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三生愿 > 第二十章 告密者唐周

三生愿 第二十章 告密者唐周

作者:夜月双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12 来源:258中文

光和六年,冬。

刘和已经是尚书台的郎中,东海郡的太守在前几日举荐刘和为孝廉。现在的刘和算是天子近臣了,虽然官职不大,但有的时候还会因特殊事宜跟随天子参加朝会。

崇德殿。朝会,议政许久后,有人高呼:臣有要事禀奏。

或许是因为前面的议政很顺利,天子似乎心情不错,笑着说道:“陶卿有何要事?”

要奏事的大臣正是号称洛阳八公子中最具声望的刘陶,刘子奇,被太学诸生敬称为自李膺之后的天下楷模刘子奇。

“当今天下有钜鹿张角其人,以奉黄、老之道,建太平道。以符水予愚民治病,得信徒有百万之众。时时言黄天在上,天下大吉。可见其谋逆之心已昭然若揭,臣恳求陛下抓捕此人及门徒,否则此人若叛,则必然天下震荡。”

刘陶刚刚说完,另一人也站了出来,高声附议。

天子看了眼附议的人,顿时有些疑惑。因为附议的人是鸿都门学出来的乐松。鸿都门学是当今天子为了对抗太学诸生而新建的一所学府,里面以教授音律绘画,诗词歌赋为主。经学为主的官僚士子们一向看不起鸿都门学的人,认为是阿谀奉承之辈。为何今日身为太学领袖的刘陶会和乐松一起参奏?

天子眯着眼睛,盯着二人看了一会儿。扭头向旁边的张让问道:“太平道?张角?”

张让躬身答道:“想来不过也就是传道之人,救的人多了些,在民间有些声望罢了。”

刘陶听完张让的解释,顿时大怒。“汝这奸阉,还敢蒙蔽天子?”

张让脸色一沉,冷声说道:“刘御史,朝堂之上,如此大声咆哮,乃是失仪之罪。”

“陛下……”

天子摆了摆手,不愿听二人争执。“众卿还有何要事?”

“陛下!奸阉乱朝,当处以极刑。否则朝纲不振,乾坤不明!”一声突兀的大喊,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刘和一看原来是同在尚书台的同僚杨琦,字公挺。此人出生于弘农杨氏,跟刘和还有点亲戚关系。刚进入尚书台的时候,这位杨大人还对刘和指点过一些处理政事的方法。

天子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杨琦,神色不悦的问道:“杨卿,何以乱朝?”

杨琦大声说道:“陛下,这些阉宦之人,先有封谞假传圣旨,盗卖皇室之物。现如今刘御史向陛下禀奏国家大事,而阉宦竟然堂而皇之的在一旁欺瞒陛下。明明已是迫在眉睫之乱,却向陛下说无关紧要。这等行为还不是乱朝吗?”

杨琦说完之后,其余大臣纷纷附言上奏。

天子听了几句,心中有些反感。弹劾这些老中官的奏章,最近这段时间隔三差五就会呈奏一批,所以天子对此毫无惊讶之处。无非就是这些老中官们贪赃枉法,任人唯亲之类的事情。天子心里也清楚,只不过不愿处理罢了。

天子也明白,谁家门生故吏没有贪官污吏,无论是各州郡地方上,还是朝廷中央,这种贪渎之人数不胜数,重要的是这个职位上的人,是听谁的话。

这些门阀世族经营百年,势力庞大,要是没有宦官的势力压着,这些地方上的士人心里哪儿还有自己这个天子。

天子冷笑一声,心思也不知忽然转到了哪里,便向杨琦问道:“朕与先帝相较如何?”

杨琦看天子有意岔开话题,没好气的答道:“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

天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随即意识到这是一句反讽。意思是自己和先帝比起来不相上下,都不是什么明君圣主。没想到这个杨琦还是真是傲骨铮铮,在朝堂上当着自己,当着众大臣的面,还敢如此的讽刺自己。

天子的脸色一沉,不悦的反击道:“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杨琦曾祖便是天子所说的杨震,杨震此人乃被称为关西孔夫子,而且为人刚烈正直,不畏权贵。当年孝顺皇帝曾言:故太尉震,正直是与,朕亦不与争锋。可见当年杨震的刚直何等出名,就连皇帝都不得不承认杨震的刚直忠烈。

杨琦一听天子反言相激,正待再次出声相驳,被旁边的刘宽拉了一下袖袍,硬生生忍住了。因为天子最后所说死后必复致大鸟,乃是说杨琦死于非命,尸体被鸟所食。能激的天子说出这等话来,显然天子是非常生气了。

众人看天子竟然与杨琦都辩驳的快吵起来了,一时无语。天子环视一边朝会的臣子,冷哼一声,甩了甩袖子,转身离去了。

刘陶喟然长叹,只得无奈退朝。

响午时分,刘和将尚书台的各项文书整理归类之后,便准备回家了。当今天子算不上一个勤政的人,尚书台的奏疏并不算多。大部分政事都被三公府处理掉了,只有涉及到大量钱财,或者两千石的官吏任职,才会送到天子的尚书台。而天子的平日里批阅奏章也不算多,除了比较紧急的以外,大部分也都放在一边。

由于快到新年之际,所以大家也都显得疲懒了一些。刘和早早回到家中,却看到了父亲刘虞面色严肃而沉重。平日里父亲这个时间很少在府中,今日有所反常,而且面色不愉。

刘和上前想向父亲询问,还未等说出口,便从后院走出一人,到刘虞面前躬身施礼,而后向刘虞说道:“主公,人已经先安排在东小院内,家中侍卫和文饶公的门客一起监视。”

刘虞点了点头,让后向此人介绍了一下刘和。

此人看向刘和后,同样躬身施礼,言称少主。刘和听到这等称呼,心有所明,只有父亲的家臣才会称父亲为主公。可是之前的家臣刘和大部分都见过,确实从未见过此人。

而此人身材高大魁梧,臂膀粗壮,一看就是彪悍勇猛之士。

这时刘虞开口向刘和说明了此人的身份。“这是吾之腹心,名尾敦,自厚忠。为父去往幽州之前就随在身侧,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外地,今日才回到洛阳。”

刘虞介绍完之后,便不再言语。屋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那尾敦似乎还有些事情想向刘虞禀报,但是刘和在场他又不知道是否该说。

沉吟片刻之后,尾敦想了想,刘和乃是少主,虽然年少,而且主公的事情一直没有参与,但是也不应当避讳。便向刘虞说道:“主公,这人现在已经无路可走,所言应当不虚,那太平道谋划已久,而且今日距离三月初五已经时日不长,主公当早做决断。”

刘和听到了太平道,又听到三月初五,心中猛的一惊,脱口而出。“太平道准备叛乱了?”

尾敦看向刘和,点头称是。

刘虞还在沉思。刘和盯着尾敦看了一会儿,问道:“你刚才所说被关在东小院内的人是谁?难道是太平道中之人?”

尾敦点了点头,说道:“此人名叫唐周,乃是太平道首领张角的弟子之一,年初我随主公来到洛阳,主公和文饶公、杨太尉商议后,由我去接近太平道之人,探查其太平道的谋划。今年夏初之时,陶君定计,由我执行,最终逼反了此人。现在这唐周已经带着张角的密令来联系他们洛阳的渠帅,准备定在三月初五起事。”

刘和心中顿起波澜,虽然尾敦没有细说如何逼反唐周,但是想来这等布局谋划的执行过程必定精妙而危险。原来历史上唐周反叛张角成为告密者,竟然是父亲等人的谋划,实在是不可思议。那今日朝堂上刘陶的上疏是什么目的?难道不怕打草惊蛇?

“父亲,今日朝堂之上,陶君上奏天子太平道反叛谋逆之事……”

刘虞挥手打断了刘和担忧的言语,出声说道:“这乃是子奇预立之言。谋逆乃是诛族重罪,只要有所沾染,难免是个家毁人亡的结局。子奇预先向天子说明,就是为了替士人们把责任摘除掉。日后太平道起事了,宦官也无法诬蔑士人,即便向天子进了谗言,有这先前的预立之言,才不会让天子被蒙蔽,听信宦官的诬陷。”

刘和对于父亲他们这些老官吏缜密的心思,实在是佩服之至。做一件事情,几乎把能考虑到的情况全部考虑清楚,不仅要看透自己可能面临的责任和形势,还要看透其他势力的情形。不仅要想办法保全自身,还要留下机会反击对手。

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者,果然都是高人智士。

“父亲,既然如此,确实当早下决心。这太平道举事在即,谋逆之事已然泄漏,若是不能立即扑灭,其形势可能会难以控制,则大汉危矣。”

刘虞有些担忧的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根据这唐周所言,太平道的势力早已超出了吾等的想象。之前只以为其信徒众多,即便叛乱也不过是一群流民罢了。可是没想到张角此人竟然有惊世之才,不仅信众无数,还早已训练了兵卒,其手下共有三十六方,每方万余人,各有三十六名渠帅统领。若其叛乱……”

“正是如此,父亲才应当机立断。其兵势已成,无论是否能成功抓捕张角,其部众也定然会造反。如果能迅速抓捕张角,那其太平道失去首领,必然是分散四处叛乱,朝廷逐一平叛即可。如果不能抓捕到张角,也要必须立即出兵平叛。那张角所掌兵卒虽多,不可能聚集一处。而且如此庞大的军队,也不可能都是精锐。朝廷只有趁其未合一处之时,命精锐大军逐一击破,才有可能迅速扑灭叛乱。”

刘虞听完刘和的劝说后,先是一阵沉默,片刻后猛的站了起来,对尾敦说道:“厚忠,立即去请文饶公、杨太尉,及子奇来府上,就说要事商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