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沈老爹便带着十来个人聚在沈家湖租住的那家小院中。二·八·中·文·网等吉时临近,他们就会集体转移到沈记“好再来”食坊。
此时,方天林正在离他们住处不远的另一处小院中,那里现在已经成了沈记薯片加工作坊。
魏晓东五人、沈家湖夫妻和沈家溪夫妻,外加一个从安阳村叫过来的沈松,一共十人,正在仔细聆听方天林讲解叫卖薯片的要领。
等弄清楚所有注意事项后,十人推着十辆手推车分批满载而出。
此前还没人注意到,等十人穿着统一服装从巷子里走过,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靖朝很忌讳白色,方天林便用其他素色衣衫代替。男的一律浅蓝色,女的嫩绿色,色调都不深,有什么污渍一瞧就明白,让人看了心里舒坦,没准被孩子一撒娇卖乖就舍得花钱买了。
方天林没做任何宣传,就连薛家也只是昨天才派人去通知,他估摸着也就薛广林一人会上门恭贺。对此沈家人早就习惯,心头再兴不起半点波澜。
当然,这么做并不意味着方天林不重视广告的效用,恰恰相反,他很清楚广告狂轰滥炸的功效。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种口口相传用口碑带动生意的做法,起效时间太慢,而且很难传到外地去。或许帝京得知薯片这样新吃食时,旁人记住的未必就是沈记“好再来”食坊,而是其他能量更大的商家。
十辆手推车在出了巷子后,立刻散开,循着昨晚商量好的路径各自奔向目的地。
沈家人对云州城西区这边可能不陌生,但对于各种私下里的规矩就抓瞎了,纷纷在乞丐向导们的带领下,朝着各个集市口行进。
现在时间尚早,早市上人来人往,柳橙在王三指点下,将手推车停在一个空的摊位上。
待车停稳后,柳橙将各种试吃的薯片都摆放到台面上,插上标价,后面则放着对应口味薯片的藤筐,这就是他今天要卖的货物。
怎么吆喝昨晚就培训过,但面对如织的人流真正大声喊出口时,柳橙依旧涨红了脸。
“各位大哥大姐、小弟小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品吃食,免费试吃,先到先得,晚了可就没了。”
柳橙才一吆喝上,就有人围在摊子前,免费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这是什么?”
“这位婶子,这叫薯片,具体什么做的,先卖一个关子,您吃过之后不妨猜上一猜。”柳橙先取了一片放在嘴里慢慢嚼,完了指着最前面那一排盘子耐心地一一指明口味,“这是原味,这是麻辣味……您拿签子插一片尝尝。”
本来众人还在犹豫,新东西吗,一时又看不出来那是什么,自然不敢妄动,见卖主都吃上了,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外加飘散在空中的香味,引得他们胃部都不停蠕动,有好几人没经受住诱惑,都开始挑着自己喜欢的试吃,手脚快的甚至比刚才第一个问话的大婶还先吃上。
“嗯,味道不错,怎么卖的?”
“绿色花纹盘子中的这几种都二十文一斤,蓝色花纹那些三十文一斤,红色的五十文一斤。”
方天林话落,房内一片静寂,落针可闻。
这可比卖羊肉那会还让人惊诧,那东西毕竟养了两年多才得那么几只,况且羊肉本身价格就高,一只普通羊就能卖个一两左右。薯片却是用最低价的粮食土豆制成,纵使算上各种损耗成本其实也不低,利润却依旧相当可观。最主要的一点便是这门生意谁都能做,不像方天林养的羊动用了空间水,旁人就是想仿照也无处着手。
“老三媳妇,你跟家河请的那个厨师可靠吗?”沈老爹最先回过神来,面上写满了担忧。
“爹,没事,那厨师就只负责炸薯片,各种口味配方都是我们自己调的,就算有人将他挖走,甚至偷了作料出去,短时间内想要破解也没那么容易。”方天林没说的是,其中有两种是出自乾元族之手,调味品很是特殊,是经过多种植物提取而来,任他们想破脑袋估计都想不出来。至于其他配方,不是靖朝没有,就是口味不符合,没法用。
“这就好,这就好。对了,铺子生意这么好,会不会有人下绊子?”沈老爹刚放回原位的心騰地又悬起来。
“这个不好说。”方天林思忖片刻,没有把话说满,“有点身家的人怕是都看不上,一天销售额还不到三十两,也就一顿饭一件衣服的事,随手抖搂一下就有。不过我也不敢保证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毕竟薯片的利润相当可观,只要量上去,赚头可着实不少。”
“要是有人打食坊主意怎么办?”
“只要不是碰上恶意满满的商家,就跟他们合作,若想要独自吞下食坊,就主动去找其他商家甚至他们对家合作,宁可少赚点也总比被吃得连渣都不剩要好。”方天林早有准备。现在沈家还很弱小,被人趁机占便宜也没什么好抱怨,等沈家站稳脚跟,那就有了话语权,到时就不是谁想欺就能欺。
接下来一段日子倒是风平浪静,过了头几天生意高峰期之后,食坊销售量逐渐平稳。
等手头一有余钱,方天便又招了些人手,其中食坊招了六人,掌柜和帐房各一个,店伙计四个,作坊那边则又雇了一个厨师,两个刀工,还请了几个打下手的,负责洗涮烧火之类。
移动摊也全换成魏晓东的同行,自此沈家人彻底解放出来。
沈家湖负责薯片作坊正常运作,沈家溪负责各种食材采买,沈家海则管着薯片包装一事,除了精致的礼盒之外,简单的藤盒木盒都交给安阳村民制作,其中以跟沈家一道过来的广延村民优先。
安阳村民得到实惠后,排外情绪明显削弱许多,沈家一行人就此在村子里安定下来。
食坊目前还只有薯片一种,货物太过单一,简直愧对食坊这个名称,一等铺子进入正轨,方天林便开始鼓捣鱼片一事。
刚弄出像样的成品,还来不及去云州港看看,食坊请的许掌柜便递过来一张单子:“东家,这笔订单接不接?”
“一万斤?”方天林眼里闪过惊讶。近来铺子里倒是陆续收到了一些订单,但量都不大,少的几十斤,多的也只有几百斤,上千斤的一个都没有,一万斤更是闻所未闻,“这家什么来头?”
“是个海商,专做沿海生意,将货物从南方运到北方,再从北方运到南方,赚取中间差价。”
“要求二十天内完工,只要上品薯片,违约金高达五百两,和货物售价相仿,有意思。”像是想到什么,方天林笑了,“只要付足定金,这笔生意接了,你跟他约个时间签契约。”
许掌柜点头应下,转身匆匆离去。这可是笔大单子,要是生意真成了,他就能拿个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