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灵能乐园 > 第四十八章 九月

灵能乐园 第四十八章 九月

作者:地狱葱花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06 11:51:05 来源:258中文

“吴子,你既然带他们逃出来了,来我这里做什么?”郑胜问。

“郑泯这一次出手极为狠辣,将谢意理他们这些大小头目一网打尽,数以百计的精干民壮收入囊中。”吴云禄看着他,“我是来告诉你这个消息的。谢意理死不足惜,可怜的是他手下的南阳流民。”

“我要去荆南了,这几个拖后腿的就交给你了。”他指着那几个孩子,“你不是在练童子军吗?他们就给你了。这几个也算是流民中有些声望之人的后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叶三同、孙志龙,我带走了。魏摩、方起善,两个人留给你做护卫,看家护院吧!”

“请世子收留。”魏摩再次拜倒,“郑泯杀我南阳道数十人,愿为世子赴汤蹈火,只愿世子带我们报仇!”

郑胜张了张嘴,拒绝的话却说成了:“好。我带你们复仇!”

吴云禄来得突然,走得也快。他为郑胜留下了八个人,除了魏摩、方起善,还有六个小孩。

宋持告诉郑胜,当初给他塞纸条的那小孩也在其中。

“终安。”郑胜问明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五个孩子分别叫谢思义、叶峻、黄二虎、伍迪、赵绰。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下来。郑汶终于找来了郑胜想要的硝石。

“此物又名地霜,生于蜀地房屋外偏僻角落里。”郑汶露出古怪的神色,“厕房、厨房的外墙生的最多。”

郑胜差点把桌上的东西扔出去,“厕房外墙?”

“是啊!这东西真的可以用来制冰?可这样制出的冰,能吃吗?”郑汶神色古怪。

郑胜将一些粉末倒进一个茶碗里,茶碗里的水还是没什么变化,不过郑胜伸手进去,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冰凉。

“这硝石据医师说,是一种泻药,不能喝。”郑汶劝说道,“我找人试过了,这硝石水确实凉爽,但真会喝坏肚子。”

郑胜点头,他在思考着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了!”郑胜盯着茶水,神色恍然,他终于想起来硝石制冰的原理了。那是一个实验。将各种固体融进水里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升高、不变、降低。而硝石制冰的原理,就是它溶于水,温度降低了。

“硝石融入水,温度降低。”郑胜喃喃道,“硝石水肯定不能喝,所以,是热量的传递。低温的硝石水吸收了干净水的温度,让它结成了冰!”

郑汶糊涂了,“你在说什么?”

郑胜继续想,既然是热量的传递,那么,就是要有一大一小两个容器套在一起,中间放干净的水,大容器里放上硝石。

郑胜说干就干,他找来一个洗脸的盆子,装上硝石,脸盆里再放上一碗水。郑胜缓缓地往盘子里加水,郑胜加水加到比碗口稍低的位置。

然后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半个小时后,郑胜望着那碗温度挺低的水,无可奈何,冰没制出来,只得到了一只冰凉的碗和一碗冰凉的水。但只是这样了。零度以下的冰并没有出现。

郑汶把从巴郡带回的一袋子地霜留给郑胜,失望的离开了。

郑胜继续琢磨失败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太高?但现在已经是秋天,据说硝石制冰法在夏天也是能实现的。方法不对?可郑胜确信,这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那就是器材的问题了。郑胜看着那只碗,“是它的导热性太差吧?碗是用来吃饭的,导热性越差越好。金属的导热性是最好了。”

郑胜立刻行动起来。郑胜在厨房里找了找,只发现炒菜用的铁锅还能凑合的用。郑胜搬走铁锅,继续试验。结果铁锅里的水依然结不成冰。

“这铁锅的热传导还不行吗?”郑胜想着这铁锅是他几年前为了炒菜,央求母亲去襄阳城买来的几斤百炼钢制成的,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金属器皿了。

“兑换铁锅?”郑胜想着这似乎也是一种思路,而且更好的锅,炒出的菜应该也更好。

“还是兑换其他的金属器皿?”郑胜想兑换出来专门的制冰用具。铁锅,现在还不急。

郑胜让人给他送来一些铁矿石,然后他顺利的兑换出一个直径二十厘米、长一米、容器壁有大约一厘米厚的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容器,然后郑胜将它灌满水放进一个缸里。在缸的四周填入许多硝石,再倒上水。

郑胜又等了半个时辰,郑胜取出管子。冰凉的触觉,让郑胜打了个寒颤。他慢慢地拔起“管子”,容器里面已经没了水,满是冰块……

硝石制出冰了,可似乎已经没了用处。因为现在夏天已然过去。

西边营地的建设完成了一部分,操场和以及足以满足虎卫营三十人入住的六人间宿舍房已经完工。

虎卫营的日常活动就此转移去了西部营地。别院成了文武营读书的地方。

**两个月,随着郑胜的密室通道完成,他可以在自己的卧室直接从暗道通往别院西侧的第一间房子里了。

郑胜将从庄园运来的纸存进了那间房里。兑换出来的郑子纸,郑胜也放进了那里。

魏摩、方起善两人住在西侧其他两间房子里,负责起了那间房子的护卫工作。

郑胜打算,以后所有的兑换物品,全部会出现在那里。

两个月的时间,虎卫营终于熟练了军训的操典。立正站,能坚持到半个时辰了,转向整齐划一、跑步喊着口号跑得还算整齐了。

文武营,又加进来一个叫谢思义的小孩,是流民谢意理的后代。郑胜没有难为他,他通过了邱初道的考验,进入文武营。

与此同时,王钧、万云、郑尚三个人逐渐展露出高出其他学子一等的学习能力。

邱夫子也逐渐适应了自己从典籍中摘选出一段来,讲解其涵义,并由此延伸,再巴拉巴拉的讲出一大堆大道理来的教学模式。

郑胜的数学课程成了他与邱夫子两人的讨论课,邱夫子往往会揪住郑胜的一个新奇的“观点”不放,问出许多更深的东西出来。

至于杂课,性质似乎也变了。原本是高深的知识启蒙,变成了邱夫子对自己年轻时游历的吹牛课。

邱夫子讲的故事大体是:当年吴蜀两国尚在时,我就曾经游历汉中、江夏。见过蜀国大将姜维,和吴国上将陆抗亲密交流过……

真是吹牛都不带打草稿的!

而就在这时候,南阳城里的一场重阳时节的宴会中,出现了一种精美的郑子纸,引发了南阳郡文人墨客的追捧……

郑子纸,在太康七年的九月,初战告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