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重生晚点没事吧 > 一百八十九 葵丘之盟 二

重生晚点没事吧 一百八十九 葵丘之盟 二

作者:38大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6:45:29 来源:258中文

秋天出席第二次葵丘之会的、除了上次参会的国家以外,晋国也被列入参会名单。此时的晋献公已经是个重病缠身的老头子。

那个老暴君接到“邀请”之后心里十分恼怒,他说:“诸侯大会是个什么玩意齐小白又有什么资格对寡人发号施令寡人灭掉的国家比要参会的还多,寡人还需要看齐小白的脸色行事吗不服就让齐国人把军队开过太行山吧”

荀息劝道:“臣当然相信君侯会战胜来犯之敌,但齐侯绝不会发兵攻晋因为他们不是晋国的敌人。晋国被崇山大河禁锢在此,唯有越过太行山才能发展壮大,不与中原诸侯交流,我国将无法向东迈出一步。此时正是与中原国家进行交流的好机会,君侯还是去参会吧”

于是晋献公不得不收敛起凶暴的脾气,拖着病体,走走歇歇,缓慢地向葵丘行进。

本次葵丘大会是齐桓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召集诸侯大会;这次大会也算是对齐桓公对其一生取得伟大功绩的总结之会。周公再次以王室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

在仪式上,齐桓公从齐太公偶遇文王开始追述,谈到太公辅助武王翦商、平定三监叛乱、征服东夷、接受召公赐命的显赫功业;然后又谈起齐国历代君主匡正王室、征讨不庭的杰出功绩;接着话锋一转,说起平王东迁、夷狄皆叛、荆楚崛起、诸侯不睦、兄弟不和,以至于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然而就在此时,他齐桓公大叔横空出世,主动替周天子承担起号令诸侯、救危存亡、征伐戎狄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华夏诸侯将山戎赶进大漠,把燕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在他的领导下,本已灭亡的卫、邢得以复国,赤狄不敢出太行山一步;在他的领导下,荆楚不敢越过汉水,并重新向王室进贡。

但是,他从未把这些功业算在自己头上,也没有从天子、从诸侯那里要求过什么,他现在的地位是由于上天的赞助、天子的认可、诸侯的拥戴才得到的。

说完以上的话,他就宣布仪式开始,侍者把一头捆得动弹不得的青牛抬上祭坛。齐桓公站在祭坛前,诸侯们分列在他身后。

齐桓公接着说:“承蒙上天赞助,寡人得以主持今天的盟会。寡人以上天的名义发五命:一命诛不孝之人,不得废嫡立庶,不得以妾为妻;再命尊尚贤人,培育贤才,明彰美德者;三命敬孝老耄,慈爱幼小,不要忘记宾旅友朋;四命官职不得世袭,不要使官员人浮于事,举士必得贤人,不得专杀大臣;五命不得曲解王命专设私防,不得设置贸易壁垒使往来不通,不得以私恩封赏臣子而不告盟主。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有渝此盟,无克祚国,不应有后。”

仪式并没有像通常那样宰杀牺牲,也没有举行歃血仪式,齐桓公只是把盟书放在牺牲身上,诸侯们齐声附和几句,仪式就算完成了。

周公在观摩过程中一直沉着脸,在仪式后的情绪也显得非常低落他觉得齐桓公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周公在晚宴上只草草喝了几杯就找了个借口退席了。第二天清晨他便率团匆匆赶回王城,甚至没有向诸侯们辞行。

周公在回国的路上竟然遇到晋献公。那个西方老牛仔尽管行动十分困难,但还是拒绝侍从的扶助、一个人走下车与周公见面。双方举行了简单的露天餐会,席间两人聊起葵丘之盟的情况,周公把盟书展示给进献公看。

晋献公越看越紧张,因为“杀嫡立庶,以妾为妻”这些罪名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献公于是问周公,这次参会自己会不会受到羞辱,晋国能不能遭到惩罚。

周公说:“如果您不参会就不用担心。齐侯夺天下人之利结交列侯权贵,窃天下人之功为自己的功劳,盗取盟主的虚名。他玩弄诸侯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凌驾在天子之上,以上天的名义发布命令齐侯不务德行而到处发动战争,所以北伐山戎,南伐荆楚,西面举行了葵丘之会,向东会讨伐哪国还未可知,但不会向西用兵了。齐侯的行径会给自己招来祸乱,现在您的责任是保持国内稳定,不要屈尊赴会了。”

晋献公如释重负,他说:“寡人已老,太子年少。寡人惧怕内忧未解外患又至;寡人现在放心了,晋国不会遭受外患了。”他谢过周公,吃完午餐便调转车头回国了。

周公对御手说:“晋侯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晋国有霍太山为城,汾水、黄河为池,西北有戎狄护卫,国土面积广大。晋人如果能够去除不合道义的行为,以其强大的国家实力,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

“晋侯不去考量天下的形势、诸侯强弱和齐侯的德行,却以一个弱者的身份轻率地踏上旅途,这就是丧失心智了。丧失心智的人没有能活太长时间的。”

这位周公真是个难以捉摸的人。他在周惠王的授意下,在首止之会上分裂华夏联盟,因此得罪了太子郑和齐桓公,以至于每个人都把他当成王子带和惠后的同党。。

但是周惠王驾崩后,他却一反先前的形象,在王子带最有可能加冕的时候,顶住惠后的强大压力、全力支持太子郑,他的表现又使人们知道自己判断错了。

之后周公因为新王的宠信又得到了齐桓公的重视,但是他却再次拆了齐桓公的台、在葵丘之会上劝退了晋献公。不过管仲倒是非常精辟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利之所在,即情之所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