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步落仙途 > 第178章 十六铺

步落仙途 第178章 十六铺

作者:本物六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0:55:24 来源:258中文

毛和父亲赶到十六铺码头的时候,伯父一家人已经在广场入口处等着他们了。 见了面,伯母把车票分给他们父子俩。一行人背着大包包,各自拿着席子往前进入大达码头的候车室。 其实,所谓的“十六铺”,是上海港客运总站的通常称呼,这里还包括十六铺码头、大达码头、关桥蔬菜码头,再延伸到金陵东路轮渡、东门路轮渡,甚至还扩展到董家渡和南码头一带。 客运总站的航线通江达海。在上海的苏北人,要回家乡去看看,必定会坐船。而要坐船,就在十六铺这里的大达码头。 “浪奔、浪流”的上海,是一座和码头结缘的城市,始终有种码头情怀。 家住上海或到过上海的人,大概都会有一份关于码头的记忆。招呼声、叫卖声……各种方言乡音永不间歇地交织着。 上海最着名的码头莫属“十六铺码头”。 俗话,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作为上海滩的起源,“十六铺”码头的地位举足轻重。 要上海的码头,当然要从“十六铺”起。 十六铺是上海最大的码头,也是上海最早的码头。董家渡、豆市街、咸瓜街、油车码头、丰记码头、王家码头,这些地名都是老码头烙下的印痕。 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上海重要的水上门户,十六铺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承载着数不清的上海记忆,隐藏着道不尽的上海传奇。它见证了中西方商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到大,亦见证了上海从渔村走向繁华大都市的发展踪迹和时代变迁。 据史料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圣元年(1023年)。当时,吴凇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南宋咸淳年间,以十六铺为中心的上海镇已经“人烟浩穰”,“海轮辐辏”,号称“华亭县东北一巨镇”。 至明代,上海吴淞江淤塞越来越严重,户部尚书夏原吉率20万民工拓宽范家浜,形成黄浦江新水道。从此上海成为世界超级良港。 十六铺一带,因为簇依水傍城,成为了上海的水上门户。各地商贾开店设庄,从事沿海和长江流域埠际贸易业务。 清代乾隆以后,开放“海禁”。上海凭借襟海带江的地理优势,海洋和内河航运业蓬勃发展起来。贸易日益繁忙——来船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去船则由黄浦出吴淞驶向江海。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辟为商埠,航运业务更是突飞猛进,帆樯林立。尤其是沙船业再度兴起,更给十六铺带来了无限生机。 上海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停泊之地,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 这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有北洋、南洋、长江、内河、远洋5条货运航线,聚集在十六铺一带的船舶最多时达3500多艘,除沙船外,还有津的卫船、福建的鸟船、宁波的蜑船、广东的估船等,南北五六里江面“密泊如林,几无隙处”。 相应地,十六铺地区汇集了不少货运仓储码头,大量与码头相关的街巷名称留存至今。东门至董家渡万商云集,店铺栉比,百货山积,形成一个繁华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十六铺地区还是手工业作坊集聚之地,这种作坊大多为前店后工场,篾竹街(加工竹篮)、猪作弄(杀猪)、狗肉弄(杀狗,后改称钩玉弄)、染坊弄(染布)、汤罐弄(制作汤罐,后改称汤管弄)、芦席街(编织芦席)、筷竹弄(加工筷竹)、洗布浜(染坊洗布)、洗帚弄(加工洗帚)等等,都是以作坊形成的街剩 为敦和乡谊、联络同行,十六铺附近出现了数十家会馆公所,主要有泉漳会馆、潮州会馆、腌腊公所、信业公所、参业公所、药业公所、西烟业公所、渔业公所、靛业公所、豆业公所、油麻公所、水果业公所、鲜鱼业公所等。会馆公所的经营活动促进了十六铺地区的繁荣和上海经济的发展。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则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为抵御太平军,在当局的组织下,上海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联保联防的制度,称为“铺”,承担治安、公共事务等。十六铺即第16个铺,也是最大的铺,囊括了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这片区域,正是老上海当年最繁华之地。 此后,十六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渐渐自成地名。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作为一项制度的各铺随之取消。但是因为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作为一个地名,这个名称保留了下来,并口口相传,存用至今。 淞沪战争时期,日寇曾19次轰炸南剩1937年8月16日,日舰用大炮、机枪向大达码头、董家渡码头一带轰击扫射;22日,4架轰炸机投掷数枚重型炸弹,火光冲;11月19日,30余架日机又在十六铺轰炸,并用机枪扫射,百姓伤亡惨重;11月11日,日军在浦东沿江架设四五十门大炮,加上江中军舰,齐向南市轰击,十六铺至董家渡繁华地区遍地瓦砾、满目疮痍。 抗战胜利后大批苏北、安徽难民在咸瓜街一带搭起木板简屋,形成大片棚户。解放以后,这里居民生活逐渐改善,但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又搭建了许多棚户简屋,还出现了不少楼上楼、阁中阁。棚户区设施简陋,巷道拥挤,居民矛盾迭发,危房火险隐伏,严重损坏了十六铺地区的形象。 1949年5月,军管会接管了招商局等17个官办交通机构,码头由上海市人民轮船公司管理,后归属上海港务局,定名十六铺客运码头。 到了这个世纪的80年代,十六铺繁华依旧。特别是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顺利开张,全国各地来的大米、花生、茶叶,水果等等都能在这里买到,更是加大了这里的名气。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致力于十六铺地区的治理和改造,客运码头的重建、中山东二路和中山南路的拓宽、南外滩地区的开发都给这里带来不少变化。 至而今,十六铺码头已经发展到每年进港人数将近600万人次,出港人数的数字也大体相当。这在当时全国的水路客运是规模最大的。 随着客运量增加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货运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以十六铺码头为中心的上海港客运总站。 由于设施陈旧跟不上,就在今年,将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掉,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新落成的十六铺客运站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这些“稀罕”的设计,一时轰动上海,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连市政府各个委办也来借用。 要知道,在整个上海地区,目前就只有十六铺、虹桥机场和火车站拥有独一无二的“上海”标志。 新楼正面的墙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两条大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