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天之梦—探险 >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时代的变化

天之梦—探险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时代的变化

作者:王大火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03:40 来源:258中文

九二年是农历狗年,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三十早上才停了下来,刘琅早上六点就从家里爬了起来,照理和父亲、二叔以及老叔到市场上去买年货。

其实刘家不缺年货,如果想买什么买不到?但是一些年货还是要等到这一天购买,毕竟三十天起早赶集是很多人家的传统,如果不到集市上溜达溜达似乎这个年不完整。

当年露天的马家堡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了半封闭的市场,菜农们不会再经受风吹雨淋,这里也渐渐成为了阜城一处主要的农贸市场,每天菜农们都会在这里买卖,不只是在初一十五赶集时才出现,政府部门也设立了马家堡菜市场管理办公室,让菜农们按照规定进行贩卖,市场的脏乱差等现象也都消失了,一切都走向了正规。

不过年三十儿的早市跟菜市场不同,依旧是来沿袭集市的方式,所有菜农也不会进到菜市场里面去买卖,他们全都在外面露天叫卖,毕竟早市的时间很短,从五点多钟开始到上午九点多钟便结束了。

很多菜农一年就来马家堡一次,常常是天不亮就从家出发,他们大都住在距离市区十几公里的农村,赶着马车要几个小时才来到这里,如此辛苦就为了买个好价钱过一个好年,几年后马车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货车,当然,那个时候阜城也不再只有几家农贸市场,老百姓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食物了。

如今的阜城,不,应该说如今的国家物资已经比前几年好很多了,这从最基层的菜市场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以前没有的菜品也出现了。

牛羊肉这样的食物不再少见,成砣的海货也随处可见,最新鲜的是几辆马车上堆着西红柿和茄子这样的蔬菜,要知道现在可是隆冬腊月,而这些是在秋季才有的蔬菜,没人能够把这些蔬菜保存到现在这个时候。

这些当然不是保存下来的蔬菜,而是大棚种植,从去年开始阜城在周边农村引入了现代化新农业技术,也就是大棚种植,所谓的大棚自然就是塑料薄膜,可以阻挡寒冷,里面生上炉子在冬天都能保持二十多度的温度,于是反季蔬菜出现了,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加丰富起来,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也能迟到各类新鲜蔬菜。

这在十年后,乃至五年后都是常见的种植方式,那时人们在任意一个季节都能吃到任何蔬菜,可现在这是个新鲜事物,打破了菜农们的传统思维,很多人甚至觉得这些蔬菜是打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农药发生了“变异”。

普通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弱的,但历史发展就是如此,科技的进步从来不会以人类的思维为转移,你不认可它,那就被时代所淘汰,这是历史规律,无人能够阻挡。

刘琅一家人来到菜市场时不过六点半,天色还没放亮,菜市场周围的路灯还亮着,但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购买年货了。

“二哥儿您来了,来,看看刚刚打的于寺水库的鲢子鱼,这鱼才新鲜,昨天晚上打的,来一条回家炖着吃!”

一个卖鱼的看到刘琅的二叔刘东学赶忙吆喝,他是马家堡的常客,刘东学也经常来这里逛。

“老八!你来的可够早的呀!我看看………嗯,这鱼还行,先给我留一条,等我逛完了回来再拿!”

“好勒,您放心吧!”

对方很高兴,这一条鱼最少都有十斤,二十多块钱呢。

刘琅等人接着向里面走去,很多人菜农们都“小心翼翼”地看了过来,目光都落在了刘琅身上,这可是刘琅呀!阜城的英雄,整个阜城哪里有不认识他的?阜城现在变得这么好也是他的功劳,起码老百姓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的人应该都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能看到一眼都是幸运,不过刘琅其实是很平易近人的,只是平时工作搞研究太忙,没有时间出来罢了,但他一有工夫就会到阜城有名的饭店里去吃饭,市面上就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比如说某天他到一家川菜馆吃饭,老板听说他来了就跑出来看,结果见到刘琅后只觉得膝盖发软,噗通跪在了地上,仿佛是感谢对方到他店里吃饭。

这个传说流传很广,因为它证实了刘琅不是凡人的事实,也凭天为刘琅增加了神秘的色彩,这当然是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的“谎言”,可也反应了老百姓对刘琅的喜欢。

刘琅当然不知道他在老百姓当中已经成为了“传说”,也没有人找他证实过那些“神奇”的故事,现在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浓浓的年味。

马家堡很大,能容得下几百人在这里买菜,几个人一边走一边和周围的菜农打着招呼,天气虽冷,但是心情很好,很快几个人手里就拎满了年货。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买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带着孩子,七八岁十几岁的都有,他们对过年最是兴奋,尤其是到了卖烟花爆竹的摊上边就不愿意走了,拉着父母想要买上几挂。

“砰………轰!”

几个“二踢脚”飞上了天,抬头看去露出了笑容,这才是他想象中的年呀!

再过十年,那时已经越来越没年味儿了,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那种“过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的心态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城市化令许多年俗逐步淡化甚至消失。

人们不再去挨家挨户磕头拜年,为了所谓环保更不能放炮。

刘琅怀念的,还是除夕夜噼里啪啦盖过电视机里春晚报时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硝烟火药的熟悉味道、以及第二天早上屋子铺满一地的红色碎屑。

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一些年俗也渐渐消逝,这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这是刘琅这一代人的记忆,

那才是属于过年的声音、气味、色彩,是它们为“年”烙下了印记,而十多年后剩下的只有红包、压岁钱这“金钱交易”,刘琅见识过这种变化,所以才对如今这个时代的“年”更加的珍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