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装甲咆哮 > 第445章 能量储存(一)

装甲咆哮 第445章 能量储存(一)

作者:千纸鹤会飞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9 01:07:10 来源:258中文

长达九十公里的人工运河施工工地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工程机械,带给异世界人们的是无限的震撼。

这支力大无穷、刀枪不入、不知疲惫的“钢铁怪兽军团”,哪里是人力可以抗衡的。

难怪华夏国现在没有招募多少的军队,只是建立了一支维护日常社会秩序的“警察”队伍。

在这样的钢铁怪兽军团面前,哪个国家的军队能是他一合之敌。

怪不得这华夏国在三国之间的交叉地带立国,硬生生地从三国的地盘上划出了自己的国土,而周围几个国家竟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就是实力,这就是保证华夏国无人敢于冒犯的底气。

这些机械设备对于存有敌对之心的人和势力来说,那就是震慑。

而在那些从事运河挖掘工作的百姓看来,这根本就是神仙手段,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这样随意地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人工运河和开山筑路时所挖出的土石,逐渐加高着云梦泽区域的地势。

而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稍微坚硬一点的岩石,则在大量普通石匠的开采下,生产出大量用于修筑堤坝的石材。

用于修筑堤坝的石材,是没有必要修整得非常平整的。

这些采用传统石材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石材,石材表面的坑洼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卖相。

但在修筑堤坝时,这些坑洼可以有效的增加其横向摩擦阻力,以提高堤坝的整体稳固性和抵御洪水冲刷的能力,这是使用切割机具生产出来的所谓标准化石材所不具备的性能。

这些石材被大量地用于云梦泽区域,以及现实世界图瓦卢的城市建设。

云梦泽水网中的一个圆形种植场,被改造后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站。

发电站使用大型的生物质气化炉,将这些秸秆转化为可燃气体,然后使用内燃发电技术产生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布置灵活、投资少、结构紧凑、技术可靠、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显著、操作维护简单和对燃气质量要求较低等众多的优点。

内燃式发电机组灵活的性能,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华夏城的用电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电输出功率。

由于华夏国以前的那种使用重力作为能量储存和缓冲的方式,能量的存储密度较小,无法适应城市建设用电量激增的发展趋势。

为了找到合适的大规模能量存储方式,魏民生组织华夏国一些学习成绩和工作经验都很优秀的人才,从飞轮、重力、气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最终,还是决定使用气压存储能量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占地面积最小,能量密度高,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启动和停止透平机组,进行电力输出的调峰平谷操作。

但在选择气压存储方式的时候,魏民生却发现,现实世界的高压储气设备几乎都是使用的金属容器,其造价较高。

如果想降低成本的话,凭异世界目前的加工能力,还根本无法做到。

不过,魏民生从来就不会被现实的框架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两个世界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源现状,注定了会有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现实世界中,由于受制于土地的使用权,一般的企业是不能随意更改土地使用性质的。

所以,只能通过制造那些便于移动和运输的金属高压设备,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魏民生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既然华夏城对于能量的大规模存储方面有着现实的需求,而且大家也试验出了更为理想的方法,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大胆去做就是。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水网附近被挖出了一个个直径、深度都达到五十米的圆柱形深坑。

为了防止周围的土石塌方,魏民生选择了层层浇筑钢筋混凝土隔圈的方式。

首先在准备开挖深坑的地方,挖出一道深一米、宽五十厘米的沟,然后在沟内编织钢筋网。

钢筋网的上面留出接头,继续向上延伸,形成一个直径五十米的圆筒结构。

在不断浇筑混凝土隔圈的同时,周围就使用塔吊和小型机械开始开挖隔圈中的土石。

当隔圈中的土石被挖空后,隔圈的保养期基本上也已经足够了。

取掉隔圈底部支撑的土石后,圆筒结构的隔圈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以阻止周围土石的垮塌对其中正在施工的人员和机械造成影响。

当深坑达到设计的深度之后,再把圆筒结构隔圈的底部和顶部用钢筋混凝土封闭起来,并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好相应的管道和阀门开关,形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容器。

在容器的顶部,除了基本的管道和阀门之外,还设计了一个只能向内打开的高压密封门。

在容器内外没有压力差的情况下,背着供氧设备的维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进出。

为了提高混凝土容器的气密性,魏民生的设计团队在容器的内部刷上了一层柔性材料,这种柔性材料可以轻易地堵住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那些细小的缝隙。

经过实验,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其内外压力差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容器内存储气体的压力,在不改变容器本身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以用提高容器外部压力的方式来达到。

也就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华夏国修建的这个大型容器之中,还可以层层嵌套多个逐渐变小的容器。

最中心的那个容器容积虽然较小,但其中存储气体的压力完全可以达到最外层容器中压力的数倍,从而达到存储更大能量的目的。

但是,那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显著提升能量存储的密度,但其复杂的结构提高了修建的难度。

而且,嵌套的多个容器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打破原有的压力平衡,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多个容器的损坏。

华夏国现在又不缺地盘,所以这种提升能量存储密度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多高的性价比,还不如多修几个相同的容器,然后用管道将它们连接起来划算。

这些埋在地下的大型压力容器,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破坏,其安全性能以及内部容量,与那些安放在开阔地带的金属压力容器相比高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