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诡事怪谈 > 第250章 边参军真乃神人

诡事怪谈 第250章 边参军真乃神人

作者:痕丶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2 02:16:04 来源:258中文

至德二年四月二十日,边令诚御前请命,表示愿率军一支,收复久攻不下的金城县。

肃宗李亨本不允,奈何边令诚连番请命,其忠心之厚,情意之切,令肃宗动容,故而,肃宗给予边令诚兴平军一支,允其带兵攻打金城县。

三日后,金城县西城门,破碎的城门,染血的墙砖,依旧清晰可见。然而,这一切,似乎正如勇士身上的刀疤枪伤一般,是荣耀的象征。

“边爱卿,真乃朕之幸臣也!”李亨对着亲自到西门外迎接的边令诚开口赞赏,令边令诚激动得浑身如筛糠般颤抖着,激动地道:“陛下过奖了,臣乃一介奴才,为陛下肝脑涂地是臣的本分!”

李亨满脸笑意,点点头,朝着跟在身后的一众文臣武将道:“说实话,早先时边爱卿请兵,朕还不敢委以重任,不曾想边爱卿竟然乃是将帅之才,还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啊!哈哈……”

一众随李亨而来的文成武将急忙恭贺之声不断。

“好了,好了!”李亨打断了众人,瞧向边令诚道,“既然边爱卿为朕收复了一城,朕就赐你元帅府谘议参军事……嗯,同样也可领兵为朕征战,而且,如果你还能替朕收城掠地,朕说不定以后还委你一个明威将军!”

“谢陛下,臣定当……”边令诚急忙谢恩,正要表忠心,突然被一声高叫打断。

“陛下不可!”发声者乃是昔日的监察御史,如今依旧续任旧职的邬元昌。

“嗯?”李亨疑惑,看向邬元昌。

“陛下!”邬元昌急忙施礼,深沉地道,“陛下,自古以来,从无内侍宦官掌兵入将军的先例,早先,多了一个李辅国充任行军司马,已是破了惯例,如今又多了一个元帅府谘议参军事,陛下还允其将兵征战,如若真的委以将军之衔,这……怕是与制不合,与礼不符,还请陛下慎思为好!”

李亨听到此处,眉头不禁一皱,一对凤眼微眯。

而边令诚的表情,则从初时的愕然变得有些奇怪。

“邬大人此言差矣!”突然,文臣中走出一人,乃是昔日的西京留守,今日的凤翔府尹崔光远。

崔光远上前两步,朝李亨施礼后,又看向邬元昌道:“邬大人所说,与制不合,与礼不符,请问邬大人,此制此礼,是何人所定?”

“自然是古人!”邬元昌有些讶异地看向崔光远,下意识地回应道。

“那不知邬大人是否听过一句话,叫作情随事迁,因时而变?”

邬元昌本想否认,但知道崔光远所言乃是常理,只得点头。

“既然如此,崔大人自然知道今时不同往日的道理,那为何就敢言与制不合,与礼不符呢?”

“因为如今的礼制,如圣人之言,乃是经纶万世,绳墨古今之法,我等……”

“邬大人!”崔光远大叫一声打断邬元昌,“要说礼制与圣人之言,我想邬大人作为读书人最是清楚,但邬大人就敢断言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在圣人所谓的礼制之内吗?”不等邬元昌开口,崔光远紧接着道,“如果都是依循了圣人所谓的礼制,那昔日商鞅之变法,秦皇之开天下之尊位,汉武之推恩,又该如何解释?”

邬元昌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哑口。其实,这邬元昌本就书生气太浓,如今只是看不惯内官得道,因而才出面谏言的,所谓礼制,本就是个借口,可谁知碰上了崔光远这样伶牙利嘴之人。

“其实无论内侍还是外官,都是陛下之臣,都可为陛下分忧解难。而陛下体恤臣子,奖励有功之臣,如此之大恩圣德,将会令我们做臣子的,感激涕零之余,更是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如今你邬大人突然出言阻挠陛下封赏有功之臣,却是要置陛下于何境地?”

此话一出,众人肃然,就连邬元昌也瞪大了眼睛,急忙向李亨俯首施礼道:“陛下,臣绝无……”

李亨大手一挥,打断了邬元昌道:“崔爱卿说的对,无论内侍还是外官,皆是朕的臣子,只要为朕立下功劳,朕都是要奖赏的!”

其实,也并不是崔光远的话的在理,而是李亨内心里,确有想法,便是启用内侍。在他以为,相较于那些野心勃勃的边将,内侍往往与皇家结合得更紧密些,也更容易控制。

而别看李亨如今大肆封赏一些有功之臣,甚至许下封赏一方节度的承诺,但其实多节度之祸深恶痛绝,而对于平叛后如何消弭节度割据之祸,内心里隐隐有了计较。正因如此,才说下了这番话。

见皇帝自己都说话了,邬元昌再书生气,也知道此时不是驳君颜面的时候,因而很自觉地闭紧了嘴巴。

“好了,边爱卿朕已经赏过了,随边爱卿一起征战的将士们也不能落下……”李亨说到此处,将目光望向边令诚身后一众兴平军的将领,“尔等收复金城县有功,将按功劳大小逐个封赏。至于兴平军,朕决定,就此将金城县改名为兴平县,以记兴平军之功!”

“谢陛下隆恩!”边令诚领着众将领谢恩。不久之后,兴平军的将士们听到了将金城县改为兴平县的消息后,感谢之声山呼海喝般响起。

……

剑南道,益州府,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接到了肃宗皇帝的命令,正在整顿兵马,打算回援鄂州的唐军,攻打安禄山的叛军。

如今,吐蕃军被李无解的势力牵制,特别是封常清率兵突入吐蕃领土,令坌达康大惊,急忙召回了隆里旺布拱卫逻些,因而吐蕃对剑南之地的威胁已解。

此时,李隆基身处蜀中,身边倒是有一些旧臣,像崔圆、房管、韦见素等人后来都奔赴蜀中,留在了李隆基身边,但李隆基这次只留下了一些年老旧臣,其余的,都被打发走了,去辅佐肃宗。

虽说有当日立下的哪个皇子先收复长安便立谁为皇帝的规矩,但如今看来,也只有李亨这一支力量能与安禄山相抗,李亨,已是实至名的皇帝了,而一帮旧臣留自己身边,李隆基怕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面对羽翼丰满的李亨,李隆基更是怕因此而招祸——他对昔日六军不发,逼死杨贵妃的事情,可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其实说到底,李亨仰仗着太子身份,号召力明显强于其他一众皇子,因而势力也最大。一众文臣武将团结在他身边,另外其他领兵的皇子,也都承认了他的地位。这令李亨的实力一时间空前庞大起来。

而此时的李亨,自收复金城县后,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率兵攻到了长安远郊。

至德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唐军到达长安城西南,列阵于香积寺北沣水东岸,与八万叛军对峙。

唐军这边,边令诚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元帅府咨议参军事后,还真发挥了参军的作用,提出了几点针对叛军的方略,都每每奏效。当然,这次双方十多万士兵作战,李亨决计不敢将掌兵之权完全托付给他,所以只给了边令诚做副手的机会,而正式的领兵之人,乃是郭子仪。

如今,河东地区由李光弼率军统辖,与叛军的作战中,也是屡屡建立奇功。而在鄂州之地,鲜于仲通扼守交通咽喉之地,令南北之叛军不能相连,也大大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形势一片大好,胜利的天平倾斜向唐军这边。而今日,双方陈兵于此,便是要在一决中争夺长安的控制权。

叛军这边,率军的乃是李归仁。此人端是战场好手,与唐军的多次交战中,少有败绩。

七月二十八日,天色微明。唐军这边,早已人马食饱,只待一声令下发动攻击。

沣河水哗啦啦的流淌着,那清脆的响声对全神贯注的士兵而言,已被自动屏蔽了,他们的目光,都盯着彼此的阵营。

长枪竖立,直戳天空,似乎显露着可与高天抗争的无敌气势。战马喷着鼻息,前蹄踢踏着地面,隐隐有一份躁动。

终于,战鼓擂响,号角奏起。唐军这边,一骑当先,率领着一支千余人的精锐骑兵直插叛军阵营。其后,成排的唐军步兵高举长枪,在整齐的踏步声中,逼近叛军。

面对唐军精锐骑兵的冲锋,叛军动用了弓箭,这令冲锋的唐军骑兵损失不少。但是,这支骑兵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折损了几近一半的人马后,骑兵终于冲进了叛军阵营。

修长的陌刀,似是死神的镰刀,在不停地收割着生命。然而,区区几百骑兵冲入数万的士兵中,犹如一块巨石扔进大海,即使再大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李归仁坐镇中军,面对冲杀而来的唐军骑兵,残忍地一笑,而后传下命令,让隐藏在两翼的骑兵出动。

边令诚与郭子仪并骑而行,当得知叛军骑兵出动后,相视一笑,郭子仪甚至忍不住赞叹道:“果真如边参军所猜!边参军真乃神人也!”

(本章完)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