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追击大人物 >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

追击大人物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

作者:沙黄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8 01:46:30 来源:258中文

cpa300_4(); 次日清晨,浓雾垂江。『→お看書閣免費連載小説閲讀網℃.K.A.N.S.H.U.G.E.Co

洪塘码头看不清江面。

临行之前,林延潮再三叮嘱地方官员不要隆重,若是真要相送那么省城的官员就不要办事了。

但即便如此,宋应昌,费尧年,知府王士琦等官员还是前来恭送。

甚至连福建巡抚赵参鲁也是厚着脸皮来了。

林延潮见此有几分好笑,此时此刻自己倒是很想说,本来只是想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跟你相处,但换来了得却是无情的嘲讽,不装了,我现在已是大宗伯了,我摊牌了。

不过赵参鲁如此,自己也不好当场给他难看,否则自己‘心胸狭隘’的名声就算是彻底坐实了。

官员离别这等场合当然是赠诗相送。

这都是官场上的应酬之作,有些乃即兴而作,但大多都由各自的幕僚师爷写好了。

临别之际,也是几位大僚也是恭维林延潮,言语大体也是‘主持国是,参决机务,天下苍生无不仰望’,‘这一去,家乡父老依依不舍,这一去,天下苍生无不幸甚’这样的话。

如此盛情,林延潮唯有再三谢过。

正在应酬之际,码头上一人匆匆跑来喊着道:“还请大宗伯留步,留步!”

此人说了几句即为码头旁士卒拦住。

林延潮认得对方是自己老师林烃的下人,当即让陈济川将他带来。

“林桐,你怎么来了?”

对方道:“昨日大宗伯送帖子与老爷说要进京任官的事后,老爷很是欢喜于是将此物赠你,他说他要叮嘱大宗伯的话,也在其中了。”

林延潮闻言道:“替我谢过老师。”

说完林延潮打开老师所赠之物,原来是两首诗句,诗句写得是‘功名发轫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

这是唐伯虎的诗中诗句。

林延潮记得自己在林烃那读书时,曾见过此两句诗挂在他平日读书作息处。

林烃当年与自己说过此物由来,这两句诗是林烃当年进京赶考时,他的兄长林燫所赠。而今日这两句诗由林烃转赠给自己。

诗中之意,当然是要告诉林延潮,现在身在青云路的高处的你,不要忘了读书发轫之初所立泽被天下苍生的志向。

林延潮看完后,深感还是老师关心自己,这一番话既是鼓励,也是警醒,时刻怕自己身居高位而行差踏错。

此刻林延潮既是感激师恩如海,也是因此鼓励心潮澎湃。

一番繁文缛节之后,终于到了登船的时候。

林延潮不由回望再三,当年进京赶考,然后回乡省亲,既始于此,也是归于此。

而这一次返乡再复出,也是即归于此,也始于此。

从年少读书,再到弱冠登第,今日而立出山,既有依依不舍的惆怅,也生出了许多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最后林延潮向送行的官员作揖,登上船梯。

此刻江上雾气仍是较浓,林延潮登船后已不见岸上送行之人。

随即两艘的引水船在前引路,江上又下了一点细雨,林延潮登上船头放眼望去,但见面前一派浩瀚无际的大雾景象。

此刻他不由想起三国演义里一首大雾垂江赋来。

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

林延潮身在船舷之上见此景色,听得身后有脚步声,转头看去原来是师爷徐光启。

林延潮问道:“用儿如何了?”

徐光启道:“少爷哭了半日,方才才精疲力尽在夫人怀中睡去。”

林延潮闻言也有些难过,今日出门林用得知要与林高著分别,口中喊着太爷爷,太爷爷,然后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家。

最后好说歹说,等到林高著将他送到门口时,林延潮这才命人强行抱上马车离去。

因这件事,林用对林延潮生了不小的埋怨。

林延潮此刻道:“用儿平日太任性了。”

徐光启笑着道:“我倒是觉得少爷是个重情的人。”

然后徐光启拿出一物道:“老爷,这少爷前两日所制的钟漏。”

林延潮闻言放在手里细看然后问道:“这是水漏?”

徐光启笑道:“是啊,其他水漏都甚大且笨重,但少爷所制的却是精巧,他是从一本古籍里仿制而来,用了三日三夜方才功成。他一再告诉我不要告诉老爷你,他生怕你说他此举又是在不务正业了。”

林延潮闻言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古人视此为‘奇技淫巧’,现代家长说来就是‘不好好读书,专玩这些没用的’

林延潮将这钟漏还给徐光启。

徐光启等了半天,又没听林延潮说什么赞许或不赞许的话。但听他突道了句:“起风了。”

徐光启看了一眼鼓动的船帆笑道:“是啊东翁,起风了,雾也要散了。”

正如徐光启所言,风起之处,这垂江大雾也是一点一点地散去。

日头从船舷处破开了最后的薄雾,然后照亮了江面。大江上金光点点,疾浪排空,左右的江船都是趁此拉满了风帆。

而此刻林延潮的坐船也是飞驰起来,风从耳旁掠过,立在船头的林延潮当即扶住了衣帽。

林延潮兴致忽起与徐光启谈古论今起来:“这大浪淘尽古今,其实我汉家文赋之美,不用多说,多少读书人读多了由欣赏而迷醉其中,于对仗工整,寻章摘句之道里转啊转,不能自拔,故多有怀才不遇,厌世之感。”

“当年南唐冯延巳则有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之诗,文极美但说得却是闺怨。而同样是疾风乍起,南宋名将宗悫责有言,乘长风破万里浪,却道尽了豪情壮志。”

徐光启道:“东翁所言极是,那么敢问东翁之志呢?”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想起今人之作然后道:“若是我当取‘乘长风破万里浪’,但吾不过一介书生用此不合,真要以诗言志,吾以为‘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倒是贴切。”

两人说说聊聊之际,船继续乘风破浪,不知不觉之间已是离家数里。

授官圣旨是九月二十五日写的,林延潮接旨时已过去了半月,而启程出发已是十月中旬了。

就算驰驿进京,紧赶慢赶的于年前抵达也是勉强。

若在沿途再讲究排场,那更不知多久了。林延潮而今礼部尚书的身份,在整个大明朝所有文官里排名,屈起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不多不少正好名列第七。

当年张居正返乡时各地官员如何出迎?

地方官员率属下在道旁长跪迎接,抚、按大员越界迎送,连各地藩王都要出城迎接,而襄王更是出城三十里外迎接张居正。

林延潮现在权势虽不能与当年张居正相提并论,而且论实权是几位北尚书里最小的一位,但计较起出行仪仗来也是仅次于阁臣的规格。

为了避免沿途官员逢迎,林延潮就以朝廷急召名义于路途上谢绝大部分官员拜访。

同时这一次进京,林延潮也带了不少随员,除了陈济川,展明这样跟随久的。

林延潮仍招募了不少训练有素的俞家军作为家丁,他们当年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但

都是年纪大了或者身上有伤,不适合从军。

林延潮让展明招募他们跟随自己进京,一来是俞家军训练有素,而且都是老家的人十分可靠,二来也是给这些为国戎马半生的老兵一份生计。

当然沿途驿站对于官员的随员多少是有规定的,但大多官员出行从来不管这么多,都是于当地强征车马民役,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林延潮在这方面就自己雇船雇车,如此也是为了免遭非议。

谢绝了大多应酬往来,也令林延潮清净了许多,不过该有的人情拜访还是必须的。

林延潮路经浙江时,派陈济川,展明去了临海,湖州。

去临海是去见王宗沐,去湖州是见刚退下来的潘季驯。

这一次林延潮能够出山,这两位前后任过河漕总督的大佬可是没少帮忙。

对于临海王宗沐,林延潮是备了一份厚礼,而王宗沐也很快给林延潮回来消息。

王宗沐大概的意思是一番恭贺,恭喜林延潮升任礼部尚书,我的几个儿子,以及临海籍官员以后都是你的基本盘,当然也委婉提醒你林延潮,不要忘了当初许下在浙江开海的承诺。

林延潮知道自己这一次上任,也是背负着不少官员的期望,若是不能兑现诺言,在官场上也是要大失声望的。

然后林延潮继续北行,到了十一月末时即快到了平湖。

对于潘季驯林延潮是心存感激的。

特别是潘季驯,除了申时行,就属潘季驯对林延潮的官途上提携得最多了。

当年能从归德那犄角旮旯的地方调回京里,以及这一次复出任礼部尚书,全仰仗于潘季驯不惜余力地保荐。

更令林延潮感激的是,潘季驯举荐自己没有半点私心。他潘季驯在任时,不贪财不求权不结党,更没有听说过为自己子孙亲戚谋过什么一官半职的。

这与申时行不同,申时行退了以后,自己肯定要替他兜着的,这就如同张居正事徐阶一样。

这是官场规矩。你得罪了皇帝没关系,因为你的官位不是皇帝给的。但对于你的举主就不一样了。

所以若非朝廷催得甚急,林延潮于情于理都必须动身前往平湖,当面感激潘季驯一番的。

尽管如此,林延潮也是让陈济川,徐光启二人一并携厚礼拜见潘季驯。

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人去的,就陈济川一人回来了。

一听原因,原来是徐光启到潘府上拜见潘季驯后,被潘季驯发觉是个可造之材啊。

于是潘季驯将徐光启留了下来,说是教导他一段时日。

林延潮听了此事良久无语,又是同样的套路真是令人防不胜防啊。

这潘季驯上一次从自己这里挖走黄越,这一次居然又挖走了徐光启!

此人……此人真是好无耻啊。

末了,陈济川还和林延潮说潘老还有一份书信给自己。

这信林延潮不看还好,一看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潘季驯在信里写得什么?

又是老调重弹,大意是我保举你去任河漕总督,你居然不干跑去任礼部尚书,你对得起老夫这一番栽培之意如此云云。

林延潮看信后,是很想和潘季驯理论理论。

不是我不愿任河漕总督,是皇帝不给啊,搞得好像是自己的错一样。你潘季驯是把我当事功型人才来培养,走的是技术官员路线,但朝廷不怎么看,自己现在走得这路线,分明奔着入阁去的,这又有什么办法?

总而言之,还我徐光启!

想到这里,林延潮不由幸亏自己没去平湖拜见潘季驯,否则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来。

船继续沿运河北上然后到了无锡,林延潮座船在此停靠一日。

却说当年林延潮与顾宪成失和,两边断了往来。

林延潮在闽中办了鳌峰书院,顾宪成在无锡办了东林书院,二人各自没有通气,不相往来。

但是这一次林延潮升任礼部尚书,北上路过无锡前,自己于船上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托人转交给顾宪成表自己修好之意。

但是顾宪成却没有回信。

而今日船到无锡停靠时,除了无锡当地的官员外,也没有出现顾宪成的身影。

此时已是十二月初,冬雪已是下,林延潮穿着厚氅在船边眺望无锡城的景色。

这时船下有人来禀说是东林书院的高攀龙求见。

林延潮微微讶异,然后道:“有请。”

不久陈济川带着一位二十七八的年轻人来到林延潮面前,对方拜倒后言道:“晚生高攀龙拜见大宗伯。”

林延潮扶起高攀龙笑着道:“是叔时兄的高足,当初京里一别,许久不见了,今日看来更是出众了。”

高攀龙连忙道:“大宗伯赞誉,晚生实不敢。这一次闻大宗伯路过无锡,本来老师要亲自前来相见,但无奈抱恙在身,故而只能让晚生代劳。”

林延潮闻言道:“叔时兄身子有无大碍?我记得他一向……既是如此,我去他府上探望,来人……”

高攀龙连忙道:“不用了,大宗伯不用如此,老师他……老师他……”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道:“我明白,看来叔时兄还未谅解我。”

高攀龙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一时不知如何说。

林延潮叹道:“我与叔时兄乃同年至交,入朝时相互提携相互照顾,当年我下诏狱,全仰仗叔时兄极力周转,担了杀头的风险在天子面前为我进言,此情我林延潮一辈子记在心底。”

高攀龙闻言也是道:“晚生明白,当初老师在心底也是一直把大宗伯视为至交啊。”

然后林延潮道:“后来的张鲸之事,我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也不愿意多做解释。眼下我任礼书,以后在朝堂上说话多少还有些分量。你替我转告叔时兄一声,他的复官之事,我一定尽力奔走,此举不是为了让他承我的人情,而是朝堂上不可以缺似他如此耿直忠正的大臣!”

高攀龙闻言心道,林三元果真如传闻所言,是与老师一般的正人君子啊,若是他们能一并在朝堂上该多好,一起规谏政事,以正君心,如此国家就有希望了,只是可惜老师与他失和,看来永无修好可能了。

高攀龙有些黯然道:“多谢大宗伯了,但大宗伯也知老师一向甚是执拗,什么人什么事拿了主意就难以改观,但我回去一定将大宗伯这番话转告给老师。”

林延潮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就有劳你了。”

高攀龙走后,陈济川跟着林延潮回到的船舱里。

船舱内有火盆,林延潮脱下外袍,坐下伸手烤火以解寒意。

片刻后船娘端上来蔬果肉饭。

林延潮听说林浅浅,及自己两个儿子已吃过饭休息了,当即也捧起饭来用饭。

这船上的船家饭,都喜欢把肉菜放在米饭上吃,如此肉汁菜汁都渗入米饭之中,吃起来格外香甜,饭后再喝一碗茶足以。

林延潮如此吃完一碗饭,虽是意犹未尽却道:“饭吃七分饱,不可再用了。”

陈济川当即给林延潮斟茶还道:“方才我还担心老爷你一肚子气,但见老爷胃口这么好,却是放心了。”

林延潮闻言放下茶盅笑道:“我没有气,倒是你一肚子气才是。”

陈济川不由问道:“老爷,我不明白,你屡次三番示好,但这顾宪成如此不识抬举,你又何必再礼下于人呢?”

林延潮闻言道:“怎么说顾叔时有恩于我,无论如何我在面上必须敬重于他,否则会令官场上的人说我忘恩负义。”

陈济川道:“可是我听丘师爷说,顾宪成主讲东林书院时,他在学生面前可是没少说你的不是,甚至有诋毁之词。这东林书院有几百弟子,而且不少人都是官宦人家,顾宪成此举实在、不利于老爷你啊。”

林延潮闻言不怒反笑道:“我正怕顾叔时不编排我的坏话,他如此说我倒是放心了。”

陈济川茫然不解地道:“这是为何?”

cpa72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