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装甲咆哮 > 第566章 楼市崩盘

装甲咆哮 第566章 楼市崩盘

作者:千纸鹤会飞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9 01:07:10 来源:258中文

公用电梯的出现,让那些老旧小区的住户们出行更加方便。

而且,民生公司名下那些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高层老旧房屋,在修建起这种公共电梯之后,转眼就变成了香馍馍。

高层房屋的居住优势完全被释放了出来,相当于直接给当地的租房市场投入了一倍以上的优质房源,让原来本就不景气的房屋租赁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民生公司在一些小区做出了示范之后,更多的老旧小区住户找到了民生公司,希望公司能够考虑在这些小区里也修建一些公共电梯,甚至是由相关住户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也愿意。

但是,吴光良通过民生公司了解到的当地人口年龄结构、近年新生人口数量和房地产的情况之后,完全对于那些抵押资产的盈利前景失去了信心。

除非能够在当地引进一个成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才有望盘活这些资产。

可是,在目前整个实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举步维艰,原有规模都无法保住,更别说再到一个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地方新建工厂了。

至少,在当前人口整体发展趋势下行的情况下,吴光良想的是如何尽快把手中掌握的资产卖出去,所以,对于那些小区提出的要求,根本就不作任何回应。

除了租赁房屋之外,吴光良还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民生公司自身渠道,大量地抛售手中的抵押资产,然后换成民生公司需要的物资。

同地段、同品质、同面积的房屋,几乎相当于是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打了个八折,而且,过户的相关税费完全由民生公司负责,甚至还有专门的人负责配合购房人办理相关过户手续。

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不过十来万的小县城,突然出现上千套价格便宜、出行方便、几乎可以拎包入住的二手房,直接就把整个有价无市的房地产市场搅得个天翻地覆。

再加上民生公司的影响力,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处理掉了接近一半的抵押资产。

政务大厅房屋权属登记中心的办事窗口,几乎完全被民生公司临时抽调过来帮忙的办事人员占领了。

为了减少审批过程的时间,民生公司甚至在办事窗口之外临时摆了一个折叠桌,专门聘请了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坐镇,对民生公司办事人员提交的过户资料进行初审,确保把问题发现在进入审批流程之前,避免在审批过程中出现重补资料的情况。

除此之外,民生公司还针对审批过程中一些非关键工作,安排了人给办事员打下手,做好辅助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民生公司正在打折大量出售名下固定资产的情况,很快就在整个县城传开了,引起了那些拥有多套房屋的炒房客的恐慌。

本来整个县城的房地产市场就只有这么大,而且几乎是有价无市的状况,你突然抛出这么多的廉价二手房,简直就是不想给开发商和炒房客留活路啊。

眼见民生公司挂出来的房源已经处理过半,而且销售势头也慢了下来,开发商和炒房客们终于意识到,经过这样一波销售之后,当地刚需阶层的需求几乎已经被全部释放。

打八折的情况下销售情况都不是很火爆,自己名下的房子如果不尽快想办法脱手的话,至少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找到脱手的机会。

而且,在房地产税收已经在路上的情况下,超过一定面积的房产,在出售时可能会面临着需补缴一大笔房地产税的困境。

在房屋价格上行周期,这些税收还可能转嫁给购房人。

但在房屋价格处于下行周期的时候,这些税收只能由出售房屋的人承担,否则的话,别人都是由房主承担这些税费,凭什么要由购房人来承担本应由房主缴纳的税费。

再说了,这卖房子的到处都是,尤其是有民生公司这个掌握着大量房产的巨头在前面撑着,房源根本不缺。

而公共电梯的出现,完全消除了高低楼层的不方便因素,买来作为养老居住的房屋,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所以,你这房屋的价格如果达不到购房者们的心理价位,就别想让他们掏钱。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购房者们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呢?

肯定不会是与民生公司同样的价格。

因为民生公司的房屋是登记在抵押人名下的,就算是国家执行了阶梯递进的税制,大部分房屋的房产税也交不了多少。

而且,民生公司还可以优先出售那些在一人名下拥有多套房产的抵押物,进一步降低持有成本,这样的优势是普通炒房者和开发商都无法具备的。

要想与民生公司的抛售相抗衡,至少也要把价格降低到民生公司同等水平,而且要自己承担一切税费。

也就是说,这些房产持有的时间越久,炒房者和开发商最终的销售价格要比民生公司的销售价格还要低才行。

如果是以前,那些炒房者和开发商还可以通过银行融资来熬日子,以等待行情转暖。

但在国家陆续发现多起违规授信的大案之后,已经全面收紧了房贷,同时对银行业现有的债务债权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

银行自身都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会顾及以前的关系,尽快处理债权降低杠杆率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所以,在无法获得足够现金流的情况下,炒房者每月应付的房贷和开发商的建设资金都日趋紧张。

只要一出现断供或烂尾,这些资产就有可能被银行拿来拍卖,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还不如及早脱手止损。

固定资产不像其它资产,它是与土地严格地绑定在一起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像其它资产那样拥有更多、更灵活的市场。

当一个小县城多年积压的刚性需求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之后,在这个区域就再也找不到接盘的人了。

在房屋价格打八折还不承担相关税费的条件下,买得起人的早就买了,买不起的人你再降也无法让他们掏钱,因为他们兜里根本就没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