了,一时间歌功颂德,把他们夸上了天,就连罗小思的功德点也因为此举增加了几十,罗小思也很开心。
又搞了一个多时辰,挨家挨户的义诊终于轮到了杨家。
罗小思敲开了杨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老妇人面黄肌瘦,看起来状态很不好,仿佛是有病一般。
那老妇人见着人,神情也很是警惕,先是把门打开了一条缝,看着外面这么多人,立刻就要关门。
但是早有好事的热心村民把大门抵住了,七嘴八舌地跟她说了今天这免费看病的好事,不由分说就推开门,闯了进去。
于是罗小思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进到了这杨家。
进去一看,这杨家的宅院似乎还不小,但是看起来十分破败。
也是,据村民们说,这杨家一开始还挺有点银钱的,但是儿子患病这些年,一个老母亲又要伺候病人,又要想办法吃饭,家业就慢慢衰败了下来。如今只有老母亲一个人在搭理,这宅子里看着乱七八糟且没有人气,也是正常的了。
“老婆婆,不要害怕,我们是城东的大夫,今天来这,是为了给大家伙儿做免费义诊积攒功德的,不要银子!”罗小思一面观察着周围,一面笑眯眯道。
老妇人的眼睛转了转,满脸的不信渐渐收了起来。
罗小思不等她说话,又道“听闻你家有一位常年卧床的病人,不如趁此机会,让我师傅给看一看。”
旁边便有人道
“是啊,这老大夫本事可高了,我这腰疼的老毛病,贴了一副膏药就好多啦!”
这话听起来像是卖假药的托儿,老妇人脸上狐疑的脸色又浮起来,众人见状,更是卖力地做起了免费宣传,半晌,老妇人才有所松动,叹了口气
“真的不要钱?”
施先生笑眯眯“不要钱,如若病情严重,我还免费送你们一些药。”
老妇人这才点点头,把他们引进角落里一个昏暗的小屋里去。
全文免费阅读就在我的书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小屋里黑乎乎的,也看不清什么,进去好一会儿,才能适应里面的光线。
靠墙是一张床,床上挂着看不出颜色的帐子,帐子下面有一团黑乎乎的人影,缩在被子里。床的斜对面有一张歪歪扭扭的桌子,桌子旁有个矮凳,别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众邻居们看到这幅情形,纷纷摇头叹息。
为了不耽误看诊,罗小思把闲杂人等都赶了出去。当屋里只剩下他们跟老妇人的时候,施先生才慢慢走过去到那人身边,打开帐子,掀起他的被子。
入目是一张黑瘦的,皱巴巴的脸。
这人的脸又干又瘦,看起来就像五六十岁的人一般,但一双眼睛却还有点年轻,甚至一瞬间还闪过一丝神采。
施先生皱了皱眉头,缓声道“小伙子,老夫来给你看病。”
那小伙子半晌才反应过来似的,把手伸了出来。
施先生便给他诊脉,一面诊脉,一面眉头越来越皱。
之后又看看脸色,看看舌苔,询问一下这病得了多久了,都有什么症状之类,这才起身出来,拿出纸笔,在院子里的石桌子上开了药。
邻居们都十分关心这小伙子的病情,七嘴八舌地问“怎么样神医,这杨大郎还有救吗?”
这家只这一个儿子,自然称呼杨大郎。他从小长在这里,邻居们都跟这家人熟识,所以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