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九百一十九章 下车透气

我的怪物图鉴 第九百一十九章 下车透气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李安闻言,嘴角微微一笑,这些渔民确实很聪明,懂得如何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因为这个时代的礁盘,鱼类资源特别的多,所以,每一次出海捕鱼,都能捕获满满一船的各种海鱼,把渔船的每一个角落都装满为止。

因为装的太满,所有人的鱼都挤在一起,所以,等靠岸之后,这些新鲜的海鱼就成了死鱼了,只能卖死鱼的价钱。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是为了保证所有海鱼的存货,为每条鱼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海水供养,那么,渔船的容纳量就要减少太多了,反而更加不划算,所以,为了最大的利益,他们只能尽可能的多捕鱼,用数量的优势来挣取更多的钱财。

当然,平常的鱼类是这样没错,但若是遇到特别名贵的鱼,或者平凡鱼类中的个头特别大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叫奇货可居,价格可以卖的很高,而活鱼的价格就更高了,所以,一旦遇到特别有价值的鱼,渔民就会像伺候祖宗一样,把他们单独给挑出来,用干净的海水供养他们,路上甚至还为他们更换海水,可谓伺候的非常到位,就是为了能让这些奇货可居的海鱼活着抵达岸边,然后,卖出让他们满意的价格。

其实,不论是名贵的鱼,还是普通的鱼,又或者是普通鱼类中的个头特大的,都是差不多的,但价格却相差太远。

这就是由市场决定的,凡是独特的鱼便是奇货可居的,总有一些富裕的人,为了体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情愿花费十倍,甚至一百倍的资金,去购买不一样的鱼。

就好像自己吃了特别大的鱼,自己就能比别人多活几十年似的,或者自己吃了名贵的鱼,自己的身份就更加的高贵了。

在很多有钱人看来,能买到最稀有的鱼,图的就是一个好兆头,而为了这个好兆头,他们宁愿花费更高的钱财

或者,还有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地位,若是穷人吃什么,自己也吃什么,那还如何体现自己的贵族身份,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所以,渔民捕获的特大海鱼和稀有品种,只要运到大唐最豪华的长安城,总会被抢购一空,在贵族云集的长安城,不怕你卖的贵,就怕没有能让贵族们满意的好货。

李安不想打扰渔民干活,命令船队保持队形,缓缓从南沙海域穿过,一路向北行驶。

此时的特快列车,速度还是不够快,与后世的长途汽车也差不了多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一直行驶,昼夜不停,这才是真正的优势,就算走的慢一些,但只要日夜不停的行进,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

李寒露与李芽儿,一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包间的内间,隔着透明的车窗,看外面的各色风景。

那种不同景色不停从身边掠过的感觉,是非常让人舒心的,尤其是路过风景比较好的路段的时候,更能让人有一种非常舒心的感觉。

因为夏季的时候,长安城的温度也很高,所以,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此刻已经到了秋天了,长安城的温度已经开始降低,而南方的气温却没有丝毫降低的意思,所以,越往南走就越会感觉到气温在升高。

另外,南方的环境与北方也有很大的不同,北方的风景给人一种非常粗犷的感觉,而南方的风景则比较温和,就连下雨都显得是那么的温柔,雨水打在身上都像实在抚摸人的脸庞。

李寒露与李芽儿二人,一直都生活在北方,去过最南的地方,估计也就是与长安城差不多的纬度了,对真正的江南缺乏必要的了解。

这一次南下,已经抵达了非常靠南的位置了,沿途看到的风景,让她们非常的兴奋,因为很多风景都是北方所不可能看得到的风景。

“姊姊,我们到什么位置了,离广州还有多远?”

李芽儿都连续做了好几日的火车了,一边看向外面的风景,一边问道。

李寒露自然也不是太清楚,笑了笑,看向窗户,说道:“刚才我好像看到鄂州的牌子了,这里应该是鄂州,我们走了超过一半的路程了,还要再走一半。”

“啊!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广州可真远。”

李芽儿嘟起了小嘴,一点儿也不像个大人。

“鄂州,鄂州,鄂州不是有长江大桥么,既然我们已经到鄂州了,也就是很快就能看到长江大桥了啊!”

李寒露突然想到了什么,表情显得颇为兴奋。

鄂州的长江大桥,是李安亲自督建的,为了建设这条横跨鄂州的超大桥梁,大唐朝廷调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可以说为了建造这条桥梁,那是花了血本了,不过,这个血本花的值,非常的值,要不是因为这条桥梁,铁路到鄂州就断了,如此,长江南部的商品,就很难快速运输到北方了,南方的经济将会受到很大的拖累。

总之,鄂州长江大桥,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桥梁,为了这个桥梁的安全,朝廷专门组建了三百人的守桥将士,负责桥梁的安全,营地就设在桥梁的两头,主营二百人,副营一百人,每天三班轮流在大桥上巡逻,白天的时候人多一些,晚上执勤的人略少,但最少也不会低于五十人。

另外,在距离大桥十几里的地方,还有一个三千人马的军营,一旦大桥区域发生情况,军营里的将士,可以随时过来增援,以确保大桥的绝对安全。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货运运输效率,大桥是没有夜禁之说的,白天黑夜十二个时辰都是通行无阻的。

至于过路费,经过几次改革,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那就是火车直接通过,不必停留,而上层的马车等车辆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可以通过,至于商队的话,缴纳的钱就更多了,普通行人是免费通行的,但骑马的行人需要下马牵着走,否则,就要将其视为马车了,那就要交钱了。

交钱的车马道是比较宽阔的,而两侧的人行道则就比较狭窄了,毕竟,他们都是免费通行,能过去就行了,还想能有多好的待遇。

就像后世的柏油路,中间供汽车行驶的道路铺设的规格是比较高的,质量相对有保障,而绿化带两侧的自行车道路的质量就非常堪忧了,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几年就会掉石子,毕竟,中间的道路是给汽车走的,质量当然要高一些,而且,汽车的抓地力道比较大,若是质量不好的话,很快就会烂掉了,如此,负责修建的人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而两旁的人行道就算质量不好,自行车也难以给路面造成太大的伤害,拖个一年半载的,路面坏了也没啥事,反正,领导都是开车走中间路面的,并不会去走两侧的人行道,所以,人行道坏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穷人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当然,若自行车道真的只有自行车在走的话,就算是质量差了几个档次也没有太大的事,没有十年八年也坏不了,可自行车道难免会有汽车偶尔通过,而这种只能承载自行车的路面质量,又如何能经得起汽车的轮胎摩擦,如此一来,半年时间就有可能会出现破损的情况,甚至还不如泥土路实在,毕竟,泥土路干了的时候还比较平整,骑着在上面都不会颠簸,而满是石子的道路,就比较悲惨了,在这样的道路上汽车,是一种莫大的折磨。

李安很多年之前,就已经发明了自行车了,虽然,那时候的自行车是木头框架,车轮也比较硬,骑这样的自行车是比较累人的,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自行车的结构,造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尤其以轮胎的变化最大,自从有了充气的轮胎之后,骑车的阻力大大的降低了,同时,颠簸性也大大的减少,总之,新式自行车与后世的自行车也差不了多少了,骑这样的自行车比汽车舒坦很多。

正是因为自行车的性能极大的提高了,所以,在大唐的都城长安,大街上已经能看到很多骑自行车的老百姓了,甚至比骑马的人都要多,但因为产能的限制,所以,在大唐的其余地区,自行车是比较罕见的,洛阳城稍微多一些,其余的城池能有十几辆就不错了,一般只有贵族的公子哥才会买这样的新鲜玩意儿,普通的穷人用脚走路就可以了,哪里还敢奢望骑自行车。

鄂州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了,所以,鄂州这里的自行车,几乎是看不到的,每天从鄂州长将大桥通过的车辆,除了底层的火车,上层最多的就是出行的马车和商队的马车,两侧是步行的老百姓和少量牵马的老百姓。

当然,也有觉得自己身份高的骑马之人,不愿意走靠边的人行道,那他就只能交钱买路了,然后,策马从中间的道路通过大桥,速度和气势都不错,若是偶尔能有自行车通过,那么,肯定能引起很多人的侧目。

大唐的桥梁修建的还是非常坚固的,在李安的亲子督造下,就算是技术要求最低的上层人行道,也是经过多次验收的,质量绝对杠杠的,别说步行的行人了,就算让铁甲车上去践踏,质量都不会出现问题,都不会出现碎石子乱飞的情况。

“咦,怎么减速了,又要停下了。”

李芽儿正在看窗外的景色,突然发现景物的移动速度越来也慢了,然后,很快火车就转了个弯,进入了一个大型车站的临时停泊区,准备接受补给。

客运列车的物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每天都要进行补给,各种食物和水源,还有火车急需的燃料,都必须进行及时的补给,否则,火车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而补给这些物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每一次停下,都需要等候小半个时辰的样子,以让所有物资补给到位。

在补给物资的时候,车上的乘客,按照规定是不允许随便下车休息的,否则,一旦没有及时上车,那岂不是非常的糟糕,但凡事都是例外,车上的工作人员和包间的尊贵客人是可以下车舒展一下筋骨的,毕竟,这些人的数量比较少,只要派几个人跟着,及时把他们叫回来就好了,若是所有人都下车去玩了,那就没法一个个的去叫了。

“停下了,我们下去透透气吧!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空气不够清新。”

李寒露每次在车辆补给的时候,都会带着众人下车透气,但会留下两人在包间看着行李,防止有人混进来偷东西,在任何时代,火车上都免不了有小偷作案,毕竟,什么样的时代,都会存在好吃懒做的人渣,这些人就是不愿意去好好谋生,而去选择偷窃和抢夺。

“哇,大桥,好大的大桥啊!这个就是姊姊刚才说的鄂州长江大桥吧!好大啊!我们上去看看。”

李芽儿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大桥,惊叹的说道。

李寒露招呼身后度随从,大家一起向大桥走去,另外,还有很多下车的旅客,也都被大桥的壮观所吸引,也都走向大桥。

大桥上的行人还是不少的,不过,还是中间的商队比较多一些,两侧的行人比较稀少,而李寒露这些人,要走的就是最靠边的人行道,所以,也不会显得拥挤,五步的宽度对于行人来说,还是很宽敞的。

从火车下来的旅客有五六十人,几乎全部跑到大桥上来了,其中,有不少文人,已经开始吟诗作赋了,虽然诗写的比较一般,但能作诗就不错了。

甚至,有一些不在老实的浪荡子,在作诗的时候,把身旁的李寒露和李芽儿都加入了诗词之中,这样,宏伟的大桥和江水,以及漂亮的美人,就都融合到一首诗里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 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