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慷慨激昂的秦风,颇为感慨。这人身份地位越高,心态越容易变,越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就算是他也不例外。遥想当年,年轻气盛,只觉得投身疆场,开疆扩土是自己的归宿。十六岁那年,辞别双亲,投入云定兴之麾下,开始军旅生涯。这妙计解杨广雁门关之围后,但见天下乱起,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杨广无道,乱象四起,大隋亡国,不可避免。这皇帝人人做的,他老爹宽厚仁武,比之杨广天下诸侯更为出色,凭什么做不得皇帝之位?
当时的那只想将老爹捧上皇帝宝座,从未想过其他。但是随着大唐立国,他南征北战,多次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军功威望甚至盖过大哥李建成,于是心态又变。
可秦风展现出来的不一样,让他眼睛一亮,就算不断的立功,不断的升官,秦风至始至终都是秦风,这人始终都保持着本心,当真难能可贵。
只是,有功不赏可不是李世民做人的准则,况且,他还欠着秦风很多呢!现在总算有机会把以前欠着的一起到位了。
秦风的来信,让李世民深受感动。
为了国家的利益,秦风竟然打算把新军的功绩藏在世人的眼皮下,这得需要何等胸怀、何等心胸啊!
而秦风作主将缴获贩卖,以作抚恤金一举,李世民不但没责怪,反而,觉得他这般作为是对的。如果朝廷没封赏,士兵又得不到任何一点的利益,以后,谁还愿意为他李世民卖命?
可以说,当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十分顺眼的时候,觉得他的每一点都是对的。
李世民是圣君,可他终究还是人,是人,就难免有一些人类的感情。
避免突厥再次同心南下而,藏功绩;
平士兵怨气,而甘冒指责,贩卖缴获。
两事合一,都是为他李世民着想呢!
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他是深思熟虑:第一:据称颉利与突利、夷男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死伤惨重,已至不死不休的地步,和谈的可能性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草原人敢爱敢恨,仇人就是仇人,根本没有和解的念头,可不像汉人那样能做到今天还是生死大敌,明天却是欢笑一堂的朋友;第二:不能冷了有功将士之心,不然,以后谁会为他卖命;第三:因为新军过处,方圆数里是寸草不生,根本没有留下罪证,哪怕突利、夷男追究起来,他也可以不认账。
……
此刻,李世民满面春风的宣布了对秦风的封赏:“爱卿精忠报国,刚毅果敢,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