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盗墓风云 > 第15章 烂泥渡路

盗墓风云 第15章 烂泥渡路

作者:瞿海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56:02 来源:258中文

礼拜天,堂哥搭渡轮过来浦东。小毛和“四眼”,还有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在东昌路渡口与他汇合。

四人互相都认识。堂哥首先详细的讲解了他这次浦东实地考察的计划安排。他选择的第一站,竟然是烂泥渡路。

初春时节,尽管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枝头的绿意,才只有那么一星点儿,若有若无,但总是连空气都给人以放松的轻快感觉。

这天虽是阴天,但是好哥们见面,小毛他们心情都不错。渡口上来东昌路往前不远,大拐就是烂泥渡路。四人骑脚踏车沿路一直往前慢悠悠的行进。

小毛的高中同学叫谢雨生,一般都喊他“阿生”,今年大学毕业。不过他学的是经济管理,现在一家报社财贸新闻组实习。

这位高中同学和小毛关系一直很要好,昨晚回家的渡轮上和小毛偶尔相遇,听小毛说了堂哥要过来浦东的事情。他认识堂哥,知道堂哥是名校高材生,又在核心部门任职,刚好这天有时间,就一道过来了。

一路前行,满目所见大街上全是一片片密密麻麻的平房或棚户,几乎看不到一栋高楼。

堂哥这次考察很细致,不时地还往旁边的小巷弄堂里钻进去看看。里面不少居民因为居住条件窘迫,在公用部位随意搭建,使原本就狭窄的弄堂显得更为杂乱拥挤,最窄的地方不要说是脚踏车,人甚至都需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小毛对这条每天的必经之路自然再熟悉不过。还是他很小的辰光就听大人说起过一句调侃的俗语:“黄浦江边有条烂泥路,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

只有游龙路上的浦东自来水厂绿色圆柱形的水塔以及绿色琉璃瓦的办公楼,算是一处显得有些亮点的特别地方了。

游龙路和小毛家所在的花园石桥路其实是一条路,只是被烂泥渡路一分为二。关于这条路的名字,有一个来历。说是原先黄浦江有条支流,据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乘龙船下江南时曾在此河边停泊,上岸游访,故称游龙港。

游龙路的两侧为居民住宅区,路的西端为的浦东自来水厂,北侧还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浦东自来水厂是上海第一家市办水厂。

转回到烂泥渡路,“四眼”对这里当然也很熟悉。他一边骑车,一边撇撇嘴不解地问道:“阿哥,这条烂泥渡路,讲实话我闭着眼睛都能往前走到小毛家里的。”

堂哥看看“四眼”,笑笑说道:“街道熟悉是不假,可是这条路的历史你能说得上来吗?”

“四眼”就只是骑车,不响了。

堂哥之所以选择这条烂泥渡路,其实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他说道:“烂泥渡路现在虽然已经是柏油马路了,但看上去也只不过是一条比较窄,四五米宽的普通马路而已。要说它闻名遐迩,可能难令老上海信服,但我认为它至少在我们浦东人的心目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烂泥渡路”要说清它的来历,还得从黄浦江上摆渡业的形成说起。

黄浦江原本仅作通航,没有摆渡。黄浦江在陆家嘴这里形成了一个大转弯,潮涨潮落时有大量泥沙在这里囤积,一般疏浚和清淤河道挖起的大量河泥,都会一船一船地运至黄浦江转弯处的浦东江岸填置。

这样一来浦东的江岸线迅速向外扩伸,生成了新地块。新延伸的土地上河网交叉密集,便于农业浇灌,大批以捕鱼为生的先民们及足先登来此定居。随着居民的倍增,居民们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以前黄浦江上没有建桥能力,两岸的交往,只能是全仰仗渡船解决。

早在明朝,洋泾、东沟等地就已经有了渡口。清代开始设有官渡,由政府管理,又称为“义渡”。至清朝中期,已在八个地区形成一定市场的渡口,分别是老白渡、赖义渡、陆家渡、高昌渡、南仓渡、永济渡、杨家渡和周家渡,也就是闻名浦江的“八长渡”。

上海开埠后,浦西外滩沿岸逐步繁荣。世纪初,随着沿江纺织厂,英美烟厂等一大批中外厂、栈的落户陆家嘴,在陆家嘴地区占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赖义渡”,逐渐发展成浦东地区繁华集镇。

当时街上茶楼酒馆、南北杂货、肉店鱼摊、香烛锡箔、新老当铺密布全街,协兴戏馆、高乐照相馆、典当行的先后开业,渡口前逐步闹猛起来。浦东从东昌路到陆家嘴这段江边也都是小划子小舢板的码头,每天有很多人从这儿乘划子过江去做生意,卖蔬菜、卖大米、卖盐等等。

慢慢地,这一带开始厂栈林立,人流增加,点摊宅主,鳞次栉比,商店行号陆续开设。大批湖北、江苏籍码头工人在赖义渡附近搭棚栖居,沿护塘宅舍毗连。小毛的阿爷正是这时候到的浦东。

后来,渡口前这条用弹格子作路面的道路正式定名为“赖义渡路”,不仅成为一条热闹、嘈杂、拥挤的距黄浦江最近的南北向商业街,亦成为贯通陆家嘴地区南北交通的干道。

抗战期间,“赖义渡路”沿街的部分商店被烧毁,失去了商业街的功能,大批客商转移到不远处的东昌路。“赖义渡码头”逐渐湮没,被移作货栈。

黄浦江经常涨潮,有时早晚两次潮水漫上岸。很长时期,赖义渡一带卫生条件差,道路常年泥泞泥土潮湿,还有坑坑洼洼的积水。因为来往人多,千百双脚天天在这块泥浆路上拔进拔出,等于在淘泥浆,这一来路就更难走了。

日久,“赖义渡”被俗称“烂泥渡”,“赖义渡路”也被叫成“烂泥渡路”。久而久之,烂泥渡路反而成了正式路名。

中途稍事休息,四人找机会寻了一座仓库进去。站在仓库最高处,可以清晰地看见对岸浦西外滩电车来来往往,高楼林立,恍如两个世界。

良久,堂哥说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像我们上海这样,一江两岸这样畸形发展的。”

小毛感叹说:“是的啊。直到现在,老一辈仍会将去浦西称作去上海。浦东和浦西的生活品质截然不同,所以才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个说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