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 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

作者:乐行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1 20:53:06 来源:258中文

刘虞显然没有李澈这般自信,他又不知道鲜卑的下一个能人要过几年才会崭露头角。

并且轲比能是一个能够卧薪尝胆的人。统一战争被曹魏阻挠,还能腆着脸去表忠心麻痹曹魏,可以说是一个能忍到天荒地老的人物。

而除他以外,这一时间段内鲜卑各部也无能够一统的人才,对大汉的北疆威胁力度极小。

是以他还是拜托李澈劝劝刘备,让公孙瓒暂且再忍耐一段时间,待他打探清楚鲜卑情况后再做处置。

而刘备先前所言灭族乌桓之说实在太过骇人,也让刘虞有些不安,想让李澈帮忙打消刘备这个念头。

李澈对乌桓的了解也仅限于历史知识,仿若隔雾看花,显然不如刘虞对乌桓的了解深刻。

但他也明白,刘备所说的以灭族威胁乌桓恐怕不太现实。因为历史上曹操进剿了乌桓叛军后,也只是打散其部族,徙于内地,并没有进行种族灭绝。

曹孟德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其屠杀中原百姓都驾轻就熟,难道面对北疆异族还会心软留情?

非不愿,实不能。乌桓大小有几十万人,在北疆扎根已久,其牵连的亲族不可计数,根本不可能将其灭族,因为乌桓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异族了。

历史上的乌桓,在建安二十二年还随同鲜卑又一次反叛,被曹彰与田豫击败,之后才变得一蹶不振,慢慢被鲜卑与汉人同化。

对待乌桓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打散同化,而非是刘备一时意气的灭族。依李澈之见,恐怕是这厮一时气愤于刘虞贬低公孙瓒,才出此谬语。

是以刘虞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多,然后提出让李澈劝劝刘备,李澈也就顺势应了下来,刘备这时候恐怕也正在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吧。

……

国相官寺内,刘备正有条不紊的处理公务,也丝毫不影响他和李澈说话。听完李澈的意见后,他很干脆的点头道:

“备可以去信一封,委婉的规劝下伯圭兄。先前所言确实是备失语了。”

李澈抛起一枚蜜饯吞下,笑着道:“就知道玄德公又是一时激愤,倒是把大司马骇的不轻。”

刘备微微沉默,俄而叹气道:“大司马是看重你我,方才会说这么多,若是换成旁人出此妄语,恐怕早就被拿下了。”

“澈自然清楚这一点,能登上如此高位,大司马又岂是心慈手软之辈?哦,对了,大司马让澈转告玄德公,他准备明日动身回京。”

刘备放下手中的笔,颔首道:“已有所预料,先前所言便是希望大司马尽快回京安定局面,备心中总有不详的预感。”

李澈淡淡的道:“大司马回京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彻底将局面搞成一团乱象。”

“明远,你就这么肯定董卓会动手?”

“玄德公,你也和此人见过面了,他会是坐以待毙的人物吗?”

刘备面色顿时凝重起来,屈指敲击案几,皱眉道:“备从未见过如他一般狂戾之人。我等游侠已是无视许多世俗礼法,堪称飞扬跋扈,可与其相比,倒像是儒生一般守规矩了。

虽只一面之缘,但备能看出此人心中断无丝毫敬畏之心,此等人最是可怖。”

李澈暗叹了口气,这就是董卓啊,东汉的破局人,若说他比袁绍他们聪明多少,倒也未必。

但其无视世俗规矩,行事不依常理章法,这才让袁绍、曹操等人无从招架。他就仿若是梁冀再世一般跋扈,弑君、专权、废立,无不敢做之事。

须知梁冀背后还有梁氏这个一门两位大将军,三位皇后,九位列侯的豪门把持朝政几十年,才敢行此逆事。

而董卓以外臣之身,初入京城便肆意妄为,其跋扈程度较之梁冀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卓绝不会坐以待毙,而京城那局面,只要一点火星,顿时就是烈火冲天之势,玄德公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砰!”

刘备恨恨的一拳砸在案几上,叹息道:“董卓之狼子野心人尽皆知,本初兄的遭遇殷鉴不远,车骑将军何以还要与虎谋皮?”

“人从历史中学到最多的教训,便是人不会吸取任何教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而站到最后的是谁,谁又知道呢?”

“但绝不会是他董卓!”刘备把笔一扔,淡淡的说道。

李澈闻言失笑道:“自然不会是董卓,京城的局面我们如今不好插手,但迟早会有机会的啊。”

刘备一怔,旋即深深的看了李澈一眼,叹道:“陛下的安危很重要。”

“我们劝过了,也做不了更多了……”

刘备顿时沉默了,刘辩的性格太过急躁,行事过于求急,百般劝说也无法纠正过来。再加上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何太后,皇宫变乱恐怕是定局,而作为外臣,又如何好插手呢?

“人力当真无法扭转天下大势?”

“为何执着于扭转?何不顺势而为?”

“势不如人意又如何?”

“那就因势利导,看各自的本事了。”

刘备站起身来,转身看向挂着的赵国地图。在李澈看来,这地图着实简陋,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重要的宝贝了。

刘备伸手在地图上轻轻抚摸,半晌后幽幽道:“终究还是要先将赵国恢复了。”

“张燕请罪,则赵国黑山短时间内无法为祸,明年春耕之时可劝农归田,恢复生产。另外,赵国的位置不错,左近有邺城等河朔大城,可以注意发展商贸。

大司马在幽州开盐铁、市贸,幽州已然焕然一新,只是不知刘景升去了幽州后还能不能继续推行下去。”说到正事,李澈也正襟危坐的分析道。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张燕的身上,要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李澈摩挲着下巴说道:“抄了赵氏家产,如今可勉力维持一支两千人左右的军队,但比起黑山贼来说还是差了太远。终究还是赵国太穷了,仅凭赵国之力,那只能寄希望于张燕的慈悲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昭烈与李明远论董卓,叹卓狼子野心,雒阳公卿却不鉴袁氏之失,诚为可叹。

明远笑曰:“人皆自矜,不见己短。袁氏虽失,何、杨不以为鉴,吾等叹之。吾等若不以何、杨为鉴,后人亦复叹吾等矣。”

昭烈曰:“善。”

——《世说新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