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复仇女王 > 第两百七十一章、军官不够用了

重生之复仇女王 第两百七十一章、军官不够用了

作者:正月初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7:30:49 来源:258中文

理论和现实往往是背道而驰。或许是奥波多应对措施得力,又或许军官们没有了退路,被围困的俄第四军爆发了超乎普军预料的战斗力。

七天时间一晃而过,第四军仍然像一颗钉子死死的扎在了那里,让普军进退两难。

看着手中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又想到了自己的任务,负责执行围歼第四军的汉斯格雅将军胡子都快要愁白了。

敌人伤亡过半,仍然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摆明了要死磕到底。

如果俄军都这么顽强,这场战争也不用打了。普波联邦人口有限,根本就拼不下去。

揉了揉额头过后,汉斯格雅对副官吩咐道:“给总部发电,详细汇报我们这里的情况,告诉毛奇元帅再给我们五天的时间,保证能够歼灭这支敌军。

如果其它地区需要支援,我们可以先抽调部分兵力离开,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多军队围着了。”

经过了这几天的交战,汉斯格雅已经确定敌人不会跑了。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他还故意留出一条路,引诱敌人突围。

结果敌人就像是没看到一样,依旧牢牢的守在原地,根本不给他可趁之机。

有机会都不跑,完全不合常理,汉斯格雅不知道俄军指挥官再想啥,总之他是非常的郁闷。

“是,将军!”

……

不光是普军郁闷,被围困的奥波多中将更加郁闷。普军就像是发了疯一样,不急伤亡的发起进攻,打得第四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陷入包围圈后,他就对外面的局势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敌人为什么要疯狂。

呼啸声响起,一艘艘飞艇从天边飞来,这是俄军一天之中最欢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呼啸而来的飞艇就成了第四军的精神支柱,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这是最紧张的时候,除了最初几天外,后面每一次飞艇部队过来都少不了一场空战。

在短短的十来天里,俄军一共付出了三十五艘坠毁的代价,几乎每天都有三艘飞艇在空战中完蛋。

当然,普军也不好受,双方的差距相差无几,飞艇部队这或许是普俄两国战斗力最接近的部队。

奥波多拿起了望远镜,观察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心中还默数道:“1,2,3,4……49”。

“49”艘飞艇,这个数字令奥波多心中狂喜,较之昨天增加了足足三分之一,而对面的敌人只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数量差距一半,即便是俄军飞艇中还有运输飞艇,仍然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年头虽然分出了战斗飞艇和运输飞艇,不过运输飞艇当战斗飞艇用,也是常有的事情。

飞艇都是大块头,几发普通子弹还是顶得住的。空军用的重机枪又没发明出来,真正的杀招还是火炮。

无论战斗飞艇,还是运输飞艇安装了火炮,都可以上战场,只是命中率低得可怜。如果击中了,那么结果都一样,大家都是脆皮货。

本质上飞艇就不是用来互殴的,高昂的造价足以令任何国家肉疼,普俄战争也算是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空战。

见事不可为,普军飞艇部队果断的选择了撤退。俄军要投放战略物资,根本就顾不上追赶。

或许是第四军人数减少了;又或许是总部的大老爷们发了一回善心,体恤第四军官兵作战辛苦,今天的物资格外丰富。

难得一见的蔬菜、新鲜牛肉、火腿、奶酪、面包、黄油、豆粉,看的奥波多都饥肠辘辘。

作为指挥官,奥波多很快就醒悟了过来,恐怕不是大老爷们发善心,而是第四军的价值增加了。

把五六十万普军拖在这里,就是第四军存在最大的价值。需要他们卖命,待遇自然就提高了。

摇晃了一下脑袋,打消了脑海中的念想,奥波多对身边卫兵吩咐道:“派人仔细找一下,看有没有总部的命令。”

不待卫兵回答,一名青年军官就拿着一封文件跑了过来:“将军,这是总部传来的战报。”

奥波多一把躲过了文件,迅速打开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阴沉,仿佛天塌了下来一般。

不是局势不好,战场上的总体局势是一片大好,俄军距离赢得战争的日子越来越近。

1880年10月28日,俄第五军、第七军分别从东北两面向华沙地区发起进攻,现在已经兵临华沙城下。

11月1日,俄第一军、第二军发起了东普鲁士会战。

在海军的掩护下,11月3日,俄军在格丁尼亚地区发起登陆作战,大获全胜。

11月5日,俄军又在科沃布热格发起登陆作战,再次确定了成功。

11月7日,俄南方面军撕破了普军防线。

次日,俄军分兵三路,第八军长驱直入向柏林出发,第九军转到向北进攻波兹南,第十军负责居中策应。

……

战场上全都是好消息,唯独没有救援第四军的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尽管没有明说,但是警告的意味非常明显。

俄军的高歌猛进,和第四军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他们拖住了普军的机动兵力,第五军和第七军没有胆子兵临华沙,南方面军更不敢分兵三路。

在这种局面下,谁要是掉了链子,破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大局,谁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没有任何命令,但是这份战报却是最好的命令。奥波多非常清楚,现在不仅仅是要把第四军当弃子,分明就是把他们当死士。

如果前面就突围,大不了他们个人掉脑袋;现在要是跑路,就要全家跟着一起上断头台。

别以为欧洲不流行杀贵族,就真的高枕无忧了。亚历山大二世可是有“屠夫”的美名,如果不杀的人头滚滚,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略加思索过后,奥波多吩咐道:“向全军通报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胜利就在眼前,只要再坚持半个月,我们就拿下华沙了!”

“看破不说破”也是这个残酷世界的生存法则之一。聪明人自然能够看明白,看不明白的都是脑袋一根筋的主,这份战报到了他们手中,那就是真正的好消息。

坚持半个月?

奥波多自己都不相信,内心深处他觉得第四军能够撑到现在,都是超水平发挥了。

不过人都是盲从的,尤其是距离胜利最近的时候,大家总是能够自我催眠,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内心深处奥波多已经决定,普军主力能牵制多久就牵制多久,实在撑不住了,就留下当地鼠。

只要第四军没有跑路,还在留下这里坚持战斗,别人就不能把黑锅扣在他头上。

幸好士兵们不知道奥波多的无良想法,要不然大家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又要泄下去了。

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沉浸在希望的海洋里,总比知道了真相后绝望的好。

……

普军在战场上全面处于下风,柏林政府彻底慌了,即便是毛奇再三保证,也不能打消大家的疑虑。

全民动员是必须的,只要能够抗得动枪,就必须要上战场。

军官不足没有关系,主力部队的军官不能动,那就从地方部队中抽到。

实在是不行,就找人先顶着,等有合适的再换。要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那自然不用换了。

敌人都快要打到柏林了,谁还顾得上质量啊!先把数量搞起来,起码能够增加大家的安全感。

柏林在武装动员的同时,也不忘展开外交攻势。

拉拢奥斯曼、中亚各国、德意志联邦这些小角色已经没用了,他们已经丧失了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力。

到了现在这一步,普波联邦需要的列强支持。欧洲大陆不同于其它地区,战场上拿到了东西,谈判桌上同样有可能被吐出去。

柏林政府不奢望,让俄国人无功而返,但是获得列强支持,尽可能的保全实力,还是要做的。

维也纳宫,弗朗茨刚刚打发了柏林政府派来的特使。

坦率的说,他心里非常的纳闷,战争都还没有分出胜负,柏林政府何必要这么着急呢?

俄国人看似在战场上高歌猛进,可战争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普波联邦国内好歹还有六七十万新兵,这些部队战斗力再弱,守城总能够凑合吧?

面对弗朗茨的疑惑,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解释道:“陛下,战斗进行到现在,普波联邦的军队伤亡人数早就突破百万大关,光阵亡人数就超过三十万。

如果说普通的士兵损失,还可以立即补充,但基层军官的损失就难以弥补了。

根据我们收集到资料分析,普军贵族阵亡率远远高于普通士兵的13.5%,已经逼近了20%。

普军的军官数量不足,不光是这次战争,还有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第一普俄战争中,容克贵族的新生一代就伤亡惨重,现在他们不光是基层军官紧缺,中层军官也缺得厉害,高层军官实际上也不足。

合格的军官数量不足,对军队战斗力影响非常大。和战争爆发初期相比,普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已经下滑了。

从他们围攻俄第四军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巅峰时期的普军,根本就不需要拖这么久。

军官数量不足,这不是任何人的责任,普波联邦做得已经算好得了,他们事先储备的军官足以指挥一百五十万军队。

这个数字,理论上已经足以应对任何战争。在普俄战争爆发前,谁也不知道这次战争能够达到现在这种规模。

无论是普波联邦,还是俄罗斯帝国,他们的动员能力,都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不要说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弗朗茨这个穿越者,事先也不知道普俄两国能够做到现在这一步。

这份儿动员能力,都快要赶上一战了。普波联邦先后动员了两百六十多万军队,俄国人更是丧心病狂的动员了近四百万军队。

这个数字还不是终点,双方的军队数量就像是吹气球一样,在不断膨胀中。

和气球一样,在军队数量膨胀的同时,军队你战斗力也在不断下滑中。

普军表现的更明显,主要是他们走得是质量路线;俄国人一开始就是开数量的,尽管部队战斗力也下降了,因为刚开始质量都不怎么好,所以这个下滑幅度就没那么大了。

弗朗茨疑惑的问:“据我所知,柏林政府还有不少官员都是军队出身,现在是危机时刻,让他们复原救急应该问题不大。

有这些人打起了架子,再提拔一些平民士兵担任军官,基层军官不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柏林政府没有必要这么急上火吧?”

这不是弗朗茨胡说八道,柏林政府的很多官员都是军队出身。不光是普波联邦,奥地利也是如此。

在全民兵役制度下,不光是政府官员服过兵役,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军队中待过。

危机关头下,让他们复原回部队,也是解决军官缺额的办法。

阿尔布雷希特摇了摇头:“陛下,这些人看上去有组织能力,但他们根本不适合军队。

普波联邦的军官以容克贵族为主导,受传统力量的影响,他们中最优秀的人才,或者说最适合军队的人,都会长期在军队中发展。

而从军队退役后,进入政府部门供职的,大部分都是中途被淘汰的残次品,他们的军事能力本身就堪忧。

如果勉强让这些人复原,他们的官职高低,也是他们进入军队的职位,但这个职位和军事指挥能力毫无关系。

让一群军事能力未知的官僚去指挥部队,那个场面简直无法想象。

我觉得可能还不如一年级的军校学生,起码这些人充满热血,不会扯皮、推诿,能够严格执行命令。”

弗朗茨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让官僚指挥部队确实一个巨坑。别仗还没打,先把军队拉入政治斗争中了。

停顿了一下后,阿尔布雷希特又补充道:“提拔平民军官,普军早就开始做了。不过这些士兵没有接受过军校教育,培养上限非常低,能够充任军官的只是极少数。

现在普军的基层军官中,平民军官数量实际上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人的表现并不好,出现了不少乱子。”

弗朗茨欲言又止,平民军官的问题,在欧洲各国都是一个难题。

不是后世说的那样,贵族把持了军队,排斥平民军官。

实际上贵族只是对中高层职位感兴趣,下面的连排级别的职位,根本就不是他们的目标,没有谁眼皮子那么浅。

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军事素养上,普通士兵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又如何让他们变成合格的军官呢?

可以说和平年代,普通士兵上升的渠道早早就被锁死了,只有极个别天才能够成为军官。

战争年代确实有机会,但前提条件是能够活下来才行。军功不是那么好拿的,需要用命去换。

基层的贵族军官都要带头冲锋,更何况是平民军官,恐怕很多危险任务都会落到他们头上。

甭管你多么天才,只有从战场上活下来了,才会有未来,要不然就是烈士。

拿到了军功,这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仅仅只是开始。

晋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对个人军事素养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和平年代,还有机会去军校学习一波,回来后就差不多能够胜任了。战争年代不行,战争不会等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阿尔布雷希特抱怨平民军官军事素养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极个别天才外,大部分平民军官被提拔后,都是旱鸭子上架,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是很正常的。

军队是信奉强者的地方,没有人会考虑那么多原因,更不会给你时间慢慢学习。

你不行就要受到排挤,根本就不需要施展手段,就可以把你挤出去。

不光是平民军官,就连很多大贵族子弟,自身能力不足,一样会被人排挤出去。

不光是现在,即便是未来,平民军官的路都只有一条——考军校。

通过学校学习,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通过学习,弥补同贵族军官之间的能力差距。

这条路同样不好走,高等军官学校招生人数有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面临贵族考生的竞争。

受教育资源的影响,不是天才根本就不可能突围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