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我从凡间来 > 第216章 肺腑之谏

我从凡间来 第216章 肺腑之谏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01 23:18:48 来源:258中文

蒙古占据中原、关陇,再打通四川望大理,一条半圆形包围圈,就等于把大宋行朝彻底困住。

一旦大理失陷,大宋最坚固的中游防线,其脆弱的后背,将暴露在蒙古人刀下,想想就令人不吝而寒。

赵昀正要说话,却不想乔行简道:“你对陇右、川西诸蕃,有何见论?”

“接纳陇右羌蕃大族,结好川西诸蕃。今时不我待,当传令制置使司便宜行事,断不可拒不接纳。一旦陇右诸蕃为蒙古所用,四川各路必不能坚持。”

李易之言虽早有人议论,但其观点却在站在整个大局上,勾画出整个天下大势。羌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方少有地区产马,苗疆有马却不堪奔袭。自南迁后,大宋禁军战马,多依赖陇右羌蕃回易。女真在陇右设官严加监控,却也无法有效控制,毕竟女真实力不足,无法截断回易通道,也不能制约各大部族首领。

若羌蕃被蒙古收服,结果不言而喻,赵昀和乔行简、郑性之惊秫不已,有些事情肉食者并不一定能考虑,反倒是站的看的远,考虑的也很全面。

“取诸蕃,天下可图。”赵昀似乎自言自语,却又不像。

李易揣测天子心思,隐约知他的话有效果,当即道:“陛下,天下之大,岂是区区中原可比。”

言下,毫不客气也不必客气。如今天下大势,明白人都看得出,大宋不复当年,只不过占据江南一隅。

“前唐太中大夫王玄策,一人之力远赴万里,灭天竺数国,高仙芝以万人越葱岭绝壁,战败吐蕃强兵。陛下,山川虽险、大河是阔,却挡不住有心人。一旦诸蕃相继背叛,贫道不敢断言强虏何时远征,却敢说一旦行事,沿途诸蕃必是向导。”李易绝对是肺腑之言,换做刚来临安时,他压根就不会说,保住自己的小家才是所思所想,现在却不吝想法说出,希望行朝能够关注些许。

此次能够面圣,实在不知是哪门子邪风,下次恐怕不会再有下次,为国谋划一番又如何!

“若将大江比作一支羽箭,京湖是弓、蜀川为弦,陇右、川西便是张弦极限,一旦蒙古人得诸蕃,入川中,即便无远征大理,亦是满弓之箭,锐利令人胆寒。”

“贫道闻汪世显、赵阿哥昌数次请内附,朝廷却拒不接纳。今日虏人大军云集,一旦兵发陇右收复汪世显、赵阿哥昌,则陇右羌蕃不复为朝廷所有,羌蕃必被蒙古收入囊中,它日成蜀川大军劲敌。”

李易见识过巩州羌蕃的强悍战斗力,要有一线希望,他也要争取一下。

乔行简、郑性之面露为难之色,拒不接纳汪世显等内附,并非他们,而是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

郑清之巡视川蜀边军后,断言蜀帅赵彦呐不堪大用,并称陇右诸蕃首领,仍奉金为正朔,对内附请求一概拒绝,有时候面子比里子更加重要。

郑清之德高望重,史弥远故后,在右丞相兼枢密使任上,便以天下为己任,召还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徐侨、赵汝谈等不受史弥远待见的大贫道,朝野上下呈现一片新气象,被传诵为“小元祐”。

乔行简心下怅然,他虽不赞同郑清之陇右之策,但人家是左丞相,又被天子恩宠,还有众清流所拥戴,其名望如日中天,他只能闭口不言,以免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赵昀脸色不定,目光转向乔行简,在两府大臣中,乔行简素有知兵之称。

乔行简叹了口气,道:“陛下,若失陇右,利州危矣。”

赵昀一怔,脸色更加灰暗,口吻沉重地道:“卿家明白?”

乔行简听赵昀口气不悦,知天子已有责怪之意,他那个郁闷啊!郑清之不纳汪世显等人,他虽持异议却未曾公开,除了顾忌郑清之外,还有另一层考虑。

汪世显、赵阿哥昌等虽称内附,但他们不是奉金为正朔,便是自立方国,其心不可预测。接纳他们等于敞开关防,万一有变,他承受不起千古骂名。

所以,退而求其次,由接纳转为安抚。

“陛下,是臣失策。”既然干系到方方面面,那就主动揽下来,还能照顾别人脸面。

赵昀显然不是无能之辈,也明白乔行简顾虑,郑清之不仅名望正隆,且当年有鼎立之功,又与史弥远不同,从不居功揽权,身具谦谦君子之风令人心折,想想自己不顾众议,一意孤行,导致三京兵败,丧师辱国。心下一叹,沉声道:“卿有何失策,事已至此,需有良法退敌才是。”

“陛下,李易所言并非经两府公议,不过一家之言,陛下无需多虑。”郑性之虽对李易议论认同较高,却还琢磨不定,并不认同年青道士的论断。

赵昀虽受三京战败的打击,但他不傻,岂能不知郑性之掩饰之言。不过,大贫道的好意,却无法点破,道:“此事,可让两府议一议。”旋即,目光转向李易,温声道:“卿家好见识,难怪被南卿家和进士及第推崇。”

李易颇为失望,若赵昀有胆魄、有恒心、有毅力,必会召两府立即商议,救急如救火。此时,已是十二点过五分,而不是十二点差五分,一步错步步错,总将无法挽回。

遽然间,他第一次对朝廷的信心,有了些许的动摇,从有了失望到动摇,虽是些许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过,心念晃动间从话中品味出,似乎南霁云也起到很重要作用。

郑性之稍加思索,目光转向李易,正色道:“太乙宫说你从永兴军清虚观南下,却是永兴军人氏?”

李易有些怅然,郑性之似乎言有所指,无法揣摩之下索性说道:“贫道并非北人,而是蜀川人氏,只是家贫自幼入道观,侥幸得到云游高真传承。”

郑性之玩味地看了眼李易,却也没有多问,这种回答也算是合情合理,道门本身交流就很多,蜀川和陕西道门相互走动也是正常,至于细节他也不想多问。

反倒是乔行简瞥了眼李易,淡淡地道:“蜀川人氏,却不知是哪个军州,为何非要北上永兴军。”

李易有些坐蜡,乔行简的话正中要害,你要是蜀川人为何去了北方,怎样去的北方,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可就多了,很多事情经不起推敲,真是露了马脚那可是万劫不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