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夺命异种 > 第三百三十章:核心计划

夺命异种 第三百三十章:核心计划

作者:秦晓惜.CS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19:47:02 来源:258中文

1997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以净资产364亿美元再次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一名。

如果以陈卓现在的200亿美元资产来算,进入世界富豪富豪排行榜前五名绰绰有余。

但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仔细研究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就会知道,里面根本没有列举英法等老牌资本家,也没有列举美国当年那些垄断巨头。难道他们都已经陨落了吗?

不,他们都隐藏在了幕后。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家族控制了英国一半的金融行业,竟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法国的高利贷家族控制了整个法国的财政,向整个世界借贷。每年法国的财政收入除了必要开支,竟然只够还这些高利贷资本家的利息,结果他们依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大通等家族控制了美联储,让美国政府欠下他们十万亿美元外债,竟然依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因此,那些所谓的排行榜,说白了就是设立榜单的人吸引别人火力的手段,将一些小家伙推到前台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他们那些长老级别的,则隐居幕后闷声发大财。

所以,陈卓虽然有了200亿,却依然还很渺小。如果只是为了拍电影,这些资金当然足够自己实现很多愿望,但要想带领中国整个电影行业进步,这点钱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陈卓有一个电影核心计划。

即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由美国、日韩东南亚、欧洲、大陆四个方向的产业赚取资金来回馈核心。

在美国,是化身吸血榕树,重点投资美国的通讯产业、互联网产业、游戏产业、娱乐产业,并逐步收购美国的电影院线。以阳光茂盛的形象出现,暗地里扎根其中,拼命的从美国身上吸血。

而在日韩东南亚,则是如同张牙舞爪的巨无霸章鱼,控制这些地区的电视台、传媒杂志、无线通信、电力供应、各种保险、旅游酒店。让他们一生有三件事躲不过:税收,死亡和龙腾。

而在欧洲,则主要是收购奢侈品牌、足球俱乐部、酒庄庄园、荒野古堡、世外海岛。以此来满足自己奢侈腐朽的生活。

在大陆方面,建立属于自己的本土财团。

参考日本的“三合一”计划,扩展出一个“银行融资---综合商社----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庞大产业结构。

银行融资方面。总部位于香港的汇丰、渣打银行将是陈卓1998年抄底时攻略的重点。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总部位于上海的浦发银行在1999年上市之后,陈卓也会努力参股。而国有五大银行2007年上市的时候更得加大投入。连高盛等美国资本都能持股7%,我为什么不行?

综合商社方面。零售行业最能反映出市场的变化,从给财团经营提供发展导向。衣、食、住、行、游、玩等等方面的产业,中国原本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国企品牌,但都廉价卖给了国外人,与其让给他们,不如由自己来兜底。

比如中华牙膏将100%股权卖给了荷兰;双汇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高盛;娃哈哈将51%股权卖给了法国达能;哈尔滨啤酒将99.66%的股权卖给了美国的百威;大宝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强生;南孚电池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吉列;苏泊尔电器将52.74%的股权卖给了法国seb集团,青岛啤酒将27%股份卖给了美国ab公司...........

中国的民族品牌被西方资本渗透的千疮百孔。连韩国和日本在没被打开国门之前都有“不允许外国资本控股超过50%”的规定,我们却毫无防备的放开了自己的全部。

如果有资金不去收购的话,总感觉对不起自己啊。

之后再入股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顺丰快递,形成零售--物流---售后完整的销售链条。

在工业生产方面则集中在饮料生产、汽车生产、玩具生产、代工生产四个方面。

比如1998年开始面临破产危机的国产饮料品牌“北维力、南健宝”;哈尔滨的龙腾汽车厂生产的平民化“大众”、中产阶级“路虎”、富裕阶层“宝马”;以及深圳的龙腾玩具厂和“富士龙”芯片、手机代工生产基地。

综合“银行融资---综合商社----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大陆财团一旦成立,将让陈卓牢牢在国内站稳脚跟,能够应对多变的经济形势。

但这都是不久将来的计划,等98金融危机过去,陈卓的“电影核心计划”就将大刀阔斧的去实现。

1997年12月19日,《阴间秀场》经过六周上映之后落下帷幕,获得的了1.6亿美元的票房。在香港也获得了5100万港币票房。东南亚、台湾、日本、韩国、大陆等市场获得了9000万港币票房。欧洲市场获得了2000万欧元票房。

光碟市场预计最终能获得500万美元,玩具周边市场预计能获得2500万美元的收入。

随着市场的发展,影视周边所占收入比例会越来越高。

电影周边概念起源于1903年的《比得兔》,出版商首次推出了周边产品比得兔毛绒玩具,这是周边产业的开始。

然后快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叫做米老鼠的动画人物在迪士尼笔下诞生了。之后周边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在美国进入四十和五十年代,周边产品开始流水线生产,快餐企业和食品包装合作,电影人物被印到早餐盒上,大批量在商店内销售。

周边产品连接电影与观众。观众也希望能更接近电影偶像,他们想成为自己喜欢的电影人物或者超级英雄片里的英雄这种方式一直都很管用。

如今,每年电影附属产业的估值已经达到一千亿美元,包括授权和周边产品,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支柱产业。很多好莱坞商业大片由于投资巨大,想要收回成本并最终盈利,都越来越倚重周边产品的销售。

在好莱坞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影片的最终收益只有30%到40%来自票房,剩下的全部来自电影周边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像《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系列以及迪士尼旗下的动画片,都有着长久、稳定且巨额的周边收入。

但香港和大陆的电影界对电影周边的开发却非常薄弱。陈卓现在也只是模仿好莱坞,进行一些简单的尝试,效果似乎还不错。

市场是需要开发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化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