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无限恶骨道 >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临安公主去世

无限恶骨道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临安公主去世

作者:刁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0:09 来源:258中文

蹇义真好,从南直隶回来把如意和月月也带来了。

小舍戏谑她道:“娘子,你的如意绣坊不要啦?”

“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要随着相公便是德,贪那些身外之物干吗?”

小舍呵呵着不语,便让喜儿去便宜坊买烤鸭。

如意道:“我头一回来,不如我也去吧,以后也好认得路。”

小舍抱着月月带着如意和喜儿从校场十六条进宣武门,再从琉璃厂西街,杨梅竹斜街到鲜鱼口,走了近一个时辰,身上的衣服也湿了,贴在肌肤上浑身难受。

如意道:“北平,不不不,北京比南京大多了,房子又整齐,马路又宽,天又不热,我算是来对了。”

小舍道:“你不累啊,我是难受死了。”说着把月月交给喜儿,浑身挠着痒痒。

如意看见小舍原本细白的皮肤到处都是痂皮,有的还在流着脓水,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郎君,你这是怎么啦?”

喜儿便把龙椅的事说了一遍。

“你怎么不早说,早知道坐马车来了,也不让你受这个罪,皮肤碎了,一出汗,你真的不难受啊。”

小舍道:“破了点皮,涂点王太医的药就会好的,便在这里出我的丑。”

如意不说话了,抱着月月上了楼去找位置,楼上人挤人的,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她只能牵着月月又下楼,喜儿迎上来道:“少奶奶莫急,掌柜的给我们按排了雅座。”

“你们经常来吗,掌柜这么熟?”如意打量着眼前这年轻又标致的丫鬟。

“不是,张大人现在在北京出了名,谁不认识他?”

果然掌柜打开帐台后的房间,把他们引了进去。

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鸭子上来了,还煮了一锅汤。小舍道:“你们仨吃,王太医关照我鸭子不能吃,我就吃些白菜。”

月月可不客气,扯了个鸭脖子躲在如意身后啃。

小舍奇怪道:“月月,爹就和你分开才半年,你就不认爹啦?”

月月一边啃着,一边摇手道:“爹身上好可怕,像蛇的身体。”

如意一拍腿,惊喜道:“月月聪明,你爹的皮肤,应该吃蛇熬的汤。”

喜儿道:“我们山东乡下蛇多,我们没吃的便去抓了充饥,不知北京有没有?”

天气越来越热了,时阴时雨的,小舍的皮肤开始溃烂了,还发着臭味,晚上实在难受就趁母子俩睡着,偷偷的躺在青砖地下。

有一日回家,章伯在做饭,小舍问如意:“喜儿怎么不在家,天都这么黑了。”

“她说去紫金寺为你做佛事,可能要念一百零八遍《地藏经》吧。”

小舍道:“不可能,这时候师父都该睡了。”他让章伯找去。

章伯去了一个时辰,月月饿得吃不消了,如意准备先让儿子吃饭,刚走到灶间,章伯背着喜儿回来了,手里拎着个麻袋,里面有什么耸动着。

“喜儿怎么啦?”小舍把喜儿从章伯背上抱下来。

喜儿慢慢的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道:“我饿。”

如意赶紧冲了些糖水,一口口喂她,喜儿苍白的脸上,有了一丝血色:“抓了三十二条,够大人吃了。”

小舍打开麻袋,满满的一袋蛇,争先恐后的伸长了脖子:“你去那抓那么多蛇来?”小舍感激的问道。

喜儿自已把糖水喝完,人也清醒多了:“听邻居讲西山那蛇多,我就走去了,谁知道那么远,走了二个时辰,中午又没吃的吃,回来时就饿坏了。”

章伯道:“我到真武庙那才看见她,当时还没倒,她看见我,叫了声“张伯”就突然瘫倒了。”

“大人,少奶奶别担心,喜儿在老家饿了,经常这样,吃点甜的玉米棒就好了。”

太阳照着东江米巷的石板街,马儿的铁蹄一踩,便撞出了火星,知了在石榴树上叫得热闹,幸亏吃了蛇汤,小舍的皮肤粘在衣服上也没事了。

临安公主在南京去世了,她是太祖高皇帝的长女,母成穆贵妃孙氏,下嫁驸马都尉李祺。薨年六十二岁。朱棣下令全国治丧四天,并赐厚丧。

最会八卦的阎府丞告诉小舍:“临安公主己经多活了,他公公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朱元璋传旨:“满门抄斩”。临安公主是李善长的儿媳妇,当然也在满门抄斩之列。”

“临安公主不是先皇的长女吗?虎毒不食子,那有亲爹杀女儿的。”

“理由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李长善的家人全该杀,媳妇也别想跑。”

“这个理由也算?”

“当然算,你好像不懂规矩似的,行刑时,李善长拿出了朱元璋给的诰命铁券,请求免临安公主一死。这个时候,朱元璋才动算找到了赦免女儿、女婿两个外孙的理由。”

“这诰命铁券真能饶命?”

“我看未必,李善长2张,己身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结局:全家七十余人同死。徐达:世袭免死铁券一张。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帮建文,被永乐囚死。一个因帮皇上,被建文除掉。”

“也是,还有谁?”

“蓝玉,世袭免死铁券一张。结局株连一万五千人同死。邓愈:世袭免死铁券一张。结局:长子因李善长案,同死。”

小舍笑道:“难怪永乐皇帝从来不赐那催命符一样的铁券。”

“谁说的,明成祖朱棣即位时,“靖难”功臣邱福,张玉,道衍和尚,朱能,刘才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阎府丞,你怎么大明朝的事,如数珍宝的都知道?”

阎府丞抚着须须,得意的笑着:“大明朝庭有几个姓阎的,我洪武二十八年便是准安县县丞,我会不知道?”

小舍掐指一算:“我滴娘,三十三年了,和我年纪相仿。”

“老夫今年要告老还乡,回去和老婆挤热坑,种我一亩三分地了。”

小舍听了心里一酸,自从到了南京任职,和阎府丞共事多年,老头拿着那点奉祿,连家眷的生活费也供应不上,他太太一年从淮安来南京几回,农忙都要回去种庄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