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生存聊天游戏 > 第十五章 未尽未央

生存聊天游戏 第十五章 未尽未央

作者:血笔狂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16 10:17:42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未央的意思是“未尽”,即没有结束,取国运长久之意。

未央宫居于长安城的西南,又称西宫,是皇帝朝会之所。

远远望去,雄伟巍峨的宫殿层层叠叠,雄踞于龙首原的高处,带着尊贵而神秘的威势,冷冷地俯瞰着它脚下的长安。高高的宫墙,森严的禁卫,守护着一代帝王的尊严,政令自此而出,生杀由此而定,国家的兴衰,百姓的民生,全系于重重帷幕后面那一双掌握皇权的天子之手。

自西司马门弃马入宫,面对广阔的庭院,雄伟壮丽的宫阙居高临下所散发出的威严,我的心也不觉一寒。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气吧。

汉代的朝会并不是每日都有,大事发生时有“廷议”,此外有朝议和中朝议。廷议、朝议和中朝议,三种形式所议均为军国大事,皇帝可以在兼听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后作出决策。而臣子若有其它事情上奏,可以一起或单独在“宣室殿”晋见皇帝。

卫青就带着我前往宣室殿。

刚到殿前,听见里面传出说话之声……

“臣请旨扩建宅第,陛下也应允了,只是遇少府考工室之地相阻,臣奏请陛下,可否将此地赐于为臣,以继续扩建之事?”说话的人声音温吞,却带着志在必得之势。

我看了一眼卫青,卫青用嘴形告诉我:“丞相田蚡。”

我扬眉“哦”了一下,心想这田蚡要挨训了。果不其然,只听“啪”的一声,好象竹简被惯到地上的声音,武帝愤怒的声音传来:“你扩建宅第,就得占用国家少府考工室,为何不索性占用武库之地呢?”(少府掌管皇室钱财及皇帝的衣食住行和山海池泽之税,武库位于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其中存放大量兵器。)

受了训斥,只听田蚡“扑通”一声跪下,连连道:“为臣思虑不周,私心过盛,请陛下恕罪。”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匆匆奔出殿外,一头一脸的汗。卫青上前见礼:“丞相有礼。”

田蚡用宽大的袍袖拭拭冷汗,道:“卫将军不必多礼。”盯了我一眼,问道:“此人是谁?”言语神态很是骄狂。

卫青说道:“这位是天子侍中刘丹先生。”

田蚡目光一闪,仔细看我两眼,转身离去。

史载田蚡骄横奢侈,今日得见一斑。

进入宣室殿,宝座之上,武帝看来余怒未息。看见我们二人,皱起眉头道:“又不是妇人需梳头上妆,为何姗姗来迟?”目光直接逼向我。

我行了个躬身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臣昨夜忽受陛下封赏,心中大喜过望,以至于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所以早晨,起晚了。”

武帝“哦”了一声,眼含讥讽:“朕记得刘卿本不愿为官嘛,何来兴奋之说?”

我正色说道:“非也非也,臣并非不愿为官,而是面对如此飞来横……福,总要端端架子,矜持一点才好。”

武帝愕然而笑:“端架子?还从未有人敢在朕面前端架子,你刘丹算是第一个。好,今日起,你就在朕身边侍侯着,用心做事,朕有重赏;懈慢怠工,朕定重罚。”

我连连点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侍奉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帝笑道:“朕就看你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罢指着角落里的一堆书简,“你去,今日内把它读完。”

我瞄一眼那堆书简,少说也有几十斤,现在日近正午,一天哪看得完?心中哀叹数声,只好遵命而去。

至武帝年间,朝廷书简采用文字皆为隶书,民间偶有篆字出现,可通用篆字的淘汰是迟早的事。尽管是隶书,但因为全是繁体字,而且是竖写格式,令我这个读惯横写简体字的现代人类吃足苦头,常常读着读着就串行,只好回头再读,再加上古文晦涩,一边读还得一边理解它的意思,一篇文章读下来,弄懂个七七八八算是好的,搞得我头大如斗,辛苦之极。

这些书简的内容大部分跟汉朝与匈奴的历史有关,匈奴的起源与兴盛,冒顿单于对匈奴的统一,匈奴如今的地域版图,权利集团的官制结构,单于汗位的继承制,匈奴对中国的野心和侵扰,直至公元前二○○的白登(山西大同东)之战,及其后遣嫁公主和亲的耻辱,甚至连公元前一九二年,冒顿单于写给吕雉那封侮辱挑衅的信,都记载在书简上。

这些历史以往只是略微听说,真正细读却从未有过。渐渐地我被书简的内容吸引,读到“白登之役”时,不觉为一代阿开国君主扼腕叹息。(匈奴单于冒顿派40万骑兵,将汉高祖32万大军团团包围,历经7天7夜,千钧一发之时,刘邦采用陈平计策,重贿冒顿阏氏(即皇后),并借大雾弥漫冲出突围。)

及至读到吕雉写给冒顿单于的回信,连我这个现代人都觉得愤怒不已。

冒顿来信大致意思是:听说你死了男人,而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当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吕雉虽然气的吐血,也无可奈何,只好回信说:“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

这一来一回的两封信,对于汉朝这泱泱大国来说,无异是绝无仅有的奇耻大辱,难怪汉武帝掌权后,一心要对匈奴用兵,这样的耻辱对于普通男子已是不能忍受,何况堂堂一国之君?

但是,这个好象跟我没什么关系,皇帝自暴丑闻,给我看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我正捧着书简发呆,却听耳边有声音响起:“刘卿,看信之后,感觉如何?”

正是皇帝。

我忙放下书简站起来垂手道:“匈奴骄横狂妄,不可一世,实在叫人忍无可忍。”

武帝冷冷一笑道:“当年朕尚为太子,第一次看见这封书简,从那时起就立定心志,今生不灭匈奴,誓不罢休!”

一提到匈奴,他的脸越发腥红,接着说道:“自白登战败后,为免匈奴侵掠,朝廷不得不将公主下嫁和亲,哼,社稷安危,竟系于女子之身,身为君主,岂不引为大辱?朕之所以尊儒抑道,广招贤良,无非是不想继续延伸耻辱,再继续无为而治,迟早高祖皇帝舍命流血打下的江山要落入匈奴蛮夷之手。如今,朝廷实行新政励精图治,上承文皇帝景皇帝之大治,下开后世万代之宏图,朕秣兵厉马,养精蓄税,定要灭尽匈奴,建立大一统的大汉帝国,成就千秋万世之宏伟基业!”

说到激动处,只见武帝双臂大张,神情激越,少年天子的英武睿智使得他整个人神采飞扬气势凌人,大有睥睨天下之势。

我呆呆地看着他,很想照他的意思慷慨激昂地出言附和几句,但是不行,因为觉得这场面很像在拍电视剧,所以我很想笑。

我当然不敢笑,极力忍耐着,好容易顺过口气说道:“陛下英明神武,所谋大事必成。”

武帝兴头未尽,拍拍我的肩头道:“朕所谋之事,少不了刘卿你呀。”

我茫然问道:“不知为臣能做些什么呢?”

武帝目光炯炯,坚定地说道:“刘卿只好替朕做好一件事,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我汉军的战斗力。”

说着走到案几旁,拿出一卷书简丢到我手上道:“此处详细记载我大汉军队兵役、编制及武器装备情况,看过之后有何建议,写篇策论呈给朕。”说罢灼灼地看我一眼,转过身就扬长而去。

我手捧书简苦笑不已。

看来这皇帝就是盯上我了,索性也不逼我造这造那,只要一句“提高军队战斗力”就行了。这么大一帽子戴上头,这么重要的军事机密捧在你手,你敢不做试试看?

不知呆站了多久,我无可奈何地打开书简……

不知道过了多久,眼前渐渐变黑,正觉得奇怪,有掌灯的宫女持灯走进殿内,恭声道:“刘大人,陛下命奴婢给大人送膳食来了。”

这才发觉天色已晚,而肚子适时地发出叫声,提醒着我的生理要求。

我放下书简,温和地对一脸庄谨的小宫女说:“不用了,我回家吃好了。”说罢越过一干手提食盒的宫女,准备离开。

小宫女立刻快跑几步拦住我说:“陛下因天色已晚,宫门已关,吩咐奴婢们为大人准备了宿处,今晚请大人留宿宫中。”

变相禁锢?我心里打个转儿。应该不会吧。

只听小宫女声音羞涩地说:“陛下还吩咐,今夜令奴婢侍侯大人。”

我怔怔地看着她,她的脸庞越发晕红,不觉低下头去。

我惊跳起来,终于明白了她话中的含义。

神经病,这汉武帝到底在搞什么?不会是想借此陷害我,令我俯首帖耳被他所用吧。

我急忙挥挥手道:“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今夜我会很忙,不用你来侍侯,把食物放下,你们全都出去吧。”

她们把东西放下正要离开,我又叫住她们:“今夜我要……挑灯夜读,帮我拿床被子来,我就在这里好了。”

心想:今晚豁出去不睡,也不能给人抓住小辫子。

秽乱后宫该是多大的罪名?我才不会上当。

宫女们全退了出去,一会儿,果然拿了床被子来,虽然正值夏天,但宣室殿又大又阴凉,入夜后寒意来袭,可也冷得要命。

我裹着被子,坐在书简中,强打精神去读那些艰涩无比的古文,尤其是那篇军事机密文件,翻过来掉过去地看,脑子里还是一点“策论”的影儿也找不见。

唉,明天拿什么去见皇帝?

不行,得想个法子转移皇帝视线……

昨晚就没睡好,今天又是担惊受怕又是劳心过度,真是好想好想,狠狠的睡一觉,但是……不敢睡呀,倘若皇帝小子真送个宫女半夜三更偷偷跑来宣室,管他成不成事,那也是一把柄,他若想拿这事威胁我,到时候长一百张嘴都说不清,又不能告诉人家我是女的;如果给人发现我是女的就更坏了,什么话都不用说,伸长脖子等人家来砍吧。

所以我的大腿根就受罪了,一睏起来就使劲儿掐一下,痛得哎哟哎哟的,现在我的处境,跟人家古人头悬梁椎刺股那也差不了多少了。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宫女拿着梳洗的用具进来,看见我的脸差点尖叫出声。

一照铜镜,只见里面的人青白面黑眼圈儿,装上两耳朵跟大熊猫似的。

匆匆忙忙地梳洗,只听昨夜差点陪宿的小宫女说道:“宫里的人都说,说陛下待大人的恩典很不一般呢。”

我擦着脸不在意地问道:“怎么个不一般?”

宫女微笑着说:“宣室殿乃是除前殿外宫中最机要之地,可从没有人敢在这里留宿呢。”

我一愣,哦,这床没床铺没铺,裹一薄被在地上坐一宿,到他们嘴里就是非一般的恩典了。

这不欠虐吗?

我翻翻白眼,乘着皇帝没来,赶紧去吃饭,弄不好今儿个又得受一天罪。

正吃着呢,皇帝来了,他倒真早。

虽然没吃饱,没奈何也只好擦擦嘴跪迎。

皇帝没理我,径直坐到案几后,这才抬手叫我起来,然后笑吟吟地问:“听宫女们说,刘卿昨夜挑灯夜读了?看来,朕交待你写的策论一定是完成了?”

怎么听怎么觉得里面有讽刺的意味。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回禀陛下,为臣昨夜确曾挑灯,但未夜读,坐在席上睡了一夜,至于策论,臣写不出。”

汉武帝半晌没吱声,我悄悄抬头一看,脸色十分不善,忙垂头说道:“虽然策论写不出,但对于军队的兵役制度,臣倒是有一些想法。”

武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说来朕听。”

这时,宫人传报:“禀陛下,程不识将军殿外求见。”

程不识官拜卫尉,掌南军。

武帝一声“召见”,一名全身戎装的武将虎虎生威由外而入。

“臣程不识拜见陛下。”

武帝笑道:“程将军来得正好,朕与刘丹适才正在探讨关于军队兵役制度,程将军不妨也一起听听。”

程不识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沉默着点点头。

有行家在,看来情形不大妙。

我打起精神,开始给皇帝分析……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

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也是一种道德的决定。

汉代的国民兵役分为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

但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在政府说来,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来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

到了汉代就变了,戍边还只是三天,可是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政府,便可免戍。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政府把来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氏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

中国地大人众,虽说分区训练各别的兵种,但每年一个月的操练是不够的。中央南北卫,像是常备军,实际上,时期也只一年,数额也仅有七八万人。结果全国皆兵,并不够用。遇到打仗,各地调遣,如会稽吴楚,远赴渔阳上谷,也不方便。所以全国皆兵制,在汉朝论,一则军队数量太多,调动不方便,二则训练太简略,难以提高战斗力。

我将自己的想法跟皇帝说了,最后说:“有鉴于我朝军力过于分散,且兵役期过短,臣建议陛下在南军北军之外,另外建立一支专门用于对战匈奴的常备军,比如雁门、代郡等地驻兵,都可入常备军编制,可分地训练。

最重要的是,军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常备军服兵役的时间要延长,可以三年为限。而编入常备军中服役者,由朝廷拨发一定的饷银,使其无后顾之忧。

此外,对匈奴作战是机动作战,骑兵是重中之重,因此所建常备军当以骑兵为主。骑具和弩、弓铠甲等骑兵装备,也必须改良。臣昨夜虽然写不出策论,倒是研究出一件能令骑兵战斗力增强的的骑具。”

偷瞄一眼武帝,见他正听得出神,程不识将军也似极有兴趣的样子,出言问道:“不知刘大人所说的骑具又是何物?”

我从宽大的衣袖里拿出连夜画出的图帛,呈给皇帝。

汉武帝打开看了看,没明白,奇道:“刘卿所画乃是何物?”

说着召手令我跟程不识到御座前。程不识到底是沙场老将,看见图上所画,不觉一怔。

我以手指点示意,说道:“陛下,这件骑具有个名称,叫做高桥马鞍,现在骑兵所用的革鞍缺乏稳定性,使战士在马背上无法有效地使用弓箭和兵器。而高桥马鞍两端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

然后指向下一个说道:“这个叫做马镫,跟普通的马脚扣不同,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若装备了这两样骑具,必定能大大地提高骑兵的战斗力。”

这两样东西,是昨夜写不出“策论”的情况下,为避免惹怒皇帝,临时画出来“将功补过”用的,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只见汉武帝和程不识都脸现喜色,尤其程不识,乐得“呵呵”大笑,完全忘了这是在皇帝御前,指着我忘形地叫道:“陛下,陛下从何处得此高才?实是陛下之幸,是我大汉军队之幸也。”

武帝与他相视大笑。

我笑不出来,两件马具就让这二位乐成这样,真是汗颜。什么高才,只不过比他们晚生二千几百年罢了,如果知道这是我剽窃老祖宗的东西前来献宝,指不定立时就杀了我。只听程不识又说道:“陛下,还有他的那个延期兵役,建立常备军的想法也不错,陛下不妨考虑一下。”

武帝沉吟着道:“兹事体大,待廷议之后再作决断。不过马鞍和马镫的事,程将军,就交由你着武库立刻按图打造,朕实在迫不及待想看看它的效用如何。”

我立刻凑上前去道:“陛下,程将军身为卫尉执掌南军,公务必定繁忙,而且这高桥马鞍和马镫乃为臣构想,尺寸造型方面,臣更为清楚,不如交由为臣督造办理,岂不更好?”

不是我屁颠儿屁颠儿地想讨好皇帝,而是……哎,我实在想离皇帝远一点,睡两天好觉。

我不过是这个时代的过客,没什么伟大的抱负,也不想建功立业,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找到和田玉回归老家,才不愿在皇帝身边当什么侍中谋臣,一个不小心惹恼了他老人家,管你什么二十一世纪精英女侠,脑袋照掉不误。

所以我惹不起,希望能躲得起。

汉武帝想了想道:“也好,准卿所请。”

说着还意味深长地瞧了我一眼,我心一跳:不知道他看出我的心思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