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重生之荆虚阁 > 第二百零三章 谏言改制

重生之荆虚阁 第二百零三章 谏言改制

作者:头像阿拉斯加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2 16:27:36 来源:258中文

“柳爱卿免礼。”朱由校放下手中书籍,望着柳安笑道:“柳爱卿可知朕为何叫你来吗?”

“臣不知。”

朱由校颔首点头:“朕听闻柳爱卿在户部谈论了为何如今国库空虚,觉得甚是在理,特将爱卿叫来询问。”

柳安连忙弯腰:“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由校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如今朝廷每年税赋仅有银两千万两,而那宋确能以半土之地胜朕大明数倍赋银,朕为此殚精竭虑,苦思不得其解,现北关战事不断,而陕西又遭天灾,国库早已枯竭,朕夜不能寐,日夜祷告求列祖列宗护佑大明,大明国祚延续至今二百五十四年,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朕不止一次在问自己,是朕做错了吗?是朕德不配位吗?”

见朱由校一脸迷茫,极其无力又无奈,对未来似乎充满了茫然,柳安不禁心头一酸,都说皇帝好,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可真的如那些百姓所想一般吗?

在柳安看来,做皇帝还不如当一位富家翁来的轻松,至少,富家翁足享天伦之乐。

“陛下,终究根本,还是我朝税赋之制出了问题。”

“纵观古往今来,税赋都是重中之重,如果国库空虚,无非有三个原因。一是天灾不断,内乱四起,百姓无家可归无田可耕,商无居所,此乃朝廷赈灾平乱不力。二是入不敷出,朝廷大兴土木,肆意挥霍银粮,此也为朝廷之错。”

“三则是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地方官员与士绅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伪造田册、监税,此为**。陛下,如今天灾不断,国库空虚,不能再茫眛地遵循祖制,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须改革税制,清查旧账铲除隐患才是。”

朱由校赞同的颔首问道:“柳爱卿所言甚是,可如何改革税制?”

柳安咬了咬牙,说道:“增加盐、铁、酒、茶、矿等税以解朝廷燃眉之急,这样做必会提高市面上的盐酒茶矿铁价格,同时官营盐酒茶,自发铁矿,售卖价格低于市价,这样一来必会充实国库,打击私营,同时成立新的监察组织,直接受命于陛下,稽查税赋一事。”

一旁沉默许久的汪应蛟顿时脸色大变,急忙说道:“陛下,柳安此乃误国之言啊!陛下切莫听其所言,汉时便是盐铁官营,可结果呢,初期确实充盈了国库,可最后却造成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现象,必将铁器苦恶,价格不平,导致民不聊生啊陛下!”

朱由校也是面色严肃,摆摆手示意汪应蛟安静下来,问道:“柳爱卿的方法虽可富国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

柳安自然知道这种办法的弊端,但他话还没说完,继续抱拳道:“陛下,此之初期手段,今我朝国库空虚至此,须先富国再图变,待国库充盈,陛下应统一铸币,现我大明宝钞价值百不存一,应将其收纳归拢,重铸发行,取消折色法,再启太祖时期的开中法,以朝廷之力控制市场,方能杜绝宵小之徒恶意哄抬盐铁价格,如此,则国兴矣。”

明初时期倒是严禁贩卖私盐,可自从中叶之后,官府的配盐便不再通过里甲,而是交给盐店和铺户,让他们来经营州县内的食盐贩卖。

但这些,都需要所谓的盐引,也就是朝廷同意你贩盐的引子,在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只有将粮食等物运往边境的商人才可获得盐引,可到了明中叶弘治年间,私盐盛行,朝廷发布的盐引已经远远超出了盐场所能产出的盐量,导致开中法举步维艰。

弘治五年,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提出了一个法子,纳银取盐引,也就是所谓的折色法。

折色法一经推出,当年确实为国库增加了数百万两的收入,可目光短浅,没能看到长远利益。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在边镇建设商屯,保证了边镇的粮食等物的供应,折色法的出台,导致边商逐渐从边镇撤离,商屯荒废,边镇所需军姿大幅提高,导致国库更加紧张,继而便是大肆增印宝钞,导致宝钞一再贬值。

时下鞑子犯边,北方战事不断,所需的粮饷数不胜数,本就日渐空虚的国库顿时撑不住消耗,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柳安的谏言,归根结底便是将贩盐的权益再度收归朝廷。

可以说,是折色法的出台成就了江南豪商。

朱由校眼睛一亮,柳安之言让他茅塞顿开,放佛找到了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不禁大喜道:“好,柳爱卿所言才是谋国之言,甚合朕意!如今边关所需军饷日益增多,朕还愁如何解决,想不到柳爱卿三言两语便能为朕解惑,好!”

说完,便看向瑟瑟发抖的汪应蛟,朱由校眯着眼说道:“汪尚书,柳爱卿之言你可听懂了?”

汪应蛟身子一颤,连忙说道:“回陛下,听,听懂了”

朱由校点点头:“很好,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尽快拿个章程出来,若是做得好,朕对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如果办不好,哼!”

汪应蛟心神巨颤,哪里还不明白朱由校的意思,这是要把自己推出去做先头鸟啊,明明是柳安出的主意却让他去实行,这不是将他架在火上烤吗,先不说柳安的办法有没有用,但他恐怕是无法善了了。

可有句话怎么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身为户部尚书的汪应蛟,更是不敢违抗朱由校的命令,若是自己铁了心和那江南士绅一伙,怕不出三天锦衣卫就会找上门将自己全家上下一网打尽。时下他也只剩下了一条路,一条绝命之路。

为陛下而死,家族尚能苟且,为江南士绅而死,根据他以往做的事情,足够夷九族。

“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汪应蛟自嘲一笑,身体佝偻的更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