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三生愿 > 第一百零八章 流民下山

三生愿 第一百零八章 流民下山

作者:夜月双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12 来源:258中文

寒风,亭舍,浊酒。

同饮的两人对席而坐,远看如多年的故友,频频举杯。

“张中郎应该是见过文正了吧?”

一直沉默的张燕听到刘和提起戏志才,眼神中似有一丝光芒。点了点头,由衷的赞叹道:“相处数日,其才华智略可称国士之才。”

刘和大笑两声,同意道:“此言不虚,文正虽性情不羁放纵,但其才智确实可称国士。”

张燕点点头,神情似有一丝落寞,转言问道:“刘中郎此番邀约到底何意?”

刘和笑着指了指太行山说道:“让那些山上的人下山。”

张燕微微皱眉道:“我已知屯田之事,自会遣人下山屯田。”

刘和举起耳杯,眯着眼看了看张燕道:“我是指所有人。”

“所有人?”

刘和端着耳杯向张燕示意,然后待张燕喝完,接着说道:“张中郎盘踞太行山这两年来,感受若何?”

张燕沉默以对,给自己倒了杯酒之后一饮而尽。刘和继续道:“张中郎与文正相识,那应该也知道文正之才可谋军、谋国、谋天下。张中郎身边可有此人才相辅助?”

刘和不等张燕的回答,一边倒酒一边说道:“张中郎选择的对,当年大贤良师张角振臂一呼,天下百万人响应。声势之浩大,遍布八州之地,可惜不足半年便覆灭。再往后张牛角与一些官吏勾结,以其为内应,率军十五万再次突袭河北之地,后直攻钜鹿郡而兵败瘿陶城下。尔等其余之人亦四分五裂,各自为战。”

张燕抬起头盯着刘和道:“刘中郎想说什么,请直言。”

刘和笑了笑,端起酒杯说道:“张中郎是不是以为我邀你来这里相见是为了给你立威?让你知道官场的规矩,听从我的节制?”

张燕冷笑一声,说道:“刘中郎前面这几句恐吓之言莫非不是?”

刘和摇了摇头,放下酒杯说道:“不是,完全不是。我只是向你陈述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以你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天换地。你请求归降朝廷也是无奈之举,单凭劫掠几个县城能让太行山上的人们不再饿死,不再冻死么?不能,所以你只有归降。你很明智,非常理智。”

说了一半,刘和转言问道:“我了解过一些太平道的理念,听闻你是从孩童时便追随在张角兄弟身边的人,那你应该清楚张角所向往的天下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要那样的天下么?你想活在那样的天下中么?”

张燕脸色突变,冷眼看着刘和,一语不发。

刘和接着说道:“张角的理念应该来自《太平经》所述,其推崇黄老道,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以民为本,众生平等。其中结合了道家的无为,儒家的礼仪,还有法家的公平。这就是你们太平道所描绘的天下,想要创造的天下,亦是你心中所想。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张燕冷哼一声,嘲讽道:“没想到刘中郎如此了解太平道,莫非以前亦参加过?可惜未见刘中郎于覆灭太平道上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刘和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依旧微笑着说道:“我没参加过太平道,但是我并不排斥太平道所推崇的天下,我心中希望的天下跟太平道所述非常接近。现如今贪腐横行,天下庶民食不果腹,又常年受剥削徭役之苦,轻则为奴仆以求生,重则饿死于路边成为尸骸。所以当年张角振臂一呼,才有百万人追随。只是你们拥有的力量还是不够,不足以推翻这苍天。无论之前,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单凭你们还不足以翻天覆地。”

张燕有些不耐烦,颇为不悦的说道:“刘中郎邀我前来到底想说什么?”

刘和举起酒杯对着张燕,郑重的说道:“现在让所有人下山,将来以太平道治北疆。”

张燕一愣,神色数变,完全没想到刘和竟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刘和站起身来,将酒一饮而尽。“你可以回去想一想,明日天亮之后,我依旧在此处等你。若你想明白了就来,我与你讲些细节之事,若想不明白,或担心我欺骗你的话就算了。明日午时我将返回壶关,只当今日之言不过是你我初为同僚之间的寒暄便罢了。”

然后刘和走出亭舍,翻身上马,在寒风中疾驰而去。只留下张燕一日在亭舍内呆若木鸡,心中波澜起伏,却又一片茫然。

回到太行山上,张燕独自坐在山顶的草棚之中,默默的思索着刘和的那番话。

许久之后,杨凤走到了张燕身边。杨凤是黑山军中仅次于张燕的首领,之前张牛角未死之时太行山上的人员混杂,不少人都是有自己的军队,其中就属张燕和杨凤的军队势力最大,人数也最多。张牛角死时把自己的军队合并给张燕,杨凤因为从小跟张燕相识,也支持张燕成为大首领,于是才有了今天的黑山军。

“那刘和跟你说了什么?”

听到杨凤的询问,张燕扭头把刘和的那番话重复了一遍,他知道杨凤心思细腻,此次向朝廷请降也是跟杨凤商议的结果。

杨凤眉头深皱,沉思许久,缓缓开口问道:“你准备相信他?”

张燕摇了摇头,接着又点了点头,然后长叹一声。“我可以不相信他么?”

杨凤站起身来,看着山间的远方,说道:“现在山里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出去屯田了,人心浮动了,谁都想去。我不确定所谓的屯田后果会如何,只是担心再这样下去我们在山里就撑不住了。那刘和说的对,我们无力改天换地,所以只能请求归降。现在有一部分人已经下山了,有的去白波找郭泰,还有人说要去青州找管亥。”

张燕有些颓废的的问道:“我们的人头能保住么?”

杨凤冷笑道:“我们的人头?那要看我们手里还能掌握多少军队,屯田之事已经不可阻挡,索性就答应他全部的人都下山。但是我们手里的军队不能少,若是被削减了军队,那我们的死期就不远了。而且如果那刘和所言是真,他肯定会需要我们统领军队,以帮助他稳定屯田的百姓。如果他要削减我们的军队,那就是在欺骗你。屯田之事虽然让山上的人心浮动,让我们陷入被动。但反过来说,等所有人下了山,被动的就是那刘和了,万一屯田的百姓再次反叛,朝廷就会杀他的头,所以他要想杀我们,我们就让屯田的百姓闹起来。”

张燕点点头,默然无语。

一夜未眠,张燕看着天际泛起一丝白光,突然冲出屋内牵着马便急匆匆的下山。

山下不远处的亭舍内,刚刚抵达的刘和抖了抖外袍。旁边跟着的郑志小声嘟囔着为何要这么早就来,还觉得那张燕不过是个归降的叛匪,不值得刘和如此重视。

刘和懒得跟他多解释,冲着郑志喊了声闭嘴,便向另一侧的戏志才询问道:“文正觉得那张燕果然会在清晨而来?”

戏志才揉了揉倦困的脸,反问道:“莫非中郎不希望他早来?”

刘和讪笑两声,答道:“我当然希望他早来,若是早来便说明其可重用。”

戏志才端正了下身子,缓缓分析道:“张燕他们已经撑不住了,而且屯田之事也已经传开。当人们在生死线上发现了希望,就会开始向着希望不顾一切的追寻。当年张角给了那些濒死庶民们希望,于是有了百万的追随者。现如今我们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也会拼命的来追随。张燕如果强行阻止,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数十万流民撕成碎片。所以他只能答应,唯一让他不安的是能否继续活下去。”

“我当然要让他活下去,而且还要活的很好。”听到了戏志才肯定的答案,刘和稍显心安,转言说道:“并州政事的筹谋,文正有何见解?”

戏志才摆摆手,说道:“文和之筹谋乃为正解,我亦无更高明之策。文和生性谨慎,中郎也更需以赤诚之心待之,方可收其心为己用。并州后续既然是文和初始谋划,那边一直让其着手设计便可,我不适合插手,以免其心生间隙。”

“文正与文和两人虽性情相差许多,但心胸才智均可称之为国士。彼此之间又可以包容,且一心相谋,我亦不希望你二人会有所误会而心生间隙。这些日子以来,我颇为感慨,军伍之内多是武人,对于筹谋之事不甚擅长,幸有你二人相随。否则别说找人商议筹谋策略,便是案牍之事也难让人放心。”

戏志才沉默了一阵后,说道:“我与贾文和虽有才智却无盛名,中郎已身居两千石之职,不仅需要筹谋之事,更需要能够为中郎分担具体军务的文牍之人。我与文和皆无此能力,中郎当再谋一人,用其之名征募士子相随。”

刘和抿着嘴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样的人必定是年长之辈,我虽小有名声,但是征召这样的幕僚实在难为。”

戏志才笑着说道:“西凉有一人合适,只需让文和修书一封,说明西凉局势对其之危害,当可解中郎当前所忧。”

“此乃何人?请文正明言。”

“当年辅佐皇甫嵩的阎忠。”

“阎忠?”

“正是此人!阎忠颇负盛名,而且军政两方面之事都极其了解。文和便是此人推举才得以入仕。当年皇甫嵩平定太平道之乱,威震天下。无论是宦官之流,或是豪族门阀都对其极其忌惮,便散播谣言说阎忠劝其自立为主,或领兵入京挟天子以号令天下。阎忠为避嫌只身返回西凉,皇甫嵩亦离开了冀州。现在中郎兵驻北疆,正是需要盛名之士协助,以提高名望。只是中郎需要考虑,是否对其之前谣言有所顾忌。”

刘和抚掌道:“那谣言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朝廷的那些重臣名士们也清楚,当年皇甫使君被调离冀州之事多少人心知肚明。对于此事我毫无顾忌,等今日事毕,到了壶关后我便让文和给其写信。只是文正所言西凉局势对其之危害,乃为何意?”

戏志才解释道:“西凉叛军可裹挟边章、韩遂为首领,亦可对阎忠如此行事……”

两人话说到一半,便看到张燕由远至近疾驰而来。

还未等刘和完全起身,只见张燕翻身下马,抱拳施礼。“刘中郎。”

刘和笑着走过去,将张燕迎进亭舍内。“张中郎此时能来,并州之事再无忧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