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鱼跃仙华 > 茶马人家 2

鱼跃仙华 茶马人家 2

作者:北有乔兮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0:38 来源:258中文

看来原主在外婆家还是蛮受欢迎的。冰兰心情无比愉快,帮着采摘下面的茶叶。一芽两叶刚刚好。翠绿翠绿, 看着就喜人!

那边沈秋玉将茶园大致看了下:“今年产量好像不太多, 是因为开春干旱?”

“嗯, 气温回升的晚了几天, 加上雨水比往年少, 产量要受影响”沈兆成道。

临来沈秋玉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陈柏文说了担忧, “尽量收吧,哪怕价钱高一些。春茶是关键, 不能有闪失,回去让爹费心”这是陈柏文那晚跟她说的。

“柏文说能不能在找找新的茶树?那种野生老茶树最好”沈秋玉道。

“找野生老茶树是要进林子里的,太危险,蛇虫太多了, 没人愿意冒险去采, 去着危险不说, 进出也是很麻烦。路途太远茶叶就焖了,回来一样用不了。除非带着东西过去,拿回成茶。”

这个道理沈秋玉当然明白,只是陈柏文总想找到野生古茶树,那样的一棵就足以翻身。好品质的古树茶一担在香港能卖上四五百两白银, 甚至更多。要是存上几年翻几番都不止。千年的古树更是了不得,都是按钱卖!钱是其次,关键是用它可以将其他茶叶档次提升起来。

有些名气的茶商一担茶能卖上三百两,而他们的只能卖到二百左右, 这就是差距。其实大家用的原料品质差距不是很大。好的只是某些精品,其余的都差不多。但你就是卖不上高价。

“如果能打听到哪儿有也行,到时候他会想办法”沈秋玉还是不想放弃.

“秋玉,我们一直在努力,只是这片茶园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出去再说你就冰兰一个个,再多的家产能给你多少冰兰得到的还不是一份嫁妆就没了”老大沈世平道,就是找到野生古茶树他们更愿意自己要也不会给陈家。

给了陈家他们又能拿到什么好处?妹妹不过是陈家的二房太太,二太太那是好听的,难听点就是陈家的妾。只是现在不实行说小妾了,而是叫几太太,或者说叫姨太太。那还不小妾!

沈秋玉不再坚持了,她明白大哥的意思,沈家将茶叶都卖给陈家还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不过各有各的好处,沈家只专心采茶加工就行,到时候陈家一定将所有茶叶报销。陈家山头固定,量基本上也固定下来。就没必要跟别的商家去抢山头,这也是省心之处。

孩子们

们不会关心那些,茶叶采集的差不多的时候人们背着装满鲜茶的背篓和布袋全部回来。这是知道母女两来了,不然大家会吃一些干粮晚些回去。

冰兰被表哥表姐们带着去摘了很多果子,最多的是随处可见的芒果,菠萝之类,还有一些不知名字的果子。舅舅去竹林刨了几个竹笋回来,男孩子们真的去河里抓了鱼。

舅妈跟表姐们做着各种吃食,舅舅们将才来的新茶叶晾晒在竹篦子上除除水汽。饭后就能杀青。杀青是做茶的第一道程序,往往茶农将采摘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捻揉,晒青后得到的毛茶才卖给茶商。

当然有的也会卖鲜叶,鲜叶不能放久,那种情况是茶园离着收购者近,或茶商直接在茶农收茶加工出毛茶带回去。毛茶带到作坊经过再加工才是茶饼、沱茶,茶砖。喜欢喝绿茶的就是另一种工艺。

就如冰兰外公家,年年会选最好的春茶做一些留着自己喝。作为沈家的女儿,沈秋玉也会分到一些。冰兰喝过,与毛料的口感不一样,多了香气,少了苦涩。

车夫还在,沈秋玉带来的东西更实用。都是这里百姓生活必需品,布料、盐巴、火腿,点心,药材。外婆将东西小心收起来,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外面的东西到了这里都无比珍贵。

交通太不方便,路途遥远,这是所有人的无奈。表姐小心翼翼称量着大米,计算着这次应该用多少。他们村山地多,家家的田地少,每年水稻产量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口粮,缺少部分只能从外面买入。

山坡上种植着玉米和红薯、土豆等物,混合着吃,勉强够。全家的经济收入基本来自茶叶。全家的开支也来自茶叶,别的倒是好说,唯独盐是最贵的。他们离着盐产地远,盐重,造成的结果就是运来的盐贼贵。三两茶叶换不来一两盐是常有的事。

饭后沈秋玉让车夫先走了,三日后来运茶。这两日沈世平兄弟会将家里和村里做出来的茶收集一下。家里的茶还要采,沈秋玉决定留下帮着家里干点活,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冰兰本想去,沈家人是绝不会让她去的,她怎么也算是大小姐不是?不能去,只好留下来看舅舅们做茶。经过晾晒后的茶叶就要做出来,尽早晒成毛料。

两个舅舅一人一锅,太婆和三蛋帮着烧火。老太太一边烧一边教育小孙子注意火大火小。青翠的茶叶在锅里翻转着,热气带着茶香水汽冒出

“这是杀青,杀去苦涩青草味,除水汽,茶叶软了就能揉了”老太太跟孙子孙女说,也跟冰兰说。“这是做茶的关键,嫩了青草去不掉,还有酸味,赶上日头不好了,还会变色。老了更不行,茶叶就容易有糊边、糊点,茶水还有焦糊味,那就糟蹋了!”

两个舅舅让小辈用手试着温度感觉,做这个全靠师傅的看、试、闻、听、摸。那是经验,是悟道。杀青后的茶被放在大簸箕里,老太太老当益壮,亲自上手揉。

“茶叶要按一个方向揉搓,不然不上劲,成不了条。”老太太看冰兰看的用心便一边做一边讲。

“是不是所有毛料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人和人领悟的不同,掌握的分寸也不同,做出来的茶还是有区别的。”

冰兰拿了一个箩抓了一些茶叶学着老太太的样子做,“你这样子不行,看太婆婆的”老人用干枯有力的手做着示范。

“冰兰好好跟太婆婆学吧,我们的手艺可都是你太婆婆教出来的”沈世平道。

原来老太太这样厉害呢!这倒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冰兰手上有劲,老太太在一旁指点着,慢慢动作熟练起来。

在冰兰要求下,沈世平做了一锅家里喝的茶,区别就是火候和水分。这种茶温度要高一些,出锅的水分低,成型后不能晒,只能拿到凉棚里晾干。有了比较,两种茶的手感和味道顿时分明起来。

沈世平告诉冰兰,晒干的毛茶开始不好喝,苦涩味道重,但是越放越香。而后来做的茶,要喝新鲜,新茶香气足,少了苦涩。但不能久放,越放香气越少,汤色越来越浑浊。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舅舅,你说老林子到底有没有野茶树?那种很古老的”

“咱们这边怕是没有,村子离得近,林子片场不大,要是有早就被发现了。就是有怕也都是年份不会太久的。别处我不知道,咱们这儿种茶也就一两百年的历史。所以能见到的也就这些了。老树的茶是好,但是上了年份的都差不多。除非差几百年的,那差距就大了!”

“舅舅喝过?”

“没喝过,光听说的,瑶寨那里不是有棵茶树王吗?那是神一样的护着,都是进贡的,一年也就产四五斤,谁能喝的得到?”

原来茶树产量这么低?沈世平道:“那还是上千年的大树,

要是小的也就一两斤上下,鲜叶杀青,捻揉,晒成茶条能有多少?这只是初加工,运出去还要再加工。一个好的制茶师傅你爹每天最少要给人家一两银子,还要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那些小工呢?哪个不花钱?做好茶,人马驮着再运走,近的几天十几天,远的就是小半年。你说最后这茶到底能卖多少钱?”

冰兰也想知道,沈世平道:“你爹茶走马帮再走水路,运到香港能卖到二两吧,我说的是一斤,他们都按筒算,一筒四斤五两。不过你爹卖得不算好,好的更贵,利润也更高。不然你爹也不会执着着找古茶树。”

“舅舅卖给我爹多少钱?”

“一钱多一斤”

冰兰张大嘴巴,沈世平笑着继续糅,感觉差不多是时候拿去晒。此时茶叶水分被揉出很多,经过晾晒很快就成了合格的毛料。晒好的毛料被收进包了油布的竹篓里封起来。

晚上陆续有村民将自家做的茶送来,“今年头春,正春茶产量不高啊,跟陈老板说说,能不能将三春茶(春茶分三规格,头春、正春、尾春)的价位抬一抬?”

Ps:书友们我是作者沙柳273,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右上角" "->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沈世平一个个验货,“抽芽是晚了,大家都不容易。三叔晚上在这儿吃,我让秋玉跟你们说”

“不了,家里做好饭了,这就回去”

“秋玉她们正做着呢!做得多,家里还杀了鸡,三叔就别客气了。等会儿我让林东去叫村长,二大爷他们。秋玉带了好酒了,还有正宗的宣威火腿,您可得尝尝”

看来沈世平挺会做人,连拉带拽地将那位三叔留下了。沈家晚饭很丰盛,但是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就是她和她娘都不行。男人喝酒聊天,最后将茶叶的价格敲定下来。

涨了一些,不过不多。第二天开始送来更多的茶叶,冰兰跟着收了两天。主要是看,帮着搬搬货。她不知舅舅们在看什么,问候才知道验货看的是茶条的选料,松紧度,均匀,湿度,里面挑得干不干净,有没有糊点等等。还要将头春、正春、尾春的茶分开。

“选料重要,湿度更重要,都是一个村,茶树怎么样我心中有数,就是有的人家采得马虎,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甚至还有一芽三叶的,肯定不行。还有湿度一定要掌握好,太湿了就会容易发霉,太干了对以后存放口感的都会有影响。三春茶更不能混放,你爹可以混着卖,但我们是不能混的。”这是原则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