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至尊龙符 > 第592 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战火燃遍南阳北4

听完傅彤的话,张应闻之色变,刚想发怒,却不想,被他的父亲一把拉到了身后。

此时此刻,张安的面色很是沉静。

他想都不想立即回答道“启禀傅太守,你说没错。这样的人,下官倒是认识两三个。不过,您现在提起这两件事,就有些问题了。

首先、当年袁术祸害我们南阳郡的时候,距离现在毕竟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而下官离开鲁阳山已经很久了,并且,还与山中断了联系。再加上这些年南阳郡北境一直战乱不断,下官的几个好友现在是否都还活着,确实是不太清楚。

其次,傅太守,即便下官的几个好友都还活着,可单凭你我二人,想要说服他们出山并归降,实在是有些困难啊!

最后,傅太守,我军攻城那么大的动静,近在咫尺的曹军会给你我上山劝说鲁山中各个势力归降于我们的时间吗?”

张安的话虽然说得很是委婉,并列举了不少其中的难点,但是,傅彤一下子就听出了其中的关键。张安是担心,劝服山中的各势力归降他们,不但需要时间,而且,以他们两人的名声,即便派人进山,劝降张安的几个好友下山归降,他们也未必会听从。

自黄巾起义在南阳郡内连续三次占据宛城叛乱以来,有很多的百姓逃入到鲁阳山中,有的人是同同乡们聚在一起互保,在山中躲避战乱,而有的人,靠着个人武勇,带起一支队伍当起了山贼。更有一些南阳郡本地的黄巾军溃散到了鲁阳山中。

金珏给傅彤制定的计划中,为了能够增强傅彤本部的军事实力,同时多为曹军添一点堵,他自然打起了这些有过作战经验、算是地头蛇的小部队的主意。

傅彤和魏延年纪都小,即便有同乡躲避战乱的时候,逃进鲁阳山中入伙到那一支山贼或者义军的队伍里,一则,他们极有可能都是其中的小人物,根本就做不了主,二则,即便有人真的做了首领,可他们也未必会记得魏延或者傅彤。

而张安则不同,金珏安插在襄阳城里的暗探已经查明,这个张安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在鲁阳山中停留过几年,并且还是一支人数只有一百多人的小队伍的首领。后来,当他得知自己的侄儿张允居然成了刘表手下的大将,张安这才主动带队离开了鲁阳山,从良去了。

也正是因为傅彤提前知晓了张安的出身,他才会这么问张安的。

不过,傅彤主公提出这个话题,当然是提前就有所准备,而且,他已经实现安排好了后手。

这些年,张绣与曹操之间,打了好几仗,来来往往互有胜负,因为张绣本人的态度反复,到了近一两年,刘表对张绣军的支援,尤其是粮食方面的支援已经变得很少了。故此,除了之前派给魏延和傅彤那三千南阳籍兵之外,他离开南阳的时候,宛城也就值留下了一万挂零的南阳籍士兵,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一还是从军不到一年的新兵。

如何把这一万名新兵编入到自己的麾下,又不会引起刘表和他属下任何一个人的猜疑,金珏替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借着招降鲁阳山中的山贼、义军或者黄巾军残部等等,来个鱼目混珠,让金珏身边的三大护卫——马汉、张龙和赵虎各领三千多人,趁着傅彤去襄阳城这段时间,偷偷潜入到山中。

一方面,他们打探山中各个势力首领的趋向,也就是还准备投靠谁,一方面,就等着傅彤来,他们装成是傅彤的好友,直接带兵投靠于他。

刚才,傅彤当着身旁众人的面,点破了张安的身份,可张安为什么没有生气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傅彤自己向刘表报家门的时候,虽然说自己是义军的首领,可实际上,那个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傅彤就是个打家劫舍的盗贼而已。不过,他这个盗贼首领做事还是比较讲究,起码,他没有代办进入荆州劫掠当地的百姓,就很得蔡瑁和张允的赏识。

“呵呵呵!”傅彤闻言,轻笑了三声,摇着头回答道“张县令,你真是糊涂了。本太守什么时候说过要借用你我的名义,去劝降鲁阳山中的那些军队了。就不提主公,你想,如果我们派去的使者,打着是你侄儿,张允张将军的名号,他们又会如何想呢?”

“这……”傅彤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张安听完后,一时语塞,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张安自己和傅彤个人的名望,别说在荆州了,就是在家乡南阳郡都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于,张安从良当官兵的这几年,他的名望变得还不如在鲁阳山中那几年更有名呢?

可张允却不同,作为刘表军中排名第二的将领,张允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相较于蔡瑁而言,相当的不易。张允既不是刘表初到荆州时的从龙之臣,也没有蔡瑁那种淑房之宠,完全是凭借着他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政治手腕,做到如今这个地位的。

在三国演义中,蔡瑁和张允,被周瑜借着蒋干盗书这个事件,利用反间计,让曹操亲手将他们二人杀了。显得他们二人既无能又窝囊。

可实际上,‘蒋干盗书’只是一个后人为了凸显周瑜的伟光正,故意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而已。蒋干在投靠曹操之后,也许派人送信想要劝降周瑜,可是,他本人却并未盗过书,也没有傻乎乎地成了周瑜实施反间计的帮凶。

不过,赤壁之战后,蔡瑁和张允二人的确是从曹军的战斗序列中彻底消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曹丕更是在他的《典略》中写过‘……刘表昏于蔡瑁、张允。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

这句话的大意是,刘表被身边的近臣蔡瑁和张允说迷惑,舍弃长子,同袁绍一样,专宠幼子。结果,像蔡瑁和张允这样的人,无一不身死族灭,其结果足以给后世人臣的警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