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三生愿 > 第三十七章 冀州黄巾的变局

三生愿 第三十七章 冀州黄巾的变局

作者:夜月双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12 来源:258中文

原本融洽轻松的氛围,顿时凝固。朱儁脸色一沉,怒声问道:“什么叫不见了?”

旁边的属吏吓了一跳,支支吾吾的也解释不清楚,朱儁不耐烦的挥挥手,让人把孙坚麾下的幼弟孙静叫了过来。

孙静来到朱儁面前后,立即大礼跪拜,哭泣着说道:“求中郎大人加派人手寻我大兄。”

朱儁扶起孙静,急切的问道:“到底何事?文台怎会不见?”

听到朱儁的问话,孙静呜咽着说道:“我大兄看到有那黄巾贼首领军奔逃,于是便追了上去。他单人独骑在前,后面的兵卒被甩的太远,就失了踪迹。后来那溃逃的贼军被剿杀之后,众人一直未见到我大兄。我们已经寻了半日,也一直未见到大兄踪迹。”

朱儁皱着眉头,沉声说道:“这等事情,为何不早报来于我。”

孙静惭愧的低着头说道:“当时太过心急,忘记禀报。也觉得大兄可能只是负伤在战场某处,便与众人四处寻找。只是这半天来,一直未找到……”话未说完,孙静又低声抽泣。

朱儁听罢后,气的冷哼一声,然后立即吩咐兵卒四处寻找孙坚。

众人正说着话,被调遣的兵卒还未出营门,军营外便跑回来一匹马,马身上还有零星血迹。只听有兵卒大喊:这正是孙司马的坐骑。

朱儁等人听罢之后大步走到马跟前,出声问道:“文台人呢?”

那兵吏答道:“只有这畜生回来,未曾看到孙司马。”

刘和上前一步,看了看眼前这匹马,向朱儁说道:“听孙司马曾言,这匹马伴其日久,感情深厚。既然马回来了,那么大家就让这马儿领路,或许可找到孙司马所在之处。”

众人一听也急忙出言附和,孙静更是迫不及待,领着孙坚的部曲急匆匆的出营。

看着匆忙远去的众人,朱儁叹了口气。刘和一旁劝慰道:“孙司马武技高决,虽孤身而险,想来也未必有性命之忧,中郎大可放心。”

果不其然,约半个多时辰后,一行人架着孙坚回到了营内,朱儁急忙上前询问。

原来而黄巾军因为溃败而四散,孙坚一路狂追,就盯着吐血晕倒的韩忠紧紧不放。最后在斩杀了数十名韩忠的亲卫后,终于将韩忠擒拿,而孙坚也因为负伤多处,失血太多晕倒在草丛中。幸亏他的这匹老马聪慧,跑回了营中,这才让众人顺着这匹老马的足迹找到了孙坚。

醒来后的孙坚,因为无法起身,拱手向朱儁说道:“属下不负中郎之命,未让其贼首逃脱,现已将韩忠擒拿,现可交军命。”

朱儁看着满身创伤的孙坚,激动的大喊了几声好。

旁边的刘和眼中神色复杂,由衷的说道:“孙司马真乃江东猛虎,世之英雄也。”

在场众人无一不被孙坚的勇猛坚韧所折服,秦颉也大声赞叹。“孙司马擒其贼首韩忠,汉升射杀另一贼首孙夏。我南阳就此当无忧矣。”

只听被秦颉夸赞的黄忠拱了拱手说道:“与孙司马相较,卑职些微寸功不值一提。”

孙静等人看着躺在一旁的孙坚,激动的浑身颤栗,满脸自豪之色。

由于心腹爱将孙坚被找回,朱儁也松了口气,转身看了看被捆绑一侧的韩忠,而后向秦颉问道:“秦太守觉得此贼当如何处置?”

秦颉盯着奄奄一息的韩忠,面露愤恨之色。毫不犹豫的说道:“立斩!”

朱儁点了点头,不再多说。自己心里也是这么个意思,斩了此人南阳黄巾再无首领。

大战之后的几日,大军分散成多股部队,由各个司马率领,巡视和扫荡山野之间零星逃散的黄巾余众。

由于叛乱基本平定,朱儁也写了奏报,给一众人等报功上奏。

还没等到封赏的诏书,便看到朝廷羁押卢植,更换领将的邸报。

朱儁手持邸报,在议事大厅之内闭目沉思。率先匆匆而来的秦颉和徐缪看完邸报后长吁短叹,咒骂宦官误国。

刘和跟孙坚等人也被朱儁召唤到大厅,众人传阅邸报之后,顿时大惊。

孙坚不解的问道:“那卢中郎在冀州之地连战连捷,现在逼的太平道余孽只能独守广宗城中,为何还会获罪回洛阳?战事当紧之中,临阵换帅乃是大忌啊!”

朱儁忿恨的说道:“那宦官派人诬陷子干(卢植字),目的就是不想让子干独得这平灭太平道首领的功劳。这等奸阉竟然敢拿战事要挟,心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大汉社稷。”

孙坚等人对于朝廷高层的政治博弈还不是很理解,听完朱儁的解释后更加疑惑。而朱儁也没有心思详细解释,看了眼孙坚后,略显内疚的说道:“文台,此次你立了大功。但是朝中宦官乱权,你先暂时继续做别部司马吧,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争讨封赏。”

孙坚愕然无语,脸色憋的通红,没想到自己拼死获得的战功,竟落得毫无封赏的地步。

不敢当着朱儁的面有所抱怨,只能无奈的说道:“属下能有今日已是多赖中郎提拔之恩,朝中有奸佞横行,非中郎之过。”

朱儁摆了摆手,似乎不愿在此事上多言。

刘和看气氛有些不对,出言说道:“陛下派遣董卓任东中郎将,估计一时间难克黄巾之乱,反而有战败之祸啊!”

孙坚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皱着眉头问道:“这董卓乃是何人?竟能替代卢中郎。”

朱儁说道:“这董卓是在先帝时期的羽林郎出身,早年曾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然明在西北两疆征讨叛乱。辗转在西北任戊己校尉,后来被人揭发贪腐滥杀之事而罢官解职。之前在袁司徒府上做掾吏。这次子干无端获罪,袁司徒估计也是无可奈何,一时间也只能让其官拜东中郎将,接替子干去往冀州平叛了。”

旁边的徐缪倒是没兴趣了解董卓的出身,反而对刘和所说董卓会战败之祸颇有不解。向刘和问道:“玄泰怎知这董卓去往冀州会有战败之祸?”

刘和解释道:“北军众将跟随卢中郎一路平定冀州,进而把张角围困在广宗城内,眼看大功可成,卢中郎却被朝廷定罪押解回京,其部下定然惶恐不安,哪儿还有心思作战。这董中郎只身前往冀州,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树立威信,指挥北军取得胜利。”

徐缪听罢后,微微颔首显得颇为认同。朱儁喟然长叹,不再想说此事,转身对着刘和说道:“你父亲已经动身准备前往冀州任甘陵国相,以持节之臣整顿冀州民生,你可知晓?”

刘和答道:“属下已得家中仆役汇报,正想跟朱中郎说此事。南阳战事已平,想来也不会再有大战。而家父去往冀州,身为人子想领兵前往,助家父一臂之力。”

“你想去冀州?”

“还望朱中郎成全,给分派兵卒,让属下率领部众前往冀州。”

朱儁沉思片刻,然后问道:“你是担心那董卓兵败,冀州叛乱再起?”

刘和点了点头,说道:“属下认为若是董中郎难以统帅北军取胜,必然和卢中郎下场相似。到时候冀州局势再乱,地方上必然难以管束,家父虽持节,却无兵。所以属下才欲往冀州一行,到时候汇合皇甫中郎,既可平叛乱隐患,也能再建功勋。”

朱儁点点头,说道:“大战刚过,这几日还在整军,你也不必急于一时,再等上几日。我给你原先的部曲把人数补充完整,再派遣一千人同行,确保你北上无忧。”

刘和心中大喜,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随即向朱儁连连拜谢。

而此时河南境内,洛阳城外。

准备前往冀州的刘虞和从冀州被押解回洛阳的卢植不期而遇。

“子干……何其苦也……”

“伯安何故小女儿姿态?自从幽州一见,与伯安相谈甚欢。今日冀州之势已在朝廷一边,太平道逆贼不足为虑。此时有伯安前往冀州,当地百姓民事有望矣。”

“文饶大人已经说动三公同时为子干求情,只待冀州黄巾贼平定之后,便是子干重见天日之时。”

卢植抿了抿嘴,拍着刘虞的手臂,露出一丝苦笑,说道:“此宦官之祸,也只有尔等宗亲才能向天子谏言。伯安,有劳了。”

刘虞颇感无奈的说道:“天子多信阉宦之言,吾等虽时而蒙冤,但自求无愧于大汉社稷。子干乃国之栋梁,且放心,此事天下士人定不与那些阉人干休,必保子干安然无恙。”

卢植无语长叹,朝刘虞拱了拱手后,乘着囚车缓缓离去。

余晖洒在大地,一行人的影子被拉的很长。远处高耸的洛阳显得庞大而笨拙,仿佛一只巨大的石兽,红色的霞光在此时让其更显格外狰狞。

刘虞看着卢植逐渐远去,心头泛出一丝苦涩。卢植乃是大贤之才,如今却因一个区区小黄门的诬告而从战场前线被押解回京,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这会让多少忠臣志士心寒意冷,又会让多少肝胆壮士报国无门。

“主公……我们还得在入暮之前赶到前面的亭驿。”

随行的家臣看刘虞久久无语,呆立不动,只得轻声出言提醒。

刘虞轻叹一声,背向阳光,缓步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