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为镜

独家枭宠(林染莫斯年)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为镜

作者:乐行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1 20:53:06 来源:258中文

其他的暂且不论,李澈很好奇的是,这个叶蛰难道就不怕丢了吏职?

赵国大族里可没有叶氏,他能成为主记史,想来也是全村人的希望了,何以敢出言顶撞县君?

“下吏只是觉得这吏职做的着实没有意义罢了。”叶蛰很是干脆的答道。

李澈闻言失笑道:“主记史虽然权责很小,但也是门下五吏之一,你叶氏并非国中大族,为你谋得此位想来也不容易,何以没有意义?”

叶蛰轻轻摇头道:“下吏平日里喜好陶朱之术,好吕子之法,着实不喜为吏。”

陶朱公,姓范名蠡,春秋时越国名臣,越王勾践之左膀右臂,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弃官归隐经商,三度致富三度散财,被尊为商圣。

吕子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名相吕不韦,其以商人身份谋国,成为秦国丞相并得以封侯,是所有商人崇敬的对象。

李澈有些好奇了,汉朝虽然不像后世那般重农抑商,但商人地位也不高,很多商人拼了命想转型成为地主,原因就是在于商贾不得为官为吏,虽有财货,地位却低。

后汉书上记载了一位叫王烈的人,他在东汉末年见朝政昏暗,为了不当官,就去操持商贾之事自污,由此也可见商人地位之低。

叶蛰竟然好商贾之事,这倒是颇为有趣了。

李澈曲起手指轻轻敲打案几,饶有兴趣的问道:“本朝虽不禁商贾之事,但商贾地位不高,大商人无不费尽心思谋划成为经传世家,叶君如今为吏,乃是许多商人的梦想,何以还想着操持商贾之事?”

叶蛰微微沉默,半晌后幽幽道:“下吏也是有心肝脾肺的普通人,每往文书上记一个字,心里便像刀割了一样。

他们说为官为吏远比为商要好得多,官吏一笔便可活人命、断生死,吕子弃商从政正是商之极致。下吏信了此言,放弃操持商事的想法而为吏。如今没能活人性命,倒是断人生死越发熟练了。”

听完他的倾诉,李澈不笑了,定定的望着叶蛰,涩声道:“你未曾与前任县君说过此言?”

“前任县君好清谈读书,不问俗务,整日里交游名士,将政务悉数交予吏员,言之又有何用?”叶蛰轻轻摇头道。

这却是东汉后期开始兴起的坏风气了,即便东汉王朝**透顶,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东汉的国力确实极强。

贫弱的是底层平民,豪强大族却从这个强大的国度中攫取了无数财富,东汉的豪强大族势力远远超过了西汉时期。

人是一种有高追求的动物,当衣食无忧,物质生活达到极致的时候,人就会开始考虑一些精神上的、哲学上的东西。

两汉之时的儒学有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两种,由于那位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属于今文学派,整体上今文学派一直压制着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尊崇孔子,将孔子作为儒家的核心,把儒学与汉代昌盛的宗教迷信进行了结合,甚至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很多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一个新兴学说。

在表现上,今文学派相信谶纬之言,有浓厚的神学宗教色彩,这也为清谈之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到了东汉末年,清谈的风气蔓延开来,很多高官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种风气发展到极致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甚至抛开了儒家的表皮,尊崇老庄学说,好坐而空谈。

所以李澈对叶蛰所言倒也没感到惊奇,一个不干正事,说读《孝经》就能退黄巾军的人都能当上国相,出现一个清谈县令有什么奇怪的?

但这种人无疑是极度不称职的,也难怪叶蛰会失望。

“那你今日为何会对本侯言说?”

叶蛰很干脆的答道:“县君声名太差,一想到还要过上几年这种日子,下吏宁愿回家种地。”

李澈被噎了一下,一脸无奈的问道:“那如今对本侯可有改观?”

“虽有改观,但下吏仍然认为县君不是一个称职的官员。”叶蛰也豁出去了,直言不讳。

“何以见得?”

叶蛰指着自己道:“县君初来乍到,未识叶某,凭一言而授公器,此为一。县君显然不甚通政务,文书中也只看出了那两个蠢货的谬误,此为二。不管县君是否好色,携女子上任终究有轻佻之嫌,此为三。

有此三事,下吏如何能相信县君会有所作为?县君能听进谏言,不因怒而动权,下吏甚为钦佩。但县君显然如今并不适合为一县之君。”

说完,叶蛰无所畏惧的望着李澈,当然,腿还是抖起来了。

李澈也不发怒,只觉得很是有趣,转头问王越道:“王君,你觉得叶史之言如何?”

王越却是丝毫不惧李澈的,直言道:“王某认为叶史之言不差。”

李澈又问韩浩道:“韩君以为呢?”

韩浩也是个直性子,正直不阿,默然的点了点头。吕韵本来想说话,见李澈不问她,也就乖乖的安静了下来。

李澈对叶蛰笑道:“王君与韩君都赞同叶君之言,叶君也别抖腿了,你都夸赞本侯不因怒而动权了,本侯焉能自扇耳光?”

叶蛰叹道:“方才还有三分虚言,如今是真的钦佩县君之大度了。但叶某还是认为县君如今主掌邯郸这种名城不是明智之举。

以县君之大度,选他县历练,将来公卿可期,何必来邯郸趟浑水呢。”

叶蛰不懂京中政局,显然不明白李澈的无奈,李澈又何尝想来邯郸,但天下大乱在即,若不谋外放,不能掌控一郡,未来将无法改变。

李澈也无意诉苦,只是笑道:“叶君这表现可不适合做商贾,商贾讲究和气生财,焉能如此直言不讳?若叶君从商,恐怕家底都要败光啊。”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后迁邯郸令。

澈初至邯郸,邯郸人叶蛰言澈三过,不足为令,澈征蛰为功曹,言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蛰正乃吾之镜也。”

——《季汉书·列传第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