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国色仙骄 > 第二零九章 梯可通天

国色仙骄 第二零九章 梯可通天

作者:方之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1 23:00:49 来源:258中文

所以守军一般不会尝试用东西推云梯。

这个东西就是力气,你想想,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想要推动那种东西,可能吗

还真别说,真的有可能,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少太少了。

因为,历史上确实有天生神力的人,比如说项羽,比如说虎痴许褚,典韦,等等,很多可以当上武将的人,力气都很是大的那种。力能扛鼎这种就不用多说了,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不过呢正常情况下,大家也知道,几千年了,出了多少个项羽多少个典韦呢少之又少啊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不太正常的情况,所以正常情况才更加可贵和有比较性。

因为正常情况下,脑子会告诉你不可能推得动它,即使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情况下,发了疯去推的话,现实会告诉你,你确实推不动它。

该怪现在的导演,因为经费不足,都是扛个竹梯,嗷嗷叫的就去攻城了,就差喊金刚不坏了。

如果古代的士兵扛的是那种梯子攻城的话,估计心里先问候下将军全家,然后去战场上跑两步就丢下梯子跑回来。

孙武都认为攻城是最不得已的情况才去做的,因为死伤太惨重,经常死伤三分之一的部队都攻不下城池。很多人好奇一个事情,第一个爬云梯的士兵可以说是最危险不过的了,基本就是十死无生。那么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古代军队攻城时,第一个爬云梯的士兵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还敢爬呢

首先,古代攻城其实并不是像影视剧中一般,一群人扛个梯子就顶着箭矢往前冲,架上梯子就顶着滚木石往上爬。在古代,攻打一些小县城或许还真有这么干的,但是如果是大型坚城,还这么干大概多少人命都不够往里填的。因为古代的城防并不是只有一个城墙,城墙外面还有护城河,以及各种陷坑。

游牧民族进攻中国的时候,工匠相对要少,大多是驱赶城池周边的百姓顶着箭矢去填陷坑和护城河。等到都填完了,城墙下面都堆了一层尸体了,就是从梯子上掉下来都未必能摔死。而中原王朝攻城时,会尽量依靠攻城器械来降低攻城造成的死伤。

填护城河不需要顶着箭矢去填,可以造车,古代记载车以大木作周框,下有四轮,上架如屋顶,以生牛皮蒙之,车内可容十人,在内着地推车,直抵城下攻城作业,以避敌矢石。类似的防护推车种类也很多,比如木幔“以版为之,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上施桔槔,载以四车轮,低昂,以绳挽之。凡攻城,欲蚁附者,则以幔御当面矢石也。”有遮挡防护,仅仅推车去填护城河,就要安全很多了。

如果壕沟、护城河比较宽,一时半会填不平,还有填壕车,一辆板车上面有折叠的桥板,到壕沟前放下桥板就变成一座木桥,可供士兵通行。同时投石机,以及己方射手也会向城墙投射远程火力,掩护填河部队,当填平护城河和陷坑,才轮到云梯登场。

古代的云梯也没有那么简单,不然兵法里也不会说“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了,毕竟如果就做一堆竹木梯子是要不了三个月的,仅仅是普通梯子是不需要多高的木匠手艺的,普通士兵工具齐全的情况下,一个士兵三天都能做出来几个长梯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梯,从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得图案就能看出来云梯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而且梯身可以上下仰俯活动,依靠人力扛抬来倚架在城墙上。

而且云梯顶端装有钩状物,可以钩住城墙边缘,这样就可以保护梯首不会遭到守军的推拒和破坏。宋代武经总要中也有云梯的详细记载以及插图“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大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故曰云梯。”

因此,如果直接扛着个梯子就让往前冲爬上去攻城,那下面士兵的想法大概只会暗骂一句,然后冲几步就开始往回跑了。而当护城河和陷坑都已经填平,城墙上也被攻城方的投石和箭矢洗了好几轮了,守城方可能都已经缩起来不敢露头了,云梯车推到城墙下,勾住城墙,主帅下令正式攻城。这种情况下,其实攻城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像必死之局了。

而汉开国将领、宰相周勃,最早在婚丧嫁娶时去当吹鼓手维持生计,跟随刘邦的时候不过是中涓的身份,中涓是个什么身份呢涓,洁也,言其在内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所以不过是个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侍从。但是在攻打下邑的时候,他因为先登攻城,被刘邦赐予五大夫的爵位。

在巨额的封赏面前,面对城墙,第一个冲上去的士兵大概只会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一旦获得先登之功,立刻就能翻身做主,以后都不用再冒着矢石冲在第一线了,以后就是领兵作战,自己坐在后方指挥了。而在古代,想要仅凭首级积功获取爵位,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平民出身的士兵想要封爵拜将,非得立下足够惊人的功劳才有可能,先登无疑是其中一种。而不打算升官的,也有金钱作为封赏。

万历年间抗击岛国丰,秀吉政权入侵的鲜之役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在攻打岛国占领的平壤城时,就曾经下令“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

要知道啊当时情况下五千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五千两银子足够买944吨大米。五千两银子是一笔普通士兵无法想象的巨款。

我估计一辈子能吃完就不错了。

不过根据具体记载来看,这笔银子是很多冲上城头的军士所共同领取的

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略地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那就是云梯。将军一声令下,将士们便开始进攻,有弓箭手、有攻城锤、云梯等等,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爬上云梯,这种攻城方法简单粗暴,很有效果,那为何我们在看电视剧中很多攻城篇中,守城一方没有将云梯推倒呢,反而任由云梯靠在墙头呢

这个方法很简单,古人肯定是能想出来的,关键是将云梯推倒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城墙作为最重要的防御,一般都建的又高又坚固,攻城时,云梯可以让士兵直接攻占上城墙,攻城方有弓箭手作为掩护,在城墙上的士兵只能躲在城墙下来保全自身,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去推云梯的话,肯定会万箭穿心的。而且攻城云梯重量都在几百公斤以上,在加上云梯上站着的敌军士兵,合起来的重量令大力士也只能干瞪眼。

云梯是鲁班发明的,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而且古代云梯是重型设备,长三丈,下面装的有轮子,梯身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在轮盘上,整体成三角形,因此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鲁班大师是利用动力臂和摩擦力的力学原理将梯子与城墙用强力紧紧相连,这才使得守军无法将其动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