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三生愿 > 第一百一十章 北疆的根基

三生愿 第一百一十章 北疆的根基

作者:夜月双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12 来源:258中文

自从当年日逐王率领匈奴部众归附大汉后,便一直生活在河套地区一带。期间也曾反复叛乱,有时跟鲜卑人打仗,有时候又会劫掠关内汉民,故而朝廷特意派遣一名中郎将领军看护于此。

归附大汉的匈奴内部,除了王庭之外,还有须卜氏、呼衍氏,及兰氏为最大的贵族部落。此三姓常年与王庭通婚,故而亦属匈奴内部宗亲。

刘和会见了单于羌渠之后,简单的寒暄和饮宴后便返回了军营之内。

随行的戏志才看了看刘和脸色后询问道:“中郎此番行色匆匆,可是不喜胡人,还是对那须卜骨都侯有所厌恶?”

刘和摇了摇头,说道:“我并非不喜胡人,更不至于心胸狭隘到去记恨那胡人的无礼。只是觉得汉胡之间礼数差异颇大,此间交往文正对匈奴人有何看法?”

戏志才叹了口气说道:“融汉之策,或许比预想艰难。北疆之地,非强权不可约束。”

刘和皱着眉头,思索了一阵之后说道:“若我想组建一支可纵横天下的铁骑,这些匈奴人乃是是其根基。之前我见识过三河骑军,更见识过西凉铁骑。从小便骑马为生的胡人是最好的骑士,汉人善骑者还是太少,没有胡人骑兵根本无法扩充。听闻就算是那幽州的白马公孙瓒,所组的骑兵也不过三千精骑,剩余的都是临时组建,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这还是因为幽州地处鲜卑和乌丸交会的边疆,多是善骑者。即便如此,其军队人数一直无法扩充,除了他那白马义从之外,大部分人不能长时间的纵马作战。”

戏志才见刘和如此坚决,只得说道:“想用匈奴人,那只能先使其乱,而后治。文和乃西凉人,当地亦多有羌胡之辈,想来如何对付这些胡人应该比我熟悉。”

旁边的贾诩淡然说道:“如文正所言,可乱而后治。这使匈奴内乱,亦并非难事。”

刘和点了点头,脑海里浮现了那须卜骨都侯和于夫罗等人,嘴角微翘。

之前刘和就跟贾诩、戏志才商讨过,欲在北疆成军,屯田必行。这些胡人及常年驻扎北疆的老卒可为骑兵之根基,而那些进行军屯的屯田兵乃是步兵之根基。有此二者,兵员可皆为善战者。只是此事必须乃私下进行,不仅不能有把柄给别人抓住,不然被朝廷上的人说刘和蓄养私兵,那这种事往大了说可是诛族之罪。

现在黄巾军之事是交给戏志才,期间如何分化那些小帅,如何拆散其军伍,让其融入刘和军队之中,为刘和所用,这些事全部由戏志才筹谋掌握。而贾诩则负责并州其他事项,包括对待匈奴人之策略,如何疏通各县官府、豪族,及与那中常侍毕岚的交往。

为此刘和特意把之前皇甫嵩留下的斥候营一分为三,这里面的斥候兵卒其实早已不再直接参与战阵之事,随着刘和对整个营内的整编,武技方面经过王越和史阿的训练和筛选,在加上戏志才对其智略的培养与考核,里面得其忠诚者六百人,乃可称之为间士。

所谓黑山军下太行山之事,从中串联,黔首庶民中的鼓噪就是其功劳。之前除了刘和自己掌握的三百人外,另外三百人均由戏志才掌控。现在刘和将其拆分,自己依旧统领原先的三百人,从戏志才手下调配一百人给贾诩,听其调遣,以助并州之事。

将大体的事情商议结束之后,刘和向贾诩询问道:“不知敬德先生那边可有回信?”

贾诩答道:“敬德先生眷恋西凉故土,如今不愿轻易卷入仕途权势之中。至于被叛军裹挟的危险亦在信中提及,只是此事光凭我一人之信,恐难说服,若中郎有意,可亲自修书一封,告知其诚意,或可让先生前来并州。”

刘和点了点头,说道:“言之有理,我当立即给敬德先生写信,请其前来并州。敬德先生早年做过县令,又跟随皇甫将军做过参军,对于军伍与郡县之间的事务了解详细,处理的经验丰富,现如今我驻军西河,正是需要敬德先生前来相助的时候。”

屯田的事情依旧在艰难的推进,虽然有荒地,可是地方郡县主官的态度并不太积极。这也是幸亏赵岐赶来,从中协调安排,才让屯田之事逐步有序的推进。

刘和每隔三两日便去拜访赵岐,以学生之姿恭敬的向赵岐请教治政之事。赵岐也十分欣赏刘和的好学上进,将《御寇论》中所言及的内容都详细解释和教授给刘和,而且还拿出《潜夫论》给其讲解。

整整一个月的强行推进,才真正使得所有流民有了屯田之地,赶在春耕之时开始正式耕种。刘和才长舒了一口气,把内心的忐忑和担忧放了下来。

为了庆祝屯田顺利开始,刘和特意邀请了众人饮宴。包括并州刺史张懿,一直负责屯田的典农中郎将赵岐,平难中郎将张燕,黑山校尉杨凤,及张白骑、李大目、左校等负责管理屯田之事的诸人,甚至还邀请了于夫罗和几名匈奴贵族的首领。

刘和高举酒爵,朗声道:“屯田事成,乃诸位辛劳之功。明日我将上奏朝廷,以表诸位之功。今日饮宴之后,直到秋收之日再庆功,中间这些时日为保屯田事成,还请诸位节俭度日,能与军民共苦难。屯田之事不仅是让穷苦百姓解决温饱生存,日后有所成时亦可保证北疆军伍所需,此乃国之重事,愿在座诸位齐心协力,共保屯田事成。”

举杯同饮之后,大家开始各自交谈,彼此寒暄。这时一名匈奴的部族首领向刘和说道:“西河之地多有牧场,现在已经有几处被耕种屯田,虽然只是些边角之地,但是若日后耕种之地再扩,那我们去哪里放牧?”

话刚说完,并州刺史张懿冷哼一声,怒叱道:“并州乃大汉疆土,当年我朝光武帝仁慈允许尔等祖上率众内迁,现如今需要耕地,岂由得尔等放肆?”

这并州刺史张懿刘和在看护和协调屯田之事时见过几次,几缕长髯颇有名士之风,为人直爽,性情开朗。对于流民屯田还是助力颇多,只是对于所谓的黄巾军余孽心有不满,不太赞同让他们军屯。一直到赵岐前来,数次劝说之后才勉强同意。

随着屯田逐步进行,而且由赵岐主要负责后,刘和与其的交往也少了许多。没想到竟然如此刚直,在这种场面下张嘴便呵斥。

刘和赶忙起身说道:“张使君莫恼,匈奴人内迁并州之地已过百年,亦算我大汉附属,现如今移民屯田,自然要彼此协商互助。”

张懿指了指刘和,面露怒容道:“匈奴内迁以来,曾多次劫掠我汉民,朝廷为了北疆的安稳多次容忍。现如今你身为使匈奴中郎将驻军并州,就是看护匈奴人,时刻警惕,防止其再有祸乱之举,怎能还对其以礼相待。至于屯田之事,乃是朝廷安民之策,岂容一群胡人有所异议。而且并州之地本就是我大汉国土,无论怎样安排百姓都是大汉的事情,这群胡人要是忍受不了,就滚出并州,回他们的大漠去。”

刘和气的满脸通红,面对张懿的指责一时间无言反驳。无论是年岁还是资历,张懿无疑远在刘和之上,而且身为并州刺史,官职也不低,刘和虽持节却对一州的刺史无权处置。

场面的气氛顿时陷入难堪之中,匈奴人顿时恼怒,于夫罗脸色阴沉,其他几人不堪受辱用匈奴话吼叫着就要上前,刘和赶忙让黄忠、程普等人把匈奴人拦下。

张燕、杨凤等人茫然无措的站立一旁。刘和叹了口气,面对张懿也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理。这时赵岐起身到张懿旁边劝解道:“张使君消消气,大家都是为了屯田事成,此乃大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赵岐的出面让张懿情绪稍有收敛,毕竟赵岐的名望摆在那里。张懿瞅了那些胡人一眼,气哼哼的拱了拱手,然后便转身离去。

赵岐无奈的苦笑一声,然后回过身跟众人说道:“这段时间以来张使君从中协调屯田之事压力颇大,为了给屯田军民筹措粮食,向地方上那些豪族门阀佘借不少,近几日那些豪族频频与其抱怨,还与其索利,难免心绪有些焦躁不满,请诸位多多包涵。”

这时于夫罗也要起身告辞,刘和一把拉住,向众人示意先坐下。然后平稳了情绪后说道:“张使君刚才之言,大家不必过于芥蒂。今日除了庆贺屯田之事开启外,还有一事要与大家谈一谈,也要听听大家的想法。”

听刘和这说了,于夫罗等人也只能再次坐下,刘和又向张燕等人示意坐下后,缓缓说道:“我想说的是建立西河学堂之事,请名士学者前来教授,无论匈奴子弟,还是屯田的军民的孩子,只要至总角之年(八、九岁)即可入学。”

众人听罢后一愣,张燕先出声询问道:“黔首庶民的孩子亦可?”

刘和笑着点了点头,张燕接着说道:“可是那些人家也攒不起束脩之资。”

刘和摆了摆手说道:“凡入学者,下至总角,上至舞象(十五岁)均免束脩之资。”

于夫罗忍不住问道:“匈奴人亦同?”

刘和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匈奴南迁已过百年,为何还与汉民常有冲突?无非就是大家语言不通,民众之间彼此习俗不同。在汉民之中,同窗之谊乃极重之情,若匈奴幼童与汉民幼童从小为同窗,那将来长大之后亦能多彼此理解,亦可减少民众之间的冲突。而且学业有成之后,亦可入仕途为官为吏,治理郡县。”

听完刘和之言后,旁边一名匈奴贵族不屑道:“你们会让匈奴人去当你们汉人的官?”

刘和听其言也不恼怒,更无不悦之色,反而耐心的解释道:“当年世宗(汉武帝刘彻)时的金日磾岂不就是?当前名震海内的马日磾所取之名就是因敬仰金日磾。大汉煌煌数百年之久,普天之下,唯汉至强。匈奴既入汉土,学习汉文汉话,彼此和睦相处才是上策。”

而后刘和又向众人详细讲解了许多学堂的设想,也说明了要让诸多名士学子前来做教授先生。张燕及原黄巾军众部将率颇为意动,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小率等人,他们因出身和家境才参加太平道,后黄巾军事败,他们退避太行山亦是凄惨度日,现如今能屯田以温饱便颇为满足,这又听到自家孩子可以上学,更是开怀。

倒是匈奴那几人颇有顾虑,倒不是完全排斥汉学,而是觉得汉民与汉官多是张懿那种人,对他们胡人看不起,所以未必会同意他们就学。

刘和反复向其保证,只要西河学堂之事就绪,必然招收胡族子弟。

待饮宴结束,场内众人各怀心思的离开。刘和略显疲惫的倚靠于案几之上。戏志才还在独自饮酒,贾诩默默坐在一侧。

刘和轻轻吐了口浊气,说道:“对于北疆后续之事,你二人有何见解?”

戏志才把玩着酒爵,说道:“屯田之事已经开始,而且原黄巾军已被拆散,现如今只差一场大战,若可战而胜之,此军可为中郎麾下兵卒,再非张燕等人可以控制。”

刘和点点头,眼眸中露出一丝坚毅道:“屯田的军民、胡人的铁骑,以及并州的钱粮和我当前手握的兵卒,此乃纵横北疆的根基,缺一不可。”

戏志才饮了口酒,神色颇有深意的说道:“我们原有的军队早已归心,剩下的无论是屯田军民,或者胡族骑兵,还有并州的钱粮,非阳谋大势之下而不可得。此间谋划已然着手,只是需耗些时日,亦需文和携手从匈奴人内部开始。”

贾诩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匈奴人内部早已混乱不堪,其余诸部对当前单于不满日久,只需轻轻一推,令其多生愤恨之情,一年之内或可有变数。”

说完后亦想学着戏志才豪饮,却险些将自己呛到,在座三人人相视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