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盗墓风云 > 第131章 “花样年华”

盗墓风云 第131章 “花样年华”

作者:瞿海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56:02 来源:258中文

吃的浑身热乎乎的,意犹未尽。,熏黑的烟囱,四处散落的木柴,馄饨汤里淡淡的柴火香。

阿爹再要了一碗中混沌。父子俩分着吃完,这才心满意足的结完账回家走。

这时候虽然已立春,但是晚上气温很低。

阿爹搓搓脸,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寒冬之下,一碗柴火馄饨还真就是上海人的慰藉。”

一边走,阿爹一边说道:“侬晓得伐,中国人吃馄饨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甚至比吃饺子的历史还要早。”

他说,不过,关于馄饨的来历,倒是有点“混沌”的。

馄饨源自北方,“馄饨”两字的来历,据说与“油贼桧”异曲同工。当年北方匈奴常来骚扰,名为浑氏和屯氏的两首领凶残而令人恨之入骨。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以食之解恨,于是有了“馄饨”之称。

又比如,冬至馄饨的习俗始于南宋,相传馄饨之形犹如鸡卵,有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与“混沌”谐音,人们以打破混沌清朗天地来。

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到底是谁最早发明了这种用面皮裹上肉馅,煮熟后连汤食之的食物。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吃食一经出现,就很快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普罗大众的小吃。

南北朝时,颜氏家训就有“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说法。除了的记载外,新疆出土的唐代墓葬文物中,也发现了四只馄饨和一只饺子被放在木碗中的遗迹,形状和现在的馄饨与饺子相同。

再比如讲,馄饨的花名很多,南北方馄饨叫法差异大,又以馄饨、云吞、抄手三种最为流行。,

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福建和台湾称扁食、扁肉,武汉一地有叫水饺,湖北其他地又称包面,皖南呼为“包袱”,上海等江南地区统称为“馄饨”。

这些叫法,大约是从吃相上着眼。云吞者,如云吞日月,形容吃馄饨连汤带水一起吃下是极形象的抄手者,汤中有辣椒,吃起来如冬围炉火,袖起双手,唇触碗边,不必用筷箸,亦不必执羹匙,就可风卷残云。

上海人爱馄饨是出了名的,馄饨可以讲是不少上海人的“心头好”。

每天在喧闹的早市一角里吃碗柴爿馄饨,似乎那才是最圆满的早晨。到了冬天的夜晚,更是欢喜在路边摊寻觅一碗柴爿馄饨。

小巧、精致、简约。馄饨可大可而“中馄饨”也许只有上海人包得出、叫得响、卖得动。它浸润着海派商业经营之道,大有大的价格,小有小的价钿,而中馄饨的出现,又多了一道标价。

上海人的馄饨,馅子多种多样,素的荤的荤素搭配,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尽可满足不同口味馄饨可作早餐,也能当正餐,能配角能主角,甚至当作营养餐,完全由食客做主了,而且价格低廉。

而无论是大馄饨,还是中小馄饨无论在家里自煮吃,还是店内堂吃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假日打牙祭,都很简洁、便利而快捷。当然在一些考究的店家,如果还配有紫菜、蛋皮、开洋等,那么这碗馄饨的味道,肯定就是小辰光的最爱了。

小毛听的似懂非懂,把两只手放在耳朵上,跺脚赶路。不响。

阿爹又说道:“当然了,馄饨衍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也让人难以忘怀的。”

小毛抬头笑笑,说道:“故事我欢喜听的。”

阿爹摸摸头,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说的是有一个小囡,因为被妈妈责罚离家出走大半天,尽管肚子早已前肚贴后背,但不想回家。

前弄堂卖柴爿馄饨的李家老爹在路旁发现了小囡,他没有将小囡直接送回去而是先带回自己家里。端上一碗油花飘香的馄饨,看着十分委屈的小囡咽着口水欲说什么,老爹慈祥地说,吃吧!

小囡狼吞虎咽一碗馄饨入了肚,连声说道,老爹侬真好,老爹侬真好。

老爹讲,阿囡今年12岁了吧?小囡点头。

老爹又讲,给老爹算算账。哦,一日三顿饭,一年365天有几顿?1095顿!那么12年多少顿?13140顿。阿囡的心算不错!你想想,吃了一碗馄饨,就说老爹是好人!那么,你爸妈12年给阿囡吃了多少顿饭?13140顿!一万多倍啊!

小囡听着听着明白了老爹的用意,赶紧回了家。一碗馄饨让小囡从此领悟了养育之恩。

“我小辰光,老师教我们敬重父母的教诲,往往讲的就是这样一碗馄饨的故事。”

阿爹看看小毛,说道:“再给你讲一个我小辰光的故事好了。”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大伯都还住在塘桥那边。那时候年纪爷爷奶奶上班,放学后晚上没人管我们,有时候会去同一个弄堂的邻居家玩耍。

邻居太太是个谨小慎微的旧军官夫人,当时低调安分地在街道生产组绣花。但每每我们去玩,那夫人就叮嘱我们兄弟俩拿一只保温桶出去,打上两碗“柴爿馄饨”来解馋。一碗她自己吃,一碗给我们俩。

在军官太太红木家具环绕的房间里,换上旗袍的夫人用镶金丝的陶瓷勺子,一个个地把小混沌舀出来,慢吞吞优雅地放进口中,抿着嘴吃,然后露出来极大满足地表情。

从此兄弟俩心里晓得,原来纵使在大时代的夹缝里,人还会为了吃一口好菜而费尽心思。那就是生活的韧劲,也是这个市民社会教会他们的永恒乐趣。

小毛冷不丁问:“我们家有在塘桥住过的吗?”

阿爹脚步停顿了一下,靠近小毛,搂住他瘦小的肩膀。但是终归最后什么也没有再往下说。

很多年以后,小毛看到花样年华这部电影。

对上海有着很浓情结的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面有一个情节:深夜,灯光昏暗的弄堂里,蒸汽腾腾的馄饨摊子,沁人心脾的味道,身穿华丽旗袍的摩登女子,神情愁苦的西装男子

“苏太太”每晚换一件旗袍,穿了登登样样,拎着个保温桶出去,没成想她精心打扮就为出门买一碗馄饨。

足可以想见“柴爿馄饨”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小毛突然间就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这种正宗的街头“柴爿馄饨”。

他觉得,“柴爿馄饨”的一拿一捏,尽管五根手指软硬劲不同,用力的角度也有区别,但是不用过多的言语,演绎的其实更像是一种骨子里就透着暧昧的食物,而且伴着时间的发酵,回忆起来似乎更加美味。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