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大话西游之猴王归来 > 第105章 公子逆袭13.6

大话西游之猴王归来 第105章 公子逆袭13.6

作者:叶随风舞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1:40:20 来源:258中文

梁刹的眼中闪过疑问,闪过迷茫,闪过眷恋。

到了此时,便是再如何迟钝,也不会以为这一切仅仅只是他一时偶然的错觉。

妙相、花半缘。

这两个人的名字他从未听过,但声声对话、处处景物都真实可感,仿佛是因为执念太深而已经刻入了心底。转世轮回,这四个字蓦然出现在他的心底,一出现便根深蒂固!为什么想到这些风雅悠闲的故事时,他心中总是会泛起难言的酸涩?不禁想到了最开始有这样记忆时的那段对话。

【当初说好的四月初八,共赏桃花,岁岁年年,把臂同饮。然而年年岁岁,却唯独我一人!】

这一句话中,带着怀念与追忆,有些寥落的凄凉,却并没有多少痛彻心扉,他心中蓦然有一个想法,确信那缺席的妙相是因为缺席去追求两人共同认定的执念,而独留的花半缘,同样也是因为独留可以追求那信念。

这番说不清是梦境还是回忆,既甜又酸,却不带半点苦涩与懊悔。

他心中百转千回,看着眼前的少年,言语中不自觉便放柔:“那便这么说定了!”

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两人也明白,无论如何,梁刹不得不走,而韩貅,暂时也无法相送。韩貅潇洒,梁刹通达,便也没有再相约时间,特意来一番离愁别绪、长亭送别,反而就此别过。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待到霜白叶红之时,你我再把酒言欢!”

于是,晋阳就这样悄悄地迎来了大晋之主,又悄无声息地送走了他。除了韩貅等人,无人知晓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因缘。

=====================

冀州城外不远处,坐落着一方朴拙的宫殿,是为人们口中所言的冀北行宫。圣驾出巡,途经冀北之地,御驾便停留在此冀北行宫中,已经长达两旬,这可是寻常地方从未有过的殊荣,然而冀北之人却能感受到随行伴驾队伍中莫名的忧虑、焦急,却不知这究竟是福是祸。

不过却在今日,行宫重新迎来了他的主人。亲眼见“外出拜访名寺古刹”的年轻皇帝平安回来,伴驾官员具是送了一口气,停滞了许久的行程,也因此可以重新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咸阳。

咸阳乃是北周都城,集数代君主齐心戮力修葺而成的咸阳宫巍峨屹立,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战火纷飞,依旧隐约可见北周一朝的昂然大气。

可惜如今的大晋建都洛阳,身处繁华秀丽之地,不若咸阳地处西北,朔风猎猎,粗豪朴拙。仅仅是一座行宫的咸阳宫,虽然幅员广阔,但毕竟已经不再是王朝政治的权力中心,即使加以修葺,却也在夕阳朔风之下显出一份寥落之感。

‘时移世易,盛年不再。’踏下御座銮轿,梁刹长身玉立于咸阳宫的白玉阶下,抬头看着面前这座黑瓦白墙的宫殿,一种难言的复杂心绪涌上心头。

天子朝臣一同齐聚与焦兰殿中,殿内已然早早收到消息,准备了上好的珍馐美味,经过简单的参拜之后,梁刹挥了挥手,只听御座上传来青年深沉的语调:“众爱卿一路奔波劳累,又操劳国事,想必已是身困体乏,如今自便即可,无须多礼。”

百官躬身应诺,依言落座用膳。然而焦兰大殿中虽然百官齐聚,可却仍旧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的杯盏交叠之音响起。梁刹见微知著,便知是自己这个皇帝呆在这里,不能令这些官员放下礼数,刚好,他也腻歪一个人高高在上,对着底下一群各怀心思的臣子用膳,这样简直味同嚼蜡,于是不过片刻,便起身悄然而退。

果然,步出焦兰殿外,殿内已然开始渐渐响起臣子的窃窃私语,场面逐渐火热起来。

大将军宋崇光挑了个没人的时机,挤到丞相左光年的身边,低低开口道:“左丞相,陛下此番安全回来,虚惊一场,真是可喜可贺!”

左光年不动声色地捋了捋修剪整齐的三寸长须:“陛下乃是真龙天子,自有龙脉庇佑,安然无恙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又如何可称得上是可喜可贺之事?更不要提什么虚惊一场。”

宋崇光摇了摇头:“非也非也。左丞相如今安若泰山也好,岿然不动也罢,前几日思虑重重的模样,宋崇光假作不知也未尝不可,只是……”

左光年心中冷哼,对这头脑简单的莽夫这般直白无曲的冲撞又羞又恼,然而对那最后一句转折,却不禁道:“只是什么?”

“只是我总是隐隐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妥之处。”

左光年微微皱眉:“你是说当时引得惊马、暗中欲害陛下之人?”

“这倒不必再提,此人胆大包天,陛下已经下令暗中追查此时,兵卫也自然会全力相助,相信假以时日,必然能水落石出。何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陛下经历此劫,在我看来,倒未必不失为一桩幸事。”

“哦?什么幸事?”左光年诧异道。

宋崇光面色古怪:“噫?莫非左丞相没有察觉到不成?”

“察觉什么?”

“察觉到陛下此番回来,身上清冷佛性消减三分,血肉人性添上三分。虽不知陛下经历了何事,但我冷眼瞧着,他身上皇帝威严却是比以往重了许多。”

宋崇光很有些得意,想不到如此显白之事,左光年竟然视若无睹,哎呀呀,整日说他是无脑莽夫,想不到这个用脑的左光年,竟然还有不知道的一天。

左光年心中一惊,仔细想来,却发现果然如此。

他先是有几分宽慰,对这个亲手教导出来的少年帝王,即使梁刹一直安安分分,但左光年纵是忍不住担心,他有一天会深陷佛典,遁入空门,丢下整个大晋不管。看着他身上离尘脱俗的气息日重,睿智佛光隐现,左光年与梁祈、秦素问等人,真是五味掺杂。或许是因为担忧太深,他反而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

然而经过宋崇光的提点,他猛然意识到这个曾经一脸端庄法相,清冷出尘,敏言巧思辩驳自己,从而丢开四书五经捧着佛经读得津津有味的少年天子,打从回来之后,身上的气息却在不知不觉中向一个合格威严的帝王靠拢。

比如方才,他坐在那里的时候,先前的谕旨中语气温和,甚至都没有往日的那一层清冷,但话音落下,却就是没有一个人敢放松。

这是一种无形的魄力,是曾经的梁刹没有的魄力。当局者迷,枉他自诩敏锐,却竟然不曾注意到这一点!

继而却又是警惕,这个宋崇光,往日看他粗豪鲁直,还以为当真是个莽夫。现在看看,能够平步青云做到大将军的,该有的心眼一点不少,当真是胆大心细。

心下百转千回,左光年面上不显,依旧淡定道:“哦?那如你所言,还有什么不妥?”

宋崇光没有等到想象中的惊讶表情,很有些失望,但听到左光年的问题,又有些得意,再次打起精神:“你不是习武之人,可能并不知晓,却是刚刚陛下在言语之时,我总感觉,他的声音和他口齿面容无法合上,总有一丝异样之处。”

“哦?”

“可惜我们的座位离陛下太远,中间又隔着纱帐,看不真切,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老宋的错觉。”

“定是你的错觉。”左光年淡淡道,话虽如此,但他的眼神却扫过场中诸人,视线在经过对面一个空置的位置时略略一停,“话说回来,昭仁王爷这几日似乎都并未出现?听闻他在晋阳结识了一位少年才子,其人有宋玉之才,潘岳之貌,莫非是佳人风流,不忍别离之苦?”

“哎呀呀,正跟你讲正经事,怎么又扯到梁刈那小子身上去了!”宋崇光有些气恼,直觉哪里不对劲,看着左光年平淡如水的模样却觉察不出端倪,只能将一切归结为是这个自傲的老匹夫不相信自己的话,气哼哼道,“却不是你想的那些风流韵事,而是梁刈水土不服,邪风入体,偶感风寒,这几日都在养病。”

“水土不服?”左光年敛下眉眼,成年之后曾经周游各地,访问名山大川,又勤习武艺,这样的梁刈居然还会水土不服么?

正思量间,互见焦兰殿外传来几声骚动,一个银色蟒服的俊美青年缓步入内,但见他沈腰潘鬓,人才风流,可惜面色白若傅粉,带着几分病容。

却是说曹操,曹操到,宋崇光与左光年刚刚还提及缺席的梁刈,想不到昭仁王爷立时就掉线重连了。

昭仁王爷一路行来,自然接受万千瞩目行礼,他看见并坐于一张小几前的宋、左二人,主动前来,谦和地执晚辈礼道:“昭仁见过两位大人,大将军,左丞相,两位近来可好?”

“诸事皆安。”左光年也温言回应。

这两个人具是笑语晏晏地模样,看得宋崇光好生腻歪:

这文官讲话就是如此,非要做出一副温良恭谦让的模样,实际上心里面还不知道是在盘算着怎么算计对方。

哎,这个梁刈小子,小时候看着还是个根正苗红的好娃娃,现在怎么也是这幅样子,脸上的笑容假得像是要摔下来似的,都不知道要藏藏自己眼中的得意和戾气,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他心里烦闷,懒得再虚情假意地应对什么,只是随口寒暄两句,就给了左狐狸一个眼色,自己假称年迈觉多,先行休息去了。

刚刚还和文臣魁首相谈甚欢,自己一来就人困体乏?

哼,宋崇光这个老不死的,整日就知道倚老卖老,对我如此不敬,来日定要他好看!他不是年纪大了,从前那些隐痛动不动就“作祟”么,那么就索性告老还乡,安心养病好了!

虽然笑说无妨,但梁刈看向宋崇光离去背影的眼神却带着冷意。

他虽然面带病容,但实际上心中却充满了意得志满的豪情壮志,这种得意和激动甚至强烈到不得不用傅粉来掩饰面部兴奋的潮红的地步!那金銮宝座在他眼中,成为囊中之物已经是指日可待。所谓时移世易,虽然身份尚未改变,但心态已然不同,曾经要巴结奉承的军神,如今已是一个日后第一个下手踢出局的年迈碍事之人。

非但宋崇光是如此,眼前这个笑面虎左光年也是如此。总是这样一幅洞察事实、不动声色的模样,不晓得带给他多少紧张与忐忑。而且古板顽固,口口声声说什么选才唯能,大力推行科举制,但当初力主坚持立嫡长子为太子,就有此人煽动。

可怜自己明明强过那不着调的梁刹百倍,以左光年为首的腐儒却视而不见,只能看到什么“立嫡立长,人伦天理”的胡扯道理!

他嘴角渐冷,笑容已然有些僵硬。

左光年觉得真是再看下去都对不起自己“察微断乱”的名号,实在不忍再看他得意便忘行的粗浅道行,这可怜的梁刈小儿,还当真以为他这副贤王模样能哄得了谁?

便只道:“王爷身体欠安,不宜久累,既然来赴焦兰之宴,不如去拜见了陛下,早些回去休息罢。”

其实左光年不说,梁刈本也打算走一遍过场,表示自己强撑病体来赴宴的恭顺,见过梁刹之后便离开。

然而有句话叫做“恶之欲其死”,他厌恶左、宋两人,他们做的一切都在眼中带上了不一般的色彩。左光年的这番话听在他耳中,却是怎么听怎么刺耳。

怎么,自己刚刚来此,他就急着赶自己回去?左光年和宋崇光两个人是什么意思,一个两个都不待见自己这个昭仁王爷?哈,莫非是害怕我这个王爷呆在宴会上结党营私,对我深深忌惮,所以才想法设防,要让我继续当一个无权无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闲王么?哼,当真是狼子野心,其心可诛啊!

梁刈笑容加深,作揖行礼:“昭仁多谢左丞相提点,这就去拜见皇兄。”

他那笑容当真富有深意,左光年老谋深算,一眼看出他眼中的冷芒,心中一凉,便知是此子记恨上了自己。虽不知是为何,但心中依然长叹,这昭仁当真是心术不正,戾气丛生,恐怕已是走上歪路了。罢罢罢,自己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只希望他不要做什么当真难以挽回的事情。哎呀,天家争斗,最怕国祚不稳呐。

一时间很有些庆幸:梁刹虽说性格乖僻了些,但正因佛性深浓,看事情却是通透豁达,虽说整日想着遁入空门让人头疼,但见他处事的种种手腕,分明还是个明君的底子。亏得当初成为嫡长子,从秦皇后的腹中爬出来的不是这个梁刈,否则才是难办呢。

看着梁刈施施然离去的身影,左光年忽然有些思路跑偏:

梁刈、梁刹,说不准还真是先皇要背这个黑锅。看看他起的什么名字,选了个刀部,每次起名都要绞尽脑汁不说,叫刹便是天生佛性,叫刈便凶性深藏,真是难得应了那句老话,人如其名。刀部本就难起名,先皇那点一抖见底的墨水硬要挑战这个偏旁,不是害人害己么……

左光年也是个妙人,不曾看过剧本知道作者君的恶趣味,却也能顶着一张风轻云淡的脸皮暗中腹诽已故先皇起名的不走心。

====================

焦兰殿中的杯盏觥筹交错之声,传到其后皇帝寝宫宣室殿之时,已然只剩下了恍惚摇曳的宫灯和影影绰绰的几声蝉鸣。时至春夏之交,数番暴雨过后,天气中已经透着几分沉闷的暑意。

宣世殿外,宫人正将宫灯一盏一盏点燃架上帘帷,忽然见陛下身边的贴身太监走出来,轻声道:“陛下说夜色已深,不必将灯火全部点上。”

宫人连忙应诺,悉悉索索几声过后,宫人们就在夜色中安静地告退了。

贴身太监转身迈入宣室殿中,直入里间,只见偌大的内殿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唯独床头点着一根高烛,烛泪缓缓落下,暖暖摇曳的烛火,深浓红艳的蜡身,一切都透着一股难言的静谧。

高烛所照之下,床上却并未有人。一片黑暗中,有一个身披寝袍的高大身影,站在窗前,迎着一轮皎皎明月。月光皎洁下,可见那人深刻的五官轮廓。

太监脚步声不大,然而室中一片静谧,那人很快发现了他,月光下能看见他转过身来。

贴身太监惯会察言观色,立刻道:“陛下,可要奴婢在外头伺候?”果然,就看见年轻的天子沉默点头。

室中又只剩下梁刹一个人,他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越是这样独处的时候,越是能够冷静下来探访自己的内心。曾经他也一人独处,手捧佛经,如痴如醉地读上一宿都不意外,然而刚刚洗去了一身风尘之后,他坐到书桌前,往日那些犹如瀚海的佛经,却忽然对他失去了吸引力。

为什么呢?

梁刹抬头看天,脑中不知为何,忽然想到了一段戏词:

——凭着这一轮交接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啊!不要指着月亮,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你要是真的爱我,就请你诚意的告诉我;你要是嫌我太容易降心相从,那我也会堆起怒容,装出倔强的神气,拒绝你的好意,好让你向我婉转求情,否则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拒绝你的。

他忍不住低低地笑起来。这段戏词自然不会是大晋本土戏剧。他曾经痴迷佛典,为求真知,用了许多办法,其中就有搜罗西域、天竺、海外诸国各色书籍,想要追根溯源,探访究竟。手下人不识别国文字,自然也不小心搜罗来了不少旁物,其中就有一本海外某国的戏剧。

若是别人,自然也就看过算过。

然而梁刹过目不忘,闻一知十,凭着几本相同文字的书籍,再寻访几位当地人,便能学通一种文字。他阅读此书时,不知为何,这篇戏剧就莫名其妙地让他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这种特殊的感觉,不过是刹那,然而在此景此时,却莫名让他心中浮现起这样的一段情话。

是为什么呢?

若说梁刹此前还仅仅只是将韩貅视作是白首相知的知己:一见如故,再见交心,别后长相依。即使有着前世今生交错的记忆,却也只以为,这是两人难得有幸,再续前缘。然而今夜对这皎皎明月,再度思念远在冀北晋阳的韩貅,闯入脑海的这一段对白,却让他无法再自欺欺人下去。

什么样的友情,能够让他想到爱情?

什么样的知己,能够等若恋人?

豁然之间,思绪贯通。前世今生,过去现在,一切豁然开朗。

缘觉十二有支,前七已然尽数为他所破,而最后五觉:

第八「爱」,于环境生种种爱欲也。

第九「取」,因爱著生起执取之念也。

第十「有」,既由爱取,兴起诸业,必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这三因中,爱取同于无明,有同于行。由现-在世三因,再生未来世二果:

第十一「生」,为未来的受生,

第十二「老死」,既有生,当然必须老死。以上共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爱、取、有、生、老死……曾经我滞留于爱之因缘,不知爱而看破不得,然而如今我知晓了情爱滋味……’

‘又如何能破?如何愿破?如何忍破?’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梁刹心下自嘲:‘明明只是与韩貅相逢于江湖,他为世家公子,我为一国之君,料想她日,最多不过君臣相得,或许时移世易,我坠入空门也可,他探花游园也可,最终相忘于江湖也可……却想不到,终究一切可皆不可,这颗心却是管束不得。’

佛门,堕不得。

情人,舍不得。

皇位,放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