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庆余年之陈奇墨 > 第229章 我不是满级导演,也没有系统

庆余年之陈奇墨 第229章 我不是满级导演,也没有系统

作者:幸吃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2 13:14:39 来源:258中文

《鬼吹灯》的订阅仍在节节走高,《诛仙》网络连载版的各项数据增长则陷入了停滞。

而实体版《诛仙》的首印22万套、110万册几乎全部售罄。

其中精装版的2万套早已被抢购一空,而平装版的第5册也早已经卖断货,前4册还有少量库存。

新芽出版社的总经理也不是笨蛋,早就预判了形势,开始下单加印,第二次印刷的50万套已经快要交付了。

首印的22万套,购买者有一大半是《诛仙》的粉丝,购买实体版的目的是收藏,或是为了直接看结局。

但也有一部分书籍,是流入了并不属于网文读者的人手里。

上市一个星期了,部分读者已经看完,开始在网上留言评论。

总的来说,是好评大于差评吧。

这些读者群体对文字方面,有着比网文读者更高的要求。

一般的网络在他们看来会觉得文字粗鄙,不忍卒读。

但《诛仙》对他们来说还算勉强能入眼。

而《诛仙》的剧情,又继承了网络的特点,比他们平时阅读的更加曲折、精彩,节奏更快。

所以他们对《诛仙》的接受程度较高,大部分人觉得,说《诛仙》是经典那就太过分了,但确实不失为一本可读性较强的通俗读物。

而在网络的读者群体中呢,则是将《诛仙》奉为经典。

你们说《诛仙》算不上经典?有种来战啊!

大量的争论,让《诛仙》的热度持续不退,也就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电商网站“woi”、“探宝网”虽然早已卖断货,但都有大量的读者下了订金。

而finder电子阅读器的官网也有不少读者留言,希望finder尽快收录《诛仙》。

由于《诛仙》的火爆,新芽出版社尝到了甜头,这几天一直在纠缠着范玉弘谈《仙剑》的出版。

为什么不谈《鬼吹灯》?

因为《鬼吹灯》的电子版成绩太好了,杜采歌暂时不想谈。

虽然还没有卖出有声电子书的版权,但已经低价授权了一些广播电台进行有声改编(仅可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中使用,如果集结出售等需要另外收费)。

所以其受众已经不再局限于网文读者,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如果再按照14%的版税,已经不太合适。

这样一本注定会大卖的,哪怕新芽出版社其实是自己的嫡系,杜采歌也不打算低价卖掉实体版权。

而且,实体版的《鬼吹灯》,假设平均25万字一册,一册定价35元,一年内顶天了销售300万册。杜采歌就算拿到18%的超高版税,换算下来,也就是每千字7.56万元的税前收入。

而电子版呢?《鬼吹灯》现在的均订已经在朝着30万迈进,每千字的订阅是0.5元,30万次订阅就是15万元,而杜采歌的分成是70%。

算下来,他能拿到10.5万元每千字。

远超实体出版的收入。

所以杜采歌打算再观望一下,等待《鬼吹灯》先把电子订阅的潜力榨干,把该赚的钱都赚了,然后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之后,再开启实体出版谈判。

大华国比地球上同时期中国允许的版税率高一点,最顶尖的作家能拿到20%的版税。

杜采歌希望《鬼吹灯》能拿到18%的版税,但这个数字现在真的不太现实。

所以他宁愿等等,让《鬼吹灯》的口碑再发酵一阵。

反正电子版照样能让他赚钱。

而作为热卖《诛仙》的作者,新芽出版社又急需他的另一部来接档《诛仙》,最好同样是仙侠类。

而在几位资深编辑和主编看完了杜采歌给他们的《仙剑》前8万字,以及作品大纲后,新芽出版社立刻做出了判断:《仙剑》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一本书。

而另一方面,杜采歌并不打算亲自撰写《仙剑》的后面几卷,这次谈判只谈卷一,后面的几卷要日后再谈。

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仙剑:卷一》将与仙剑的网络版本同步发布,发布时间暂定为7月15日。

而《仙剑:卷一》的版税提升到了15%。

虽然只比《诛仙》高了1%,但其实《诛仙》已经是给了个友情价了,通常一流的作者才能拿到12%以上。

而杜采歌作为新人就拿到了14%,第二本书肯定要让一点步的,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首印30万册(25万平装版,5万精装版)。

并且对方还要预付90万元(税前),在7月1日前打入杜采歌的账户。

90万相当于预付首次印刷版税收入的30%。这个预付率是比较高了。

另外还有一个触发条件的奖励:如果《仙剑:卷一》的销售达到了1000万册,将一次性给予杜采歌300万元的奖金。

这么一算,假设《仙剑:卷一》的定价是40元,那么如果销售达到1000万册,杜采歌将拿到6300万元的税前收入。

这么一想……好像抄书比自己当导演拍电影还赚钱?

毕竟大华国的一流导演的纯片酬也不可能拿到6000万。

除非这电影允许他带资入组,或者片酬中有较高的票房分成,而又恰好票房大爆。

否则的话,一线导演的片酬也就是800万-2000万之间,国宝级的那几位才有可能超过2000万的纯片酬。

恩,那自己还是先老老实实抄一两书,攒点家底吧。

毕竟拍电影太烧钱了。

而且就算自己在地球上有过3部成功的电影,也自信是一个能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做好平衡的导演。

但这天下真的没哪个导演敢说“我拍电影稳赚不赔,赔了你尽管砍死我”。

蔚蓝星没有。

地球也没有。

哪怕是老谋子,小钢炮,宁耗,哪怕是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有过赔钱的时候。

杜采歌当然觉得自己是个好导演,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虽然年轻,但是基本功很扎实。

但是让他和以上这些导演比,他再自信,也觉得与这几位还是有差距的。

毕竟他不是满级导演,也没有系统,对吧。

不过他这么年轻,还有许多提升空间呢。

他觉得自己未来有追上、乃至超越这些大师的可能性。

……

6月6日,咸鱼节,又叫龙套节。

毕竟咸鱼和龙套是最喜欢喊“666”的两种生物。

刚刚做完第三次咨询,又再次找回了一些记忆的杜采歌情绪良好。

而在这一天,杜采歌和新芽出版社签了合同,确定了《仙剑:卷一》的实体出版。

然后新芽出版社的代表口头答应他,会在7月10日之前,将他《诛仙》首印的版税收入全数转给他。

也就是说,7月份的时候,即使不算电子稿酬,杜采歌也将拿到515万的税后收入。

算上电子稿酬,估计会达到千万。

至于有声读物的版权收入等,还没谈妥,但如果谈妥了,能在7月份入账,那就更好了。

杜采歌现在很关心钱的问题。

因为他有可能要与段晓晨合作,开一家公司。

开公司当然要投真金白银的嘛。

他问了下段晓晨,大概要投多少钱,段晓晨说成立公司时打算弄个3-5亿注册资金,希望杜采歌能够认购20到25%的股份。

然后她自己也认购30%左右,她和杜采歌两人的股份加在一起能超过50%,实现绝对控股。

哪怕是3亿的20%,那也得要6000万,

如果是5亿的25%,呵呵,1.25亿。

杜采歌对这个数目有点焦头烂额。

虽然段晓晨娇滴滴地说,“哥,这钱我可以先替你出,你慢慢还就是。”

但杜采歌当然不愿意欠她这么大一笔钱啊。

段晓晨出道这么多年,2000年封后,虽然她跑商演跑得很勤,代言也接到手软,但应该最多也就3、4个亿的积蓄。

她负担她自己的那一份出资就够吃力了,杜采歌肯定不会让她把老本都拿出来。

然后公司成立后,如果要立刻扩张,要启动项目的话,那就马上要进入烧钱模式。

3个亿?呵呵,还真不够烧的。

毕竟随便制作一部大片就要2-3个亿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预算也得一两个亿。

到时候肯定还要追加投资。

不追加投资?那就等着股份被稀释,从老板变成打工仔吧。

所以杜采歌现在很想到哪里去捞几笔快钱,在短时间内弄个5、6000万。

当然,他还没有决定,没说一定要和段晓晨一起开公司。

只是如果到时候决定要开公司的话,他不希望自己被钱的问题难住。

……

次日,刚送采薇去念书,正在回去的路上,杜采歌接到余鱼的电话。

他没立刻接听,把车靠边停了,才拨回去。

“海明威老师!”余鱼怯生生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劲儿。

杜采歌笑问:“遇到什么好事了?”

“您怎么知道,我,我,我遇到了好事?”

杜采歌很无语。你对自己的单纯,心里没点ac数吗?你的声音、你的目光,都非常情绪化你不知道吗?

“我猜的。”

“您好厉害!”余鱼惊呼。

“……”杜采歌问,“说吧,遇到什么好事了?”

“就是,就是,我室友帮我联系了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星探来酒吧听了我唱歌,想签我做歌手!”余鱼开心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